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陶渊明为典例剖析,探究有何不寻常的隐逸文化?

2023-01-13 09:14

2个回答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讲述的就是一场探寻世外桃源的故事。桃花源是一个完全与世隔绝的地方。这就是他的隐匿文化。
陶渊明的隐逸文化就是,不想受到别人的干扰,自己只想隐居避世,只想过自己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也非常的悠闲自在。
相关问答
关于陶渊明的“隐逸”,谈谈你的看法
1个回答2023-04-06 23:03
陶渊明是 园艺爱好者
陶渊明为何归隐
1个回答2022-12-26 12:26
不愿为五斗米折做腰!
陶渊明归隐的意义
1个回答2024-03-05 14:55
1、陶渊明的归隐既有个人主观原因,也有社会时代的客观因素。从个人原因来说,他的个性、所接受的思想、独特的个人经历都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客观上而言,险恶的政治环境使他觉得难以适应并对政治产生了厌...
全文
为什么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1个回答2022-09-04 13:44
他是第一个田园诗人,也是一大奇才,更是第一个隐逸诗人,以种田为乐 够隐逸
陶渊明为啥要归隐
3个回答2022-11-13 13:04
怀才不遇 壮志难筹 报国无门
陶渊明归隐田园典故
1个回答2024-02-17 02:10
陶渊明中晚年弃官归隐田园,留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和《桃花源记》等
归隐的古代名人(除陶渊明)都有谁
1个回答2024-03-12 04:53
“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lù)里先生周术。他们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分别职掌: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否;三曰典教职。后来他们隐居于...
全文
分析陶渊明好读书求为什么不求甚解
1个回答2024-04-23 02:21
陶渊明在其《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总以为是他的自谦之词,即喜欢读书却没有真正读懂。后来才感悟到这是一种读书的方法。 读书的方法就其大者而言似有两类,一类是精读、研读,甚至死背硬记,...
全文
陶渊明洁身自好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3-18 01:57
不为五斗米折腰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1]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就去做了县令。但县令的俸禄只够买五斗米。一天,上级派督邮来督察。为人骄横的督...
全文
陶渊明洁身自好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4-23 21:26
屈原,世人偕醉我独醒,后跳江而死;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退隐躬耕;刘禹锡,获罪被贬,又不容于小吏,写下《陋室铭》明志……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