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其四唐王昌龄你认为在这首诗中哪些字用的好说说你的理由?

2022-12-19 15:46

《从军行》其四 中哪些字用得好?
2个回答
从军行(其四)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翻译】: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黄沙百战穿金甲”,从这句可以看出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
从军行(其四)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诗中长,孤,穿,破等字用的好。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孤字突出了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
“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相关问答
《从军行》[唐]王昌龄 的意思?
3个回答2023-10-13 22:12
青海上空的阴云余磨好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竖铅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游稿不回还。
王昌龄《从军行》原文
1个回答2023-01-20 12:07
低头写字也不方便!
诗歌<从军行>其三王昌龄
1个回答2024-03-17 13:10
从军行其三 王昌龄 关城榆叶早疏黄, 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 莫教兵士哭龙荒。 【注释】: 1.关城:指边关的守城。 2.云沙:像云一样的风沙。 3.表:上表,上书。 4.掩尘骨:掩是埋,...
全文
唐,王昌龄,出塞
1个回答2024-01-26 21:56
《出塞》 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唐代诗人王昌龄为何被杀?
1个回答2022-09-29 09:42
多棒的诗人,可怜。
从军行 王昌龄!
2个回答2022-10-01 13:39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闺怨》中的大唐气象
1个回答2022-05-07 12:38
不明白你在问什么。
王昌龄的《从军行》的诗意是什么?
1个回答2022-09-11 20:15
是这首吗?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军行是李白的还是王昌龄的
2个回答2023-09-09 12:45
从军行是王昌龄的,王昌龄作为边塞诗人,主要作品就是这种类型的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