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东阳历史沿革

2024-04-29 22:30

1个回答
东阳历史悠久。早在1800多年前,东汉献帝兴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95年,就已建县制,名吴宁,属会稽郡。唐垂拱二年,也即公元688年,建东阳县,素有“婺之望县”的美誉。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东阳撤县设市,掀开了城市发展的新篇章。   春秋战国:   春秋时(公元前770--前476年),吴越争霸,属越国;   战国时(公元前475--前222年),楚伐越,又属楚;   秦汉三国:   秦时(前221--前207年),推行郡县制,东阳地为诸暨、乌伤县之一部分,属会稽郡。   西汉:   郡、国并行,先后属刘贾荆王国、刘濞吴王国、会稽郡、扬州刺史会稽郡。   东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   建县制,取“吴地安宁”之意,名吴宁,属会稽郡。此为东阳建县之始。   三国时,以吴宁县属吴扬州会稽郡。   吴宝鼎元年(266年):   分会稽郡西部置东阳郡,治所长山县(今金华)。吴宁县属东阳郡。取东阳名,是因郡“在金华山之阳,水之东”。   隋唐五代:   唐武德四年(621年),罢郡治州,改会稽郡为越州,东阳郡为婺州。   唐垂拱二年(公元688年),析义乌(原乌伤县)东冲要地及吴宁县故地,袭旧郡名,建东阳县。时有“婺之望县”的美誉。   五代时,吴越王钱奏改东阳县为东场县。   宋元明清:   宋,复东场县为东阳县,并行路治。   元,朱元璋改婺州路为宁越路,又改为金华府。   清,承明制,东阳县仍属金华府。   近现代:   民国时期,浙江省县之间设行政督察区,前后多次划属不同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8日,东阳解放。解放后,东阳属金华地区(后为金华市)管辖,磐安县先后在58年划入、83年又划出东阳,县治相应变化。   1988年5月25日,东阳撤县设市。   2003年,成为浙江省17个经济强县(排第13位)
相关问答
浙江大学图书馆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6-04 13:55
浙江大学图书馆是肆宽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图简余书馆之一,其前身是始建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藏书楼。 1998年9月,原浙江大学与杭州大学、浙裂咐亮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四校图书馆也相应合并...
全文
浙商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4-15 01:20
浙商,一般指浙江籍的商人,实业家的集合,是较为新近的称法。 他们,是2400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已然行至四方,天下为市的商贾之人。他们,是19世纪推动中国工商业进程的强大商帮。他们,是最早参与上海的开...
全文
江海区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4-29 22:43
江门市市区原分为29个保345个甲,人口67000多人。1950年10月把市区划分为6个段,每段建立××段冬防委员会,下以10户到30户建立冬防治安小组,各段受江门镇冬防委员会领导。各冬防组织作为...
全文
江山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4-22 14:16
春秋战国时,江山为姑蔑一部分。春秋末国属越国,战国后期属楚国。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属会稽郡太末县。新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太末县为末治县,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恢复太末县名。...
全文
阳春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4-02 14:50
清以前 战国(前3世纪),阳春为百越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兵第一次南征百越下岭南,置南海郡,阳春地属之。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兵第二次南征百越,在岭南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全文
浙江省温州中学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1-03 13:33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国学大师、教育家孙诒让商请温处道童兆蓉和温州知府王琛,将温州府属中山书院改为温州府学堂。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温州地方当局决定以旧校士馆为址创建温州师范学堂。...
全文
靖江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4-17 19:16
靖江于明成化七年(1471年)建县,至今已有544年的历史。 靖江,古称马洲、马驮沙。东汉末年,靖江尚未形成陆地,只有滔滔江水中突现出一座独峙的山,名叫孤山。后来由于江潮的冲刷,在孤山脚下渐渐隆起...
全文
临江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6-05 14:28
夏、商、周时隶属青州和营州。 秦时属辽东郡。 唐初为安东都户府所辖,后为渤海国西京鸭绿江府所在地。 宋辽时属东京道绿州,明时属建州卫。 清时属盛京,光绪二十八年(1902)置临江县。“四保临江”战...
全文
丽江古城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30 10:21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由丽江木氏先祖将统治中心由白沙古镇迁至现狮子山 ,开始营造房屋城池,称“大叶场”。 南未责佑元年(公元1253年),蒙古军南征,木氏先祖阿宗阿良迎降,阿...
全文
龙江镇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5-09 07:06
龙江文化底蕴深厚。明清两代出过文、武状元各1人,翰林进士68人。贞女桥、察院陈公祠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七层文塔、漱玉泉、张氏九世祠、梅氏大宗祠和陈氏宗祠、大光明碾米厂、冯立夫祖宅、克勤堂民居群、石龙...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