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赏析

2022-11-27 12:10

1个回答
赏析
本篇是《前赤壁赋》的继续。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与前篇毫无二致,但是笔墨全不相同。写景方面,前篇字字秋色,本篇则“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句句都是冬景,鲜明地反映出不同季节山水面貌的变化,勾勒了两幅截然有别的江山景色图,可见作者描景状物的传神。至于夜间山景:陡壁、怪石、危巢、古木等,都写得逼真而有幽森之气,跟作者“悄然而悲,肃然而恐”的心情密切吻合,而与前篇幽静安谧的情景恰成鲜明的对照。叙事方面,前篇但言“苏子与客”,“举酒属客”,“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都是即事而叙,简洁明了;本篇对于客、酒、肴则用详述,写得别有情味。反之,前篇对于泛舟而歌的情景,用大段笔墨加以渲染;本篇则唯有“顾而乐之,行歌相答”,“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寥寥几句,同样情致盎然。剪裁安排之妙,确很值得借鉴。抒情方面,前篇由乐而悲而解脱,过程起伏,但直抒多于想象,作者的观点表达得完整而且显露;本篇则从飞鹤探舟而西展开想象,将鹤与道士合而为一,完全是幻觉和梦境的描述,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这种虚无消极的思想当然不足为训,但是在写作方法上却也告诉我们,只有从不同的角度去表现不同的情景,同一主题的文章才能各具特色。以上有别于前篇的各点,正是本篇的艺术成就。
相关问答
赤壁赋的赏析
1个回答2023-01-30 21:58
赏析 本篇是《前赤壁赋》的继续。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与前篇毫无二致,但是笔墨全不相同。写景方面,前篇字字秋色,本篇则“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
全文
后赤壁赋赏析
1个回答2022-11-26 18:31
赏析 本篇是《前赤壁赋》的继续。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与前篇毫无二致,但是笔墨全不相同。写景方面,前篇字字秋色,本篇则“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
全文
后赤壁赋赏析
2个回答2022-06-29 18:06
在第二层中,纯粹写景的文字只有"江流有声"四句,却写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溅流缓而石出有声的初冬独特夜景,从而诱发了主客弃舟登岸攀崖游山的雅兴,这里,作者不吝笔墨地写出了赤壁夜游的意境,安谧清...
全文
后赤壁赋赏析
1个回答2022-11-27 01:52
赏析 本篇是《前赤壁赋》的继续。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与前篇毫无二致,但是笔墨全不相同。写景方面,前篇字字秋色,本篇则“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
全文
后赤壁赋赏析
1个回答2022-06-30 12:48
赏析 本篇是《前赤壁赋》的继续。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与前篇毫无二致,但是笔墨全不相同。写景方面,前篇字字秋色,本篇则“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
全文
前后赤壁赋的赏析
1个回答2022-11-26 18:31
  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
全文
赤壁赋最后一段赏析?
1个回答2024-03-13 06:38
从结构上看,《赤壁赋》的结尾特别是“相与枕藉乎舟中”照应开头“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不知东方之既白”又照应开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这样首尾照应,结构就显得紧凑;从内容方面看,最后一段的内容...
全文
赤壁赋读书笔记,赏析
1个回答2022-09-27 23:00
本文是苏轼第二次由赤壁时所写,距初由赤壁,时间只相差三个月,但景色不同,心情也随之不同。 第一段苏轼交代当时的时间背景,用短短的几句,对眼前景物稍作描写,就突显出时令的特征。萧瑟冬景中,仰望...
全文
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有什么不同?
1个回答2022-10-04 02:43
创作时间不同~
急需苏轼的赤壁赋赏析,速
1个回答2023-01-30 21:58
赏析 本篇是《前赤壁赋》的继续。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与前篇毫无二致,但是笔墨全不相同。写景方面,前篇字字秋色,本篇则“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