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是什么意思

2022-12-14 00:41

1个回答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孔子说:“质朴超过了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就浮华。文采和质朴相辅相成,配合恰当,这才是君子。
【典故】
一天,孔子在家闲坐的时候,对他的儿子孔鲤感叹地说:“君子不可以不学习的,与人会面不可以不修饰,不修饰仪容就会显得不整洁,仪容不整洁就显得对人不尊重,对人不尊重就等于失礼,失礼就不能立于世。”
他接着说:“那些站在远处就显得光彩照人的,是修饰得有整洁仪容的人,与人接近而让人心中洞明的,是胸中有学问的人。就像地势低洼的地方,雨水聚集在那里,就会长出水草,从高处看,谁会知道这不是从地下喷涌出来的泉水呢。”
孔鲤听完以后,问道:“那么父亲的意思是说君子一定要善于修饰自己了。可是您不是经常教导我说,君子只要保持本质就可以了,不需要讲究文采吗?”
孔子说:“鲤呀,你还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文采如同本质一样重要,文质彬彬才能成为一个君子。”
“如果一个人过于质朴,缺少文采的话,他就会显得粗野,流于粗俗,但是也不能太讲究文采,如果一个人太过于追求文采,文采多于质朴的话,他就会流于虚伪、浮夸。”
“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什么仁德的。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这才是个君子啊。”
相关问答
文胜质,质胜史,史胜野。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09-01 02:12
文则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过于追求华丽的文彩,而不重视朴实的本质,一个人就会显得华而不实。过于看重朴实的本质,而不在乎文彩的衬托,一个人就会显得粗俗。只有文彩和朴实恰到好处,相得益彰,...
全文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2-16 11:53
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才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 原文是”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才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文采和朴实,配合适...
全文
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2-08-28 18:53
意思是: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 出自孔子及其弟子《论语》雍也篇 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①,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
全文
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的意思
1个回答2022-08-30 08:05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的意思是: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出自《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是《论语》中的一个章节,共包括3...
全文
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12-16 08:21
文是--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内质胜过外文就会野,外文胜过内质就会史。外文和内质相同生长,这样才是君子。出自>
论语中“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的意思
1个回答2022-12-15 14:48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08-22 11:59
出自《论语·雍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才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3-08-12 02:48
意思: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出处:《论语·雍也篇》作者·佚名 节选: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子...
全文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是谁说的,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2-12-14 18:20
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该言出自孔子的《论语•雍也》第十八章。 质:指人的内在思想品质。文:指表现在外面的礼节,学问。 野:粗鄙。史:虚华无实。彬彬:文与质搭配得很适当的样子。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1个回答2023-05-14 22:50
这句话说的意思主要是文章的内容的表现方式,“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重在阐述文章内容表现形式的关系,一个是文章有文采,一个是文章内容质朴。文,即文采方面,有语句华丽、修辞的大...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