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及解释

2024-03-21 04:34

1个回答

《道德经·第一章》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第一章》解释:

可以言说的道,并非真正的、恒常不变的道,恒常的道是不可言说的;可以用文辞说出来的“名”,都不是永恒、终极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

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们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作品简介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相关问答
道德经十五章原文译文和注释
1个回答2024-03-13 05:27
道德经·第十五章 【作者】老子 【朝代】春秋时期 译文对照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 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
全文
道德经第22章的解释.
1个回答2024-05-14 10:21
道德经及译文 道德经及译文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
全文
道德经第一章解释
3个回答2022-04-19 05:08
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原本真实的道,可以说出的名号就不是原本真实的名号。天地形成之时是没有名号的,有了名号就有了万物的名称。所以无欲无求来观察道的精妙,有欲有求来观察道的表现。这两者同出于混沌却有不同名...
全文
给我解释一下道德经的第五十章的学习感悟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09 01:22
解释一下学习感悟,我觉得最主要的应该就是对待生活以及对待各种情况突发的一个反应能力所以说多学习对自己有一定的帮助
道德经六十二章原文译文和注释
1个回答2024-03-05 12:28
道德经第六十二章原文译文和注释如下: 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
全文
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及解释
1个回答2023-08-29 18:52
“《道德经》第一章 原文: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绝握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枣孙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众眇之...
全文
解释老子道德经第一章
2个回答2023-08-30 08:30
可以毕型说出来的道就不是原本真实的道,可以说出的名号就不是原本真实的名号。天地形成之时是没有名号的,有了名号就有了万物的名称。所以手者猜无欲无求来观察道的精妙,有欲有求来观察道的表现。这两者同出于混沌...
全文
老子道德经的第九章的解释
3个回答2022-04-22 12:32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理解: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手里已经捧不下了,但贪心太大,还要再往手上放,还不...
全文
谁对老子《道德经》第一章的解释最佳
1个回答2023-01-23 07:13
最佳是怎么判断的? 其实就是是否认同和接受
一起读经典《道德经》第五十章第五十一章
1个回答2024-03-09 20:05
《老子·第五十章 》 人一生出来,就进入了死亡。人以四肢九窍活著,人以四肢九窍死去,人以这四肢九窍,将自己的生命送到死地。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世人太贪婪今生的享乐了。听说善于得到并持守真生命的人,行路...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