孩子“偷窃”是怎么回事

2024-03-15 14:42

1个回答
婴儿期,由于自我意识尚未形成,孩子还分不清主体和客体,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拿。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儿童逐渐开始能分清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是他人的,一般在二至三岁后,儿童就能逐步形成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控制能力了。由于某种原因,学前儿童可能出现偷窃行为。最初,偷窃行为发生往往是为了满足某种需求,或者与他人发生冲突,以偷窃对方的东西作为报复手段,数次得利之后,就可成为习惯。即使并无客观需要,也无明确的动机,在一定的的条件下,偷窃行为也会自然发生。 1、儿童没有"偷"的概念,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这样说:二至七岁是孩子"自我中心"期,此一阶段的孩子,常认为世界是围着他转的,因此他很难去采取别人的观点。同时,他们也往往分不清"你的"、"我的"、"他的",孩子的哲学思想很有趣,喜欢谁先看到谁先得到的原则。于是别人家的东西,是他先看到的,他就自然拥有它的"合法"所有权,只是自己喜欢的玩具,他会顺理成章地将它带走,年龄愈小,这种现象愈是普遍。 孩子小时侯根本就不知道"偷"的含义。孩子只是他想要、他喜欢,因此看到他喜欢、没有见过的东西就成他的了。随便把他人东西拿走,只是孩子年幼无知不懂事。如果这时候大人也不知道孩子拿别人的东西,或从没有在适当的时侯教育孩子,告诉孩子什么行为就是"偷";孩子如果不明白了"偷"的含义,会在外面或别人家的东西随便拿回家。怪不得有人会说,人是一种非常"自私"的动物,习惯用很"主观"的想法来界定这个世界;孩子是一种相当可怜的作品,他们从没权利说出自己的看法;弟弟手上的那只小猫是他先拿过的,即使现在不在他手上,他仍然是物的主人。如此富有"哲学"特质的孩子,绝不是一句"小偷"所能涵盖的,他需要大人用心了解。 一般幼儿(三至六岁)还没的"偷"的概念,这个阶段的孩子心理发展水平较低,往往是"我喜欢就成为自己的了",很少考虑拿回去的后果。即使这时孩子多已上幼儿园,老师每天都教育:凡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能拿回家。对于孩子来说,由于其心理发育水平问题,还不能够真正理解其意义,更没有将老师的教育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容易受情绪情感的支配而缺乏理智,控制不住地拿回他人或幼儿园的东西,据为已有。因此,孩子出现拿他人东西的现象,不一定就是什么道德品质问题,无须父母大动肝火,或老师将此问题拿到课堂上去讲。 2、心理因素 学前儿童偷窃行为的形成,可能是由于他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也可能是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疏散心中的紧张,也可能是对别人行为的模仿等等。随着的儿童增长,类似行为有了偷窃的意义。不过,初期的偷窃行为往往是由于母爱不足,寂寞孤单和迷恋丰盛的物品引起的。有一些儿童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对周围的环境十分敏感,为了使自己变得引人注目,令人喜欢,就会运用一些欺骗手段和偷窃行为来达到目的。这些儿童不能凭自己的正常行为来取得满足,这是应当引起家长高度重视的。 一些大人对孩子管教太严,孩子的需要不能通过正常渠道来得到满足,因而通过其它的途径即私下拿钱或物来得到满足。有的大人不给孩子任何零钱,当其他孩子在自己面前炫耀其优势时,孩子自尊心似乎受到伤害,于是他会趁着大人不注意时,拿钱买东西在别的孩子面前炫耀,以获得所谓的心理平衡与自尊心。 显示自己,以满足自己的自尊心。在心理门诊中发现:这些孩子常将拿来的东西,分给其他孩子,以换取当"老大"的机会,换取别人对自己的友好与尊重。有的孩子经常是拿了别人的东西而没有被发现,孩子理解为这是勇敢行为,英雄的表现,说明有能力。 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大人对孩子的感情投入太少,一些孩子的家庭多是国家干部或高级知识分子等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相当优越的家庭,孩子却出现一些偷窃行为。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家庭中,家中成员普遍的对孩子感情投入过少或是大人整天忙于事业,父母感情发生危机,父母离婚前后,对事业、工作的关心超过孩子对孩子的关心,父母对孩子感情投入缺乏。