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 第一段写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2023-01-08 20:10

2个回答
修辞手法:对仗,比喻
表达方式:有声衬无声,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运用了比喻,排比,对比
相关问答
赤壁赋最后一段赏析?
1个回答2024-03-13 06:38
从结构上看,《赤壁赋》的结尾特别是“相与枕藉乎舟中”照应开头“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不知东方之既白”又照应开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这样首尾照应,结构就显得紧凑;从内容方面看,最后一段的内容...
全文
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的景色有何不同
1个回答2022-09-22 22:35
前赤壁赋是江上景色,后赤壁赋有江上有登山。而且前赤壁赋的主旨和后赤壁赋不同,后赤壁赋主要是表达作者想从山水之乐中寻求超脱,结果非但无济于事,反而给他心灵深处的创伤又添上新的哀痛,道士羽化登仙之说隐晦地...
全文
赤壁赋的赏析
1个回答2023-01-30 21:58
赏析 本篇是《前赤壁赋》的继续。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与前篇毫无二致,但是笔墨全不相同。写景方面,前篇字字秋色,本篇则“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
全文
后赤壁赋赏析
1个回答2022-11-26 18:31
赏析 本篇是《前赤壁赋》的继续。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与前篇毫无二致,但是笔墨全不相同。写景方面,前篇字字秋色,本篇则“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
全文
后赤壁赋赏析
1个回答2022-11-27 12:10
赏析 本篇是《前赤壁赋》的继续。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与前篇毫无二致,但是笔墨全不相同。写景方面,前篇字字秋色,本篇则“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
全文
后赤壁赋赏析
2个回答2022-06-29 18:06
在第二层中,纯粹写景的文字只有"江流有声"四句,却写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溅流缓而石出有声的初冬独特夜景,从而诱发了主客弃舟登岸攀崖游山的雅兴,这里,作者不吝笔墨地写出了赤壁夜游的意境,安谧清...
全文
后赤壁赋赏析
1个回答2022-11-27 01:52
赏析 本篇是《前赤壁赋》的继续。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与前篇毫无二致,但是笔墨全不相同。写景方面,前篇字字秋色,本篇则“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
全文
后赤壁赋赏析
1个回答2022-06-30 12:48
赏析 本篇是《前赤壁赋》的继续。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与前篇毫无二致,但是笔墨全不相同。写景方面,前篇字字秋色,本篇则“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
全文
赤壁赋的背景
1个回答2022-09-26 06:30
苏轼写有两篇《赤壁赋》,较为著名的是《前赤壁赋》 此处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非三国时赤壁之战的旧址,当地人因音近而误称为“赤壁”。苏轼明知其误仍将错就错,借以抒写自己的怀抱。这篇文章是写于宋神宗元丰五...
全文
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有什么不同?
1个回答2022-10-04 02:43
创作时间不同~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