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县的历史文化

2024-04-28 18:14

1个回答

黑水民歌
二声部民歌二人演唱时,一个唱“细”点,一个唱“粗”点,即高音和低音。演唱时“两头平,中间鼓”,即乐曲的开头和结尾“平”,用同一旋律。“中间鼓”则指两声部分开,并成反方向行进。演唱形式分为纳玛(男声二声部民族)、热玛(女声二声部民歌)、忽拐拐玛尔直撒(男声多声部民歌)直拐拐玛尔直撒(女声多声部民歌)、若尔波(男女声对唱多声部民歌)。二声部民歌以情歌为主,以表达对情人的爱慕、对亲人的思念、对某种愿望的追求等,流露真诚的感情。
单声部民歌 单声部民歌流传在芦花、麻窝、木苏、维古一带地区。迪种民歌具有高亢、狙犷、奔放和优雅的抒情特点。按其内容大致分为颂佛的宗教歌曲,颂天神、地神、山神、树神及祖先的祭祀歌曲,颂土司、头人的宫廷歌曲。
黑水锅庄
黑水锅庄舞蹈是藏族群众自娱自乐的形式。其内容为:歌颂爱情、赞美家乡及颂扬头人等。形式为:围着圆圈跳,男的在前,女的在后,边轮唱边舞。跳锅庄时的伴唱歌曲,其节奏快慢随舞蹈节奏而变换,声调起伏相承。一般用以赞美自然、赞美家乡,以酒助兴,男女轮唱,同步起舞,通宵达旦。锅庄流行于黑水县各地,各区乡锅庄动作、步伐不完全相同。
卡斯达温舞
卡斯达温舞主要流传于四川省阿坝州黑水河流域,因舞者身穿“甲衣”歌舞,汉语俗称“铠甲舞”。“卡斯达温”是黑水方言,“卡斯达”为“铠甲”之意,“温”或“贡”是“穿”的意思。“卡斯达温”是古代黑水人出征前,勇士们祈祷胜利,亲人们为他们祈求平安、祝福吉祥的一种民间祭祀性歌舞活动。在黑水县的不同地区,“卡斯达温”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略有差异。

相关问答
长子县的历史文化
1个回答2024-02-15 12:42
早在5000多年前,中华鼻祖炎帝神农氏就在羊头山上获得嘉禾而试种五谷,教民稼穑,开创原始农业,至今留有神农城、神农泉、神农井、五谷畦等历史遗迹。尧舜时代为尧王长子丹朱封地,并由此得县名。县境西部发...
全文
新安县的历史名人
1个回答2024-03-06 17:48
钱若水,河南新安人,北宋初年大臣。
平南县的历史文化
1个回答2024-03-13 17:23
平南县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早在南宋时期,周去非在《岭外代答》卷之七:乐器门、平南乐曾记载“广西诸郡人多能合乐,城廓村庄、祭祀、婚嫁、丧葬无一不用乐。虽耕田亦必口乐相之,盖曰闻鼓笛声...
全文
平武县有什么历史名人?
1个回答2024-03-14 15:07
王喜,土皇帝,报恩寺。
于都县有什么历史名人
1个回答2024-03-10 08:32
周敦颐题刻了一首七言绝句《游罗田岩》赠以王鸿。朱耷云游到罗田岩,留下了一幅《罗岩夜坐》.
三原县的历史名人
1个回答2024-03-16 18:22
李靖(571~649年),字药师,唐代著名军事家。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他生长在一个官宦世家,祖父李崇义在北魏朝任过刺史,父亲李诠在隋朝担任过郡守,其母韩氏通书画。李靖自幼受母亲薰陶,喜习经...
全文
长宁县的历史文化
1个回答2024-03-17 01:35
长宁县特产败镇主要有:三元枇杷、甜橙、楠竹、百味人参、察掘粗妙笔竹笋、竹乡豆花、竹乡石榴鸡等。散锋
和县历史名人
1个回答2024-03-08 22:01
西楚霸王项羽拔剑自刎的乌江、李白驻足吟唱的天门山、刘禹锡贬谪和州的居所“陋室”,南梁昭明太子沐浴疗疾的香泉、明太祖登临点兵的镇淮楼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达20余处。和县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唐朝著名诗人...
全文
乐安县的历史名人
1个回答2024-03-15 18:52
黄火星(1909年-1971年),号搜宴以和,龚坊镇人,1930年10月在景德镇参加工悔漏雀农红军,1931年加碧早入中国 *** 。 王长贵(1836-1894),号鼎臣,...
全文
单县历史名人
1个回答2024-03-15 18:51
大衣哥朱之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