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李璟诗词赏析

2022-09-03 00:28

浣溪纱(是纱不是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接天流。 急急急!!!
1个回答
这是一首伤春词。

  “手卷真珠上玉钩”一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那么,何处是归宿呢?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

  下片起始“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青鸟是古代传说中传递信息的信使。青鸟不传信,于是有“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叹息。丁香结是愁思的传统意象。李商隐《代赠》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当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刻,已经春恨绵绵;风里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则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这已是无可逃避的结局。

  最后以景语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

  “接天流”三个字让人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脉相承的。

  另外,从整首词来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词中的一腔愁怀置于一个与其身世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环境中,与心灵的起伏波动也是密切相合的。
相关问答
《中秋》(唐)李朴__的赏析
2个回答2022-05-28 13:16
皓魄当空宝镜身
李唐《题画》具体赏析
1个回答2022-08-20 07:23
题 画 李唐 百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 诗的第一句描绘了画上的景致:云烟袅绕的村庄和雨水滂沱的河滩,山村时隐时现,滩水湍急。 后两句表现自己的艺术作品和个人...
全文
赏析李白《古意》
1个回答2023-01-08 06:43
勿要问我!!!!!
唐诗《柳》赏析
1个回答2023-01-20 20:45
楼上的答案好!
四言绝句唐诗有赏析
1个回答2022-09-23 04:53
到底想问什么啊!
推荐一本关于宋词或者唐诗赏析的书
1个回答2024-01-23 12:38
《唐诗鉴赏辞典》《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中国历代诗词精品鉴赏辞典》(周啸天著)。此书上编为鉴赏方法,下编为鉴赏范例。周先生鉴赏都能说在点子上,且多发别人未发之言。好书。国际文化出版公...
全文
唐僧故事赏析
1个回答2024-05-30 09:46
唐僧小说里的唐僧是虚构的人物,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玄奘法师是有区别的。小说里的唐僧,俗姓 徐少华扮演的唐僧陈,名祎(音译)小名江流,法号玄奘,号三藏,原为佛祖第二弟子金蝉子投胎。他是遗腹子,由于父母凄...
全文
唐朝诗人李峤的诗《风》赏析
1个回答2023-01-23 20:20
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 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
全文
南唐后主李煜诗词赏析
2个回答2022-12-13 16:17
它的词,伤感的味道弥漫在每个字里,挥之不去  "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双语播音主持 自我介绍问题
1个回答2024-06-14 05:15
中国传媒大学双语播音可以在南广考的,报过名只认一家哎,还有浙江传媒,和上戏,都要考自我介绍,英语即兴评述,有的还要才艺展示的, 南京目前开设双语播音主持艺考课程的只有九零教育中心一家,课程也不是很多,...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