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游褒禅山记》

2022-10-01 01:37

《游褒禅山记》中的“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所引发出的观点除了有志者事竟成,还能不能有 尽志无悔?谢谢。
3个回答
回答者: 周勇胜
回答得比较好。。。。。。。。。。。。。。。
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一句的意思翻译成现代文大概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而少有人至的地方,因而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有志者事竟成”是一定可以从这句话中引发出来的,至于你所说的“尽志无悔”,至少我没看出来,不知道你是从哪里看来的,我觉得此文恰恰不能说是“尽志无悔”,我们通观全篇,讲到的是作者游褒禅山而未达尽头的描述(好像走到什么某个地方火快熄灭了还是什么的,高中毕业n年了,不太记得了,不知道我所记忆的是否正确),应该说作者是觉得没有到尽头感到遗憾的。全文只是谈到了越往深处走越难走,越要有毅力,非有志者不能至。反观则可以引申出有志者事竟成的观点。个人认为本句不能整理出尽志无悔的观点。
个人拙见,仅供参考,如有不当,希望楼下的人给出更加具体的解释,希望对你有所借鉴。
相关问答
游褒禅山记的作者是谁
1个回答2023-04-08 05:25
出自北宋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多少字?
1个回答2024-01-20 20:00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
全文
游褒禅山记中作者游山洞的经过
1个回答2024-03-15 18:25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
全文
褒禅山与文人的趣事
1个回答2024-03-18 01:34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把治学处事比作游山,说明了“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深刻道理。印度诗人泰戈尔也说过:“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他们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坚定自己的...
全文
游褒禅山记
1个回答2022-07-23 09:55
判断句: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其 之 而 太多了 指哪一个
游褒禅山记。
1个回答2023-08-21 05:52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
全文
游褒禅山记讲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1-13 23:27
讲了作者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所见到的景物以及游山经过,并以此为喻,说明要实现这大理想,在研究学问上要“深思而慎取”。
<游褒禅山记>中讲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1-10 04:58
从“于是余有叹焉”到“孰能讥之乎”为一个议论段,他的观点是一个人要成功必须有志气、能力、辅助工具的帮忙。假如一个人尽力了但不能成功,那也是没有遗憾的了。 从“余又悲夫”句到“深思而慎取之”为第二议论...
全文
我要“游褒禅山记”原文
1个回答2022-05-17 07:18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在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
全文
游褒禅山记 原文
4个回答2022-06-25 13:27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在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