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的老子道德经 第五章

2024-04-17 21:57

1个回答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因此,“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句是教诲我们,从心上来讲,要修养诚敬谦和的仁德。诚是真诚,敬是恭敬。内心有真诚,外面言行都表现得恭敬,敬人、敬事、敬物。自己能够谦卑,必定能够跟人和谐相处,这是仁德。有这种诚敬谦和的仁德,自然他就能够敏于事而慎于言。不用人教,不用刻意,他言语自然就会谨慎。所以这句话实际上是从事上来教我们存养仁心。
《论语》里有一段是“司马牛问仁”.司马牛是宋国人,他是孔子的弟子。他的兄长叫司马桓,这个人不仁。为什么?他想谋反,想把国君(当时是宋景公)谋害了,自己可以当王。司马牛他跟他的哥哥相反,他是一个很有仁德的人,他不愿意参与到他哥哥谋反的计划当中。因为弑君篡位这是天下人皆得以诛之,会招来灭族之祸的。所以当时司马牛也非常地忧虑,忧国忧兄,他是进退两难。这个时候更需要慎言,说话稍不谨慎,可能会有难以挽回的过失。
说到底,还是一个智慧的问题,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这个分寸的把握也要凭智慧。智慧从哪来?心地清净就有智慧了。人为什么没有智慧?多半因为有私情。私是自私自利,情就是感情用事。《大学》里面讲的,“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就是让我们心正,要放下私情。
所以《道德经》上讲:“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讲话,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尤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没有经过再三的思考就说话,那这后果可能是很可怕的.

相关问答
守中抱一道德经第几章
1个回答2022-10-27 06:33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讲到:“在于根深蒂固,守中抱一而已。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5-29 23:07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出自今本《道德经》第五章。意思是: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小学生守则 小学生守守德啊新版内容?
1个回答2024-02-09 08:12
《小学生守则》是中国小学生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教育部于 1955年制订并发布。1963 年、1979年和1981年先后三次修订。1981年 8月发布的内容共10 条。 2015制定了最新版。...
全文
穷人是一篇什么文章
1个回答2024-03-18 19:20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描写桑娜的一句话:它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桑娜看到两个可怜的小孩没母亲的抚养时,宁愿自己挨苦挨饿,也不可让西蒙的两个孤儿饿死,这句话充分地表...
全文
穷人的文章
1个回答2024-02-11 09:42
穷人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气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
全文
求知守守法的文章
1个回答2022-06-22 19:56
看法律频道去
【经典解读】《道德经》第五章·守中
1个回答2023-11-13 01:52
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活动:读背,懂 读背的目的是弄懂文章大意。“天地不仁”,读。 ppt...
全文
贫穷但品德不好的人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15 05:45
具体包括以下特征的人。如见利忘义,爱贪小便宜,善于伪装的人,还不熟的时候伪装的很好,会让觉着这个人很大度,自然也就乐意对他付出,但在熟了之后,便会想尽各种办法索取各种东西。此外,人品不好的人爱搬弄是非...
全文
守着阳光守着你-文章
1个回答2022-07-24 01:38
是挺感人的。
穷人这篇文章记述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1-24 11:27
穷人》,中篇小说,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一部作品,作于1846年。采用书信体裁,描写年老贫穷的小官吏杰渥式庚同情受地主迫害的孤女瓦尔瓦拉,为了帮助她,自己搬到贫民窟,省吃俭用。后来,杰渥式庚越来越...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