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谷鹧鸪的写作背景

2024-03-16 10:12

1个回答
开篇写鹧鸪的习性、羽色和形貌。鹧鸪“性畏霜露,早晚希出”(崔豹《古今注》)。“暖戏烟芜锦翼齐”,开首着一“暖”字,便把鹧鸪的习性表现出来了。“锦翼”两字,又点染出鹧鸪斑斓醒目的羽色。在诗人的心目中,鹧鸪的高雅风致甚至可以和美丽的山鸡同列。在这里,诗人并没有对鹧鸪的形象作工雕细镂的描绘,而是通过写其嬉戏活动和与山鸡的比较作了画龙点睛式的勾勒,从而启迪人们丰富的联想。   首联咏其形,以下各联咏其声。然而诗人并不简单地摹其声,而是着意表现由声而产生的哀怨凄切的情韵。青草湖,即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黄陵庙,在湘阴县北洞庭湖畔。传说帝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从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侧,是为黄陵庙。这一带,历史上又是屈原流落之地,因而迁客流人到此最易触发羁旅愁怀。这样的特殊环境,已足以使人产生幽思遐想,而诗人又蒙上了一层浓重伤感的气氛:潇潇暮雨、落红片片。荒江、野庙更着以雨昏、花落,便形成了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消肠断的氛围。此时此刻,畏霜露、怕风寒的鹧鸪自是不能嬉戏自如,而只能愁苦悲鸣了。然而“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反复吟咏,似又象游子征人涉足凄迷荒僻之地,聆听鹧鸪的声声哀鸣而黯然伤神。鹧鸪之声和征人之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这二句之妙,在于写出了鹧鸪的神韵。作者未拟其声,未绘其形,而读者似已闻其声,已睹其形,并深深感受到它的神情风韵了。对此,沈德潜赞叹地说:“咏物诗刻露不如神韵,三四语胜于‘钩辀格磔’也。诗家称郑鹧鸪以此”(《唐诗别裁》),正道出这两句诗的奥秘。   五、六两句,看来是从鹧鸪转而写人,其实句句不离鹧鸪之声,承接相当巧妙。“游子乍闻征袖湿”,是承上句“啼”字而来,“佳人才唱翠眉低”,又是因鹧鸪声而发。佳人唱的,无疑是《山鹧鸪》词,这是仿鹧鸪之声而作的凄苦之调。闺中少妇面对落花、暮雨,思念远行不归的丈夫,情思难遣,唱一曲《山鹧鸪》吧,可是才轻抒歌喉,便难以自持了。诗人选择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蹙眉两个细节,又用“乍”、“才”两个虚词加以强调,有力地烘托出鹧鸪啼声之哀怨。在诗人笔下,鹧鸪的啼鸣竟成了高楼少妇相思曲、天涯游子断肠歌了。在这里,人之哀情和鸟之哀啼,虚实相生,各臻其妙;而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最后一联:“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诗人笔墨更为浑成。“行不得也哥哥”声声在浩瀚的江面上回响,是群群鹧鸪在低回飞鸣呢,抑或是佳人游子一“唱”一“闻”在呼应?这是颇富想象的。“湘江阔”、“日向西”,使鹧鸪之声越发凄唳,景象也越发幽冷。那些怕冷的鹧鸪忙于在苦竹丛中寻找暖窝,然而在江边踽踽独行的游子,何时才能返回故乡呢?终篇宕出远神,言虽尽而意无穷,透出诗人那沉重的羁旅乡思之愁。清代金圣叹以为末句“深得比兴之遗”(《圣叹选批唐才子诗》),这是很有见地的。诗人紧紧把握住人和鹧鸪在感情上的联系,咏鹧鸪而重在传神韵,使人和鹧鸪融为一体,构思精妙缜密,难怪世人誉之为“警绝”了。

