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经·蒹葭》为例,分析本诗情景交融及重章复沓的艺术手法

2022-12-09 09:04

1个回答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首诗歌可以分为3层,每层第一句都是以蒹葭和白露起兴的。秋末的蒹葭和白露透露出来的是凄清和冷意,在这种略显凄清的环境中,“所谓伊人,在水一……”,“伊人”的形象一直贯彻始终,但是从未具体出现。想追寻伊人,但是一直难以到达。蒹葭和白露回环出现,伊人还是难得。不得之情,和凄清的环境的交织,情景完美交融。
  以下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这种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具体到此诗,这种改动都是在韵脚上——首章“苍、霜、方、长、央”属阳部韵,次章“凄、唏、湄、跻、坻”属脂微合韵,三章“采、已、涣、右、浊”属之部韵——如此而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给人的感觉是:变化之中又包涵了稳定。同时,这种改动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如“白露为霜”、“白露未唏”、“白露未已”——夜间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气温升高而融为露水,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表明了时间的延续。
相关问答
诗经《蒹葭》为题例,分析本诗情景交融及重章复沓的手法.
3个回答2022-08-03 01:49
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 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
全文
赏析诗经·秦风·蒹葭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2个回答2022-08-02 23:33
首先,诗三节开首均以“蒹葭”托物起兴烘托人物的内心情感来创造意境之美,将读者带入了略显悲凄的情境氛围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等都是秋的清寒,其中似乎还...
全文
蒹葭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
1个回答2022-09-27 04:37
蒹葭一诗主要用比兴和双关来借景写情的. 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比兴. 而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则是双关. 我不懂,瞎猜的.
试分析蒹葭的艺术手法
1个回答2022-11-20 09:30
 蒹葭运用了赋比兴写作手法。《蒹葭》的全称是《诗经·蒹葭》,它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创作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怀人古体诗。全诗总共分三章,每章的不同之处极少,但这不仅起到了令人惊叹的艺术效果,而且...
全文
赏析 蒹葭 中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1个回答2023-02-05 11:55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主要是兴,勉强说兴中有比)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赋,叙事铺陈)
蒹葭赏析是什么?
2个回答2022-12-03 16:25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 溯游从之...
全文
蒹葭赏析
1个回答2022-11-16 22:17
蒹葭前四句的意思是:蒹葭苍苍茂盛,白露结成了霜。我喜欢的人,好像在水的另一边;后四名的意思是:我想绕着河岸走近去,道路又这么长,我想从河里游过去,却怎么宛如她在水的中央,永远也游不到。
蒹葭的赏析
2个回答2022-08-23 23:20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
全文
蒹葭的赏析
1个回答2023-08-29 23:00
这首抒情诗借景起兴,描述追寻意中人的景况.意中人的行踪飘忽不定,而追寻者执著氏衫的精神不变.诗的意梁核搏境朦胧,幻想迷离,引人橡祥遐想.以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委婉动人
诗经蒹葭赏析
1个回答2024-03-13 18:01
  蒹葭苍苍①,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②。(一章)蒹葭萋萋③,白露未晞④。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⑤。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二章)蒹葭采...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