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翻译是什么?

2022-10-10 01:20

3个回答
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翻译吕蒙说,读书人分别几天就应该擦拭眼睛,用新的眼光相看待你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呢?
原文出自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士:读书人 即:就 更:另外 刮:擦拭
待:看待 何:怎么 见:知晓 之: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翻译是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出处:宋司马光《孙权劝学》: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孙权劝学》赏析

此文对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由文中可知,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他的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相关问答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的意思
1个回答2022-10-13 22:30
跟读书人分别后三天,就应该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他,老兄你看起事情来怎么不能早一点看到它的发展情况呢?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2-10-08 18:15
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的意思
1个回答2022-10-16 11:45
士就是士人的意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其实是一句引语,吕蒙借此语表达要求鲁肃以发展的眼光看人,不要再轻视自己的意思。直译就是:“人分别了一些时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这么晚才了解到呢!...
全文
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知晚乎
1个回答2022-06-12 12:56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大兄何见知晚矣:士别三日,就应该刮目相看(因为人变化很大),大哥为什么见知这么晚呢。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的意思是什么?
4个回答2022-10-02 14:01
士就是士人的意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其实是一句引语,吕蒙借此语表达要求鲁肃以发展的眼光看人,不要再轻视自己的意思。直译就是:“人分别了一些时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这么晚才了解到呢!...
全文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之晚乎!翻译
1个回答2023-02-13 14:57
译文:“人分别了一些时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这么晚才了解到呢!”成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解释:指人在短时间内有极大的进步,要改变对他的看法。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求翻译!
2个回答2022-10-11 16:41
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 出处:宋代司马光《孙权劝学》 原文节选: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
全文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
3个回答2023-10-26 13:35
有学问的人,离开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你了解事情也太晚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的翻译
2个回答2022-10-13 22:30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的翻译是:“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 成语:
2个回答2022-10-11 16:41
译文:“人分别了一些时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这么晚才了解到呢!” 成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解释:指人在短时间内有极大的进步,要改变对他的看法。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