在我个人见解看来,诗人就是因游黄陵庙,想起因黄陵庙的传奇故事,又听得鹧鸪声声哀鸣而黯然伤神。再闺中少妇面对落花、暮雨,思念远行不归的丈夫,情思难遣,唱一曲《山鹧鸪》,可是才轻抒歌喉,便难以自持了。诗人选择游子闻声而泪下,就是为了透出诗人那沉重的羁旅乡思之愁。
相关问答
郑谷的鹧鸪写作背景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5-02 10:53
郑谷《鹧鸪》诗细致贴切地表现了听鹧鸪鸣声感情而闻名于世并由此而被誉郑鹧鸪 首联咏其形下各联咏其声而诗人并简单地摹其声而着意表现由声而产生哀怨凄切情韵青草湖即巴丘湖洞庭湖东南;黄陵庙湘阴县北洞庭湖畔传说...
全文
郑谷的鹧鸪写作背景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5-12 20:46
郑谷以《鹧鸪》一诗细致贴切地表现了听到鹧鸪鸣声的感情,而闻名于世,并由此而被誉为“郑鹧鸪”。 首联咏其形,以下各联咏其声。然而诗人并不简单地摹其声,而是着意表现由声而产生的哀怨凄切的情韵。青草湖,即巴...
全文
<<鹧鸪>>郑谷
1个回答2024-02-13 16:52
鹧 鸪 (晚唐)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 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 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 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 苦竹丛深日向西。 白话文的理解:...
全文
<<鹧鸪>>郑谷
1个回答2023-10-28 00:35
郑败察弊谷《鹧鸪》:鹧鸪 在一起嬉戏翅膀挨齐,它们的品流应该接近雉。察族 下雨的黄昏从湖边青草上走过,帝舜庙前花落它们在啼叫。远游的人猛一听到啼叫之声不由得落泪打湿袖子,而那些佳人听到后也不由得蹙眉忧...
全文
郑谷的《鹧鸪》原文
1个回答2024-01-24 18:42
      鹧 鸪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 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 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 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 苦竹丛深...
全文
求郑谷《鹧鸪》的翻译
1个回答2023-10-26 03:52
在一起嬉戏翅膀挨齐,它们的品流应该接近雉。下雨的黄昏从湖边青草上走过,帝舜庙前花落它们在啼叫。远游的人猛一听到啼叫之声不由得落泪打湿袖子,而那些佳人听到后也不由得蹙眉忧愁。它们互相唱和在宽阔的湘江上,...
全文
鹧鸪是什么,有没有关于鹧鸪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15 06:04
鹧鸪(学名:Francolinus pintadeanus)又名中华鹧鸪,是鸟类的一种,体形似鸡而比鸡小,羽毛大多黑白相杂,尤以背上和胸、腹等部的眼状白斑更为显著。成年的鹧鸪全长约30厘米,体重约3...
全文
鹧鸪是什么,有没有关于鹧鸪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15 11:12
鹧鸪(学名:Francolinus pintadeanus)又名中华鹧鸪,是鸟类的一种,体形似鸡而比鸡小,羽毛大多黑白相杂,尤以背上和胸、腹等部的眼状白斑更为显著。成年的鹧鸪全长约30厘米,体重约...
全文
《鹧鸪》郑谷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也就是他为什么要写,他写的时候生活处境是什么
1个回答2023-10-13 13:46
(以下回答仅为自己的观点):郑谷在做过青草湖边时,听到黄陵庙里鹧鸪的叫声,以及绝型陵自己复杂的心情:鹧鸪叫声的悲伤,自己远离租晌家乡的并戚乡愁,对封建思想与冷酷刑罚的失望。于是提笔写出了这一首诗。 ...
全文
鹧鸪天·楼上谁将玉笛吹的创作背景
1个回答2024-05-18 15:40
这首词作于宋亡以后的一凳迅个差粗正暮春时节,当时虚悔作者客居他乡,触景生情,故国之念、故国之思油然而生,挥之不去,遂作此诗。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