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春日忆李白》的写作背景 急求!

2022-05-20 04:15

3个回答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是天宝五载(746)或六载(747)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杜甫和李白于天宝四载秋在鲁郡分别,就再未见面。诗中表达了杜甫对李白的深挚情谊和对他的文学才能的极高评价。
唐天宝三年(744年),李白被唐明皇赐金放还,由长安来到了东都洛阳,时年44岁。而杜甫自从十年前考试不第后,就一直在外游历,恰好也在这时漫游到了洛阳,与李白相遇。

这时候的李白虽然已丢掉了御用诗人的宝座,却仍然是公认的桂冠诗人,诗名如日中天。而三十三岁的杜甫刚出道不久,仍然是一位诗名未就的年轻人。很多人认为杜甫此时已经与李白齐名,是完全不正确的。“李杜”齐名并称,其实是杜甫死后的事。

但是名声和年龄的差异,并没有给李白和杜甫带来什么影响,他们一见如故,很快就结成了忘年交。当年的秋天,李杜二人和高适一起漫游梁、宋。第二年高适南游楚地去了,李杜又同游齐、鲁等地,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

到了秋天,杜甫西上长安再求功名,李白则南下漫游,从此两人再也没有见面。冬去春来,正在长安客居的杜甫生活还算比较安定,在闲暇时常想起与李白相处的日子。当时已是仲春时节,长安的景色十分秀美,令人心旷神怡,而李白此刻却在遥远的苏州。想到这里,杜甫提笔作诗。

也正是由于这首诗中借云、树写思念之情,后来人们就用“春树暮云”来表达对远方好友的怀念。
终于给你找到全部背景了:

唐天宝三年(744年),李白被唐明皇赐金放还,由长安来到了东都洛阳,时年44岁。而杜甫自从十年前考试不第后,就一直在外游历,恰好也在这时漫游到了洛阳,与李白相遇。

这时候的李白虽然已丢掉了御用诗人的宝座,却仍然是公认的桂冠诗人,诗名如日中天。而三十三岁的杜甫刚出道不久,仍然是一位诗名未就的年轻人。很多人认为杜甫此时已经与李白齐名,是完全不正确的。“李杜”齐名并称,其实是杜甫死后的事。

但是名声和年龄的差异,并没有给李白和杜甫带来什么影响,他们一见如故,很快就结成了忘年交。当年的秋天,李杜二人和高适一起漫游梁、宋。第二年高适南游楚地去了,李杜又同游齐、鲁等地,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

到了秋天,杜甫西上长安再求功名,李白则南下漫游,从此两人再也没有见面。冬去春来,正在长安客居的杜甫生活还算比较安定,在闲暇时常想起与李白相处的日子。当时已是仲春时节,长安的景色十分秀美,令人心旷神怡,而李白此刻却在遥远的苏州。想到这里,杜甫提笔作诗。

也正是由于这首诗中借云、树写思念之情,后来人们就用“春树暮云”来表达对远方好友的怀念。
相关问答
杜甫的历史背景?
2个回答2022-10-02 22:10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杜甫诗登高的背景
1个回答2022-12-03 02:15
《登高》是杜甫晚年旅居夔州时重九登高后所作。诗中抒发了一种感事怀乡的悲郁情思.
杜甫写望岳的背景
1个回答2022-09-22 20:34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杜甫的写景诗(十首)
1个回答2022-11-30 11:27
╭(╯ε╰)╮?
李白和杜甫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6 11:01
李白较杜甫年长十一岁,李白没有经历过杜甫国破家亡的困境,其诗作表现以浪漫主义风格,而杜甫受李白影响颇深,由于生活背景不同,杜甫诗作表现以现实主义风格,而有一点相似的,他们都是爱国主义诗人。李白四十三...
全文
李白写给杜甫的诗
1个回答2023-08-15 23:30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和杜甫的生平
1个回答2023-01-11 18:23
你不会自己搜啊
李白、杜甫作诗时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4-16 18:50
貌似有人也问过这个问题。。。 白:阿杜,吾以君年少,应于人间多作为,何其速也! 甫:余闻冥界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谓之蓬莱仙岛。而人间甚苦,甫不自胜,终日悲怆枉然,故决意寻此仙山。不想得逢白兄,...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