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文言文入门首篇,我为何选“荆轲刺秦王”

2024-03-20 12:02

1个回答
1、趣味性强。儿童崇拜侠客,最底层的侠客刺杀最高层的君王,故事极具吸引力。司马迁又特别用情、用心,把故事讲的精彩。

2、独陵罩立性强。里面人物不多,相互关系简单,不需要太多背景知识,跟其他章节关联性不大。

3、家喻户晓。秦始皇无疑是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帝,一般儿童多有耳闻。从而容易建立知识连接。家长也对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多少了解一点。

4、故事中细致、绝妙处很多。一般人对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了解的非常粗,市面上的少儿白话故事书,也只讲故事梗概,很少从人物性格和深层关系去讲述。而《史记》原文则在细节处很用力。让人枣汪神学了之后,发现以前对故事的理解太浅了,从而感受到《史记》的绝妙魅力!

5、文学性强,思想性强,讲解的时候可深可浅。司马迁写荆轲,以“知己”二字为全文的思想线,文章开头的三个小故事,显示卫元君、盖聂、鲁勾践都不是荆轲的知己,而后来荆轲到燕国碰到高渐离、田光,通过田光结识太子丹,这些是荆轲的知己。樊於期不愿死在秦王手里,却愿意为太子丹而死。田光和荆轲也是为知己献出生命。荆轲刺秦王失败后,又有一起余波(高渐离刺秦王,为荆轲报仇),仍然不离“知己这条”中心线。“知己”这个主题,又跟司马迁自己的人生悲欢联系起来。司马迁为了李陵而入狱(司马迁无疑是李陵、乃至李广的知己),入狱后又没有“知己”伸手相助。司马迁忍辱写《史记》,是要做周公和孔子的知己。司马迁的当世无知己,借《史记》以待后世知己。司马迁确实如愿了,两千凳亏多年来,知己不断,不仅中国有,全世界都有。我们今天读《史记》,读懂了,也就成了司马迁的知己。

这样,通过带学生学习荆轲一文,把司马迁与前人、后人联系起来,把《史记》与中国文化传承联系起来了,把我们自己与《史记》也联系起来了。
相关问答
荆轲刺秦王中的荆轲是一个怎样的人?
1个回答2022-09-28 05:13
机智勇敢,文武双全。
荆轲刺秦王的荆轲简介
1个回答2024-02-20 10:02
荆轲(? - 前227),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人,人称庆卿,据说本是齐国庆氏的后裔,后迁居卫国,始改姓荆。卫人称他为庆卿,而到燕,燕人称他为荆卿。荆轲喜欢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曾游说...
全文
荆轲刺秦王中荆轲要等的人是谁啊
1个回答2023-01-31 19:50
是盖聂,徐夫人心中最佳人选,荆苛曾与此人发生口角,多亏宋意解围,他也是武平的朋友。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4 20:28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
全文
“荆轲刺秦王”的下一句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1-23 07:55
一去不复返!
荆轲刺秦王
1个回答2024-02-07 09:49
盖聂 希望对你有帮助
荆轲刺秦王前的心理活动?
1个回答2022-09-29 13:06
成功乎 失败乎
出自《荆轲刺秦王》的成语、名句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04 20:56
《荆轲刺秦王》 相关成语共有以下几个: 1、图穷匕见 [ tú qióng bǐ xiàn ] 【释义】:图:地图;穷:尽;见:现。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出处】...
全文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7 09:04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来到秦国后,...
全文
荆轲刺秦王的成语是啥
1个回答2024-01-22 05:18
【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