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的古今义、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2022-09-15 00:06

人教8年级下中的文章《五柳先生传》
3个回答
 古今异义:
  1.每有会意
 古: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今: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确指出的意思
  2.亲旧知其如此
  古:旧交,旧友
  今:过去的,过时的
  3.好读书,不求甚解
  古: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今: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
  4.造饮辄尽
  古:到,往
  今:制造
  5.或置酒而招之
  古:有时
  今:或者
  6. 因以为号焉
  古: 以之为,把(它)当作
  今:认为
  7.赞曰:黔(qián)娄之妻有言
  古: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今:夸奖,夸赞
  一词多义:
  以:1、因以为号焉 【介词,把、用 】
  2、以此自终 【凭借 或连词,不翻译】
  之:1、或置酒而招之 【代词,他】
  2、葛天氏之民欤 【助词,的】
  言:1、闲静少言 【说,说话】
  2、黔娄之妻有言 【言语,话】
  如:1、晏如也 【......的样子】
  2、亲旧知其如此 【像】
  许: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处所、地方】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表示估计、左右】
  其: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这,代词】
  2、亲旧知其如此【代词,他】
  词类活用:
  1.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知道。
  2.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3.以乐其志: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快乐
  4.性嗜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古今异义:
  1.每有会意
 古: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今: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确指出的意思
  2.亲旧知其如此
  古:旧交,旧友
  今:过去的,过时的
  3.好读书,不求甚解
  古: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今: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
  4.造饮辄尽
  古:到,往
  今:制造
  5.或置酒而招之
  古:有时
  今:或者
  6. 因以为号焉
  古: 以之为,把(它)当作
  今:认为
  7.赞曰:黔(qián)娄之妻有言
  古: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今:夸奖,夸赞
  一词多义:
  以:1、因以为号焉 【介词,把、用 】
  2、以此自终 【凭借 或连词,不翻译】
  之:1、或置酒而招之 【代词,他】
  2、葛天氏之民欤 【助词,的】
  言:1、闲静少言 【说,说话】
  2、黔娄之妻有言 【言语,话】
  如:1、晏如也 【......的样子】
  2、亲旧知其如此 【像】
  许: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处所、地方】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表示估计、左右】
  其: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这,代词】
  2、亲旧知其如此【代词,他】
  词类活用:
  1.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知道。
  2.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3.以乐其志: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快乐
  4.性嗜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古今异义
  1.每有会意
  古: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今: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白的意思
  2.亲旧知其如此
  古:旧交,旧友
  今:过去的,过时的
  3.好读书,不求甚解
  古: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今: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
  4.造饮辄尽
  古:到,往
  今:制造
  5.或置酒而招之
  古:有时 ; 有的人
  今:或者
  6. 因以为号焉
  古: 以之为,把(它)当作
  今:认为,作为
  7.赞曰:黔(qián)娄之妻有言
  古: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今:夸奖,夸赞
  8.颇示己志:
  古:略微
  今:很
一词多义
  1.以:1、因以为号焉 【介词,把、用 】
  2、以此自终 【凭借 或连词,不翻译】
  2.之:1、或置酒而招之 【代词,他】
  2、葛天氏之民欤 【助词,的】
  3.言:1、闲静少言 【说,说话】
  2、黔娄之妻有言 【言语,话】
  4.如:1、晏如也 【......的样子】
  2、亲旧知其如此 【像】
  5.许: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处所、地方】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表示约数,左右】
  6.其: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句首语气词,表推测】
  2、亲旧知其如此【代词,他】
  7.志:1、以乐其志 【志趣,志向】
  2、处处志之【标记】
重点虚词
  1 以 因以为号焉 "用",助词
  2 因 因以为号焉 表顺承,"就"
  3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也字表判断 翻译成 是
词类活用
  1.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的知道。
  2.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3.以乐其志:为动用法,为……感到快乐.
  4.性嗜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好读书,不求甚解。(省略主语,应为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译文:先生喜欢读书,但不刻意追求字句的解释。
  因以为号焉。(介词“以”后省略宾语“之”,应为:因以之为号焉)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缺少主语,应为“(先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译文: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家中贫穷不能经常有酒喝。 )
  缺少主语: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因以为号。(省略“之”字,应为“因以(之)为号”。译文:于是就把“五柳”作为号了。)
  2、倒装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状语“于贫贱”“于富贵”后置,应是:不于贫贱戚戚,不于富贵汲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译文: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3、疑问句:
  无怀氏之民欤?(一般疑问式)
  4、判断句式: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也”表判断。意思是: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5、流传下来的成语: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相关问答
《五柳先生传》中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1个回答2022-12-04 01:08
古今异义: 1.每有会意 古: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今: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确指出的意思 2.亲旧知其如此 古:旧交,旧友 今:过去的,过时的 3.好读书,不求甚解 古: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
全文
《诫子书》中的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分别是哪些?
1个回答2022-09-05 01:48
Ⅱ有点事啊🤔🤔🤔
五柳先生传中的虚词、实词、通假字等等。拜托了。
4个回答2022-10-20 09:56
1语言积累 (1)生字读音 辄(zhé) 褐(hè) 箪(dān) 黔(qián) 俦(chóu) 觞(shāng) (2)文言实词 详:详细地知道。 旧:指老朋友。 造:到……去。 觞:酒...
全文
请问五柳先生传讲得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2-19 02:45
就是自己写自己了嘛
出自五柳先生传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11 04:24
【不求甚解】 原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必在字句上花太大的功夫。现多指学习或工作不认真,不求深刻的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 【环堵萧然】环堵:玶着四堵墙;萧然:萧条的样子。形容室中空无所有,极为贫困。
五柳先生传中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3-03 05:57
不求甚解 原意是读书只领会精神,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多花工夫。现在则指学习不认真,不会深刻理解或指不深入了解情况。 环堵萧然 环堵:玶着四堵墙;萧然:萧条的样子。形容室中空无所有,极为贫困.
五柳先生传
1个回答2024-03-03 22:05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1],亦不详其姓字[2]。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3]。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4];每有会意[5],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6],或置酒而招...
全文
出自五柳先生传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3-04 04:57
【不求甚解】 原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必在字句上花太大的功夫。现多指学习或工作不认真,不求深刻的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 【环堵萧然】环堵:玶着四堵墙;萧然:萧条的样子。形容室中空无所有,极为贫...
全文
哪个成语出自《五柳先生传》?
1个回答2024-03-10 12:56
不求甚解 发音 bù qiú shèn jiě 释义 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语出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
全文
五柳先生传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2-26 15:20
陶渊明写的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