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潼代王北陈村来历

2024-04-23 01:50

1个回答
临潼代王北陈村来历

 宋家村位于代王街办东北4公里处,东邻溪河沟口,北部、西部与新丰接壤,南邻北李、斜杨村。清光绪二十六年(1899年)蓝田宋家湾宋姓居住此村而得名。村东侧戏河岸有周幽王墓遗址.

    周幽王出生于周宣王三十三年(公元前795年),宣王四十六年(公元前782年)即位。他贪婪腐败,重用奸人。废除中后,立褒姒为后。周幽王为取悦褒姒,数举骊山烽火,失信于诸侯。结果,被犬戎兵杀于骊山之下。褒姒被掳。

   《史记》载,西周末代王幽王被犬戎杀死于戏,即此处。现有幽王墓遗址。据《元和郡县图志》卷长安县记载:“古戏亭,在县东北三十里,周幽王为犬戎所逐,死于戏,即此也。”  据葛洪《西京杂记》记载:“周幽王陵高一丈三尺,周三百步。”又载:“幽王冢甚高壮,羡门即开,皆是白垩。拔除丈余深,乃得云母。深尺余。见百余尸踪横相枕借,皆不朽。唯一男子,余皆好。或坐或卧,亦犹有立着,衣服形色不异生人。”

 历史典故“千金买一笑,一笑失江山”“烽火戏诸候”的两位主人公周幽王和褒姒就命丧于此。 公元前779年,周幽王三年,褒人献民间美女于幽王以赎罪,这个美女称褒姒。褒姒闷闷不乐,终日不笑。幽王苦思没有良策能逗娘娘一笑,就与奸臣虢石父商议了一条妙计,点燃了骊山烽火台上的狼烟,天下诸侯观烽火,以为朝中有大事,急忙带领兵马前来骊山救驾,幽王告诉诸侯:“为取娘娘一笑而举烽火也”,于是褒姒大笑。各路诸侯乘勇而来,忿怨而归。从此,幽王更加宠幸褒姒,沉于酒色。他听信奸臣谗言,“废申后,去太子”,天下不服,这时居住在西方的犬戎国早就想反朝,看到幽王昏庸无道,贪于酒色,人心背离,就乘此机会领兵前来攻杀。兵临山下,周幽王急举烽火调兵,而诸侯们仍以为天子又是与娘娘取笑,无一路诸侯前来救驾。幽王携褒姒逃至骊山下的戏水边,被犬戎所杀,褒姒被虏,她不甘受辱,碰死在戏河沟的崖壁上。今临潼东代王宋家村旁有周幽王之陵墓,是西周末代君主周幽王姬宫涅之墓。清代学者毕沅在此树碑:“周幽王陵”,现碑仍存在陵前。陵东一里戏水沟有褒姒墓,其地有个“碰颡坡”,传为褒姒殉节处。今因平整土地河水冲刷,原址不存。无法考证。从此以后,周幽王陵边这条河就以“戏水”为名,以戒天下。

相关问答
临潼区现在可以去西安吗?
1个回答2023-02-13 02:00
应该是可以的
关于临潼的诗词
1个回答2024-03-11 09:56
临潼怀古—— 烽 火 台 骊山烽火渺狼烟,焦土纤尘忆旧年。 虢石谗言沦渭水,褒妃冷笑覆秦川。 霜凄荒冢依残月,幽怨红颜化泣鹃。 自古兴衰常饮恨,岑台伫立白云边。
临潼的来历 ?
1个回答2024-02-08 22:27
临潼,南依骊山,北俯渭水,因有临河和潼河分别从县城东西两侧穿过而得名。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在华夏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群雄争霸的战略要地,更是王公贵族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 ...
全文
临潼的来历
1个回答2024-03-11 13:17
临潼,南依骊山,北俯渭水,因有临河和潼河分别从县城东西两侧穿过而得名。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在华夏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群雄争霸的战略要地,更是王公贵族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 ...
全文
西安临潼景点介绍
1个回答2024-03-18 13:42
兵马俑、秦始皇陵、华清池 在钟楼坐611回火车站 在火车站(东广场,火车站售票口前面)坐915、914、游5到兵马俑,不要坐广场的旅游车,他们是骗人的,从兵马俑到秦始皇陵,从秦始皇陵到华清池,如果还有...
全文
有关临潼骊山的诗句
1个回答2024-04-15 00:47
1. 关于骊山的诗句 关于骊山的诗句 1. 描写骊山的诗句 第一首 绿翠骊山烟幕间,西阳画卷似江南 帝王安逸多归处,褒姒狼烟为笑玩 泉暖明...
全文
西安北站到临潼打车多少
1个回答2023-01-14 19:14
打车费用: 76元 (按驾车的最短路程计算)
北陈村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5-18 09:36
位于南张镇政府驻地北1.5公里处,南跃进沟南侧。北陈村委会纳厅蠢驻地。全村122户,451人,汉族。地属平原,耕地608亩,以农业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大豆。个体伏雹私营业户5个。2006年全村人均...
全文
临潼(西安临潼区)一个即将被遗弃的地界
1个回答2023-06-15 15:30
赚钱的旅游景点没有一个归临潼管的,华清池、秦俑馆、始皇陵都不归临潼管了,自衡戚然赚的钱不是临潼的了。听说骊山也马上要归曲江了。所以不要尽说临潼人备拦孝啃先人,临潼的难处只有土生土仿稿长的临潼人知道。
临潼风俗
2个回答2022-12-06 12:30
1、补天补地节 临潼一带有个风俗,农历正月二十前不准烧干锅,要到这天才开禁。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烙干馍,馍烙好后,先给房上扔一块,是谓“补天”;再往地上撂一块,是谓“补地。 2、...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