等到大人感到事情比较严重的时侯,早就形成了习惯,难以改变了。这些情况促使孩子有意无意地选择偷窃行为来获得父母的关心。其实这些孩子有时并不是真正需要钱或物。因此可以理解为什么一些家庭关系紧张或父母离婚后,他们的孩子这种不良行为比一般的家庭发生率高的多。 3、不良的教育 有的大人看到孩子把别人的东西拿回家来,不是对孩子指导、教育、管教,反而默认或者大加表扬,说孩子有本事。孩子为了获得大人的认可或赞赏,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加强了这种行为,或吸引大人关注自己;这些孩子客观上不能得到父母的关心或他人的关注,而选择偷窃行为。这种情况多是发生在比较贫穷或者教养不好的家庭中。 有时孩子把家里的钱、一些小东西偷偷拿出去,未征大人同意便买了东西;大人知道后也不管教,觉得不要紧,反正是自己的孩子拿家里的东西用。慢慢地让孩子形成了不问自取的毛病。开始从家里偷小的东西,接下来偷大一点的物品,最后一直到偷到别人家里,逐渐走向深渊。 孩子偷的不良行为是与我们的家庭教育有一定关系的。孩子拿别人东西,大人不必大惊小怪,因为孩子多是无意的;但是把孩子拿别人东西看作是无所谓的事,进而视而不见,这与孩子的行为斥为"小偷"的做法一样有害。生活中是有这种人,孩子拿了他人东西,事后没跟大人说,父母发现后却没去责备他,孩子却自认为是被允许的行为,不属于偷窃行为,最终发展到"顺手牵羊"。有的大人认为孩子还不懂事,没有什么关系,对他情况不管不问,听之任之,开始本来孩子的行为实为正常,却因大人的放任自流,导致真正的偷窃行为。 4、环境因素 有的孩子受到电影、电视及同伴的影响,为了获得物质上享受,有意识地进行偷窃行为。孩子虽然也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可是又控制不住自己对物质的诱惑,家里及幼儿园又不能给孩子提供这些物质条件,孩子就会通过偷窃的途径,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孩子受到坏人的强迫或威胁,也会被迫偷窃。另一种情况是孩子受到不良认知的影响,认为窃书不算偷,或者认为自己偷的东西是没人要的,为自己的行为找到适当的借口,即使偷了东西,也没有犯罪感。
相关问答
孩子偷窃我应该怎么教育 如何解决孩子偷窃
1个回答2024-02-07 06:17
1、充分了解真实原因,首先父母要知道孩子为什么要偷钱。是因为他们需要用钱买什么还是需要解决什么麻烦事情。孩子也有喜欢的东西,想要钱买零食或者玩具很正常;或者因为虚荣心的原因想和同学拥有一样的玩具、文具...
全文
如何处理小孩子的偷窃行为?
1个回答2024-01-18 09:40
小时候喜欢偷东西的小孩子,没有正确引导之后,长大都变成爱小偷小摸的大人。
孩子有偷窃的行为
1个回答2024-02-10 02:41
我们都有过这个叛逆的年龄。这个时候不能逼孩子。不然孩子会很极端的。要么非常好。要么就非常坏。孩子要什么尽量满足。但前提条件就是要把作业做完。或者是在考试时候进步20分。等等。、。。学得好。有奖励。学不...
全文
我要找一个成语,只知道两个字,请哪位帮我一下,_窃_偷
1个回答2023-01-14 03:15
窃玉偷香 鼠窃狗偷
关于偷窃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19 04:04
掩耳盗铃啊
什么窃什么偷打一成语
1个回答2024-02-01 09:48
鼠窃狗偷 象老鼠少量窃取象狗钻油偷盗指小偷小摸
如何处理同学的偷窃行为?
1个回答2024-02-13 20:42
看具体吧,有时候小东西我就随他去了,重要的东西撕破脸皮也要拿回来,然后敬而远之,祝他一帆风顺。之前班上就有这种同学,偷同宿舍的手机 钱什么的,大家都知道是谁,但她就是死不承认,之后被班主任查出来了,...
全文
关于小学生偷窃的问题
1个回答2024-02-13 05:43
对,是要和家长谈。但在谈之前,先要和孩子谈,让孩子认识到错误,然后给家长谈,遇到了不讲理的家长,就只能从孩子身上入手,孩子承认了,家长就不得不承认。不管家长什么态度,告诉家长,学校和老师没有恶意,就是...
全文
火山的女儿偷窃会怎么样
1个回答2024-03-02 21:52
如果火山的女儿偷窃,那么她将会面临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谴责。因为偷窃是违法的行为,会给受害者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和精神上的伤害,而且也会影响到社会的公共秩序和安全。除了法律方面的制裁外,火山的女儿还将面临道...
全文
窃入学舍的窃是偷窃的意思吗?
1个回答2022-09-19 09:54
不是偷窃,是偷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