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的意思是什么🤔?

2023-01-31 21:11

4个回答
少年时候不好好学习,只知道玩到老的时候才后悔当初为什么没好好学习。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的意思是年少的时候不知道勤奋刻苦地学习,到老了才知道读书就睌了。

这句话引用自唐代诗人颜真卿的《劝学》,原文:“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扩展资料

《劝学》赏析:

《劝学》第三、四句写的是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了年纪大了,在想要学习也晚了。句子中“黑发”,“白首”是采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读书学习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后悔了才去学习。

这首诗从学习的时间这一角度立意,劝勉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要及早努力学习,免得将来后悔。诗人是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的态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们重视后天学习,以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意思是:年少的时候不知道勤奋刻苦地学习,到老了才知道读书就睌了。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的意思是年少的时候不知道勤奋刻苦地学习,到老了才知道读书就睌了
相关问答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是谁的至理名言
1个回答2022-09-18 18:15
是唐代诗人颜真卿写的
北斗七星是什么? 🤔🤔🤔🤔🤔🤔
3个回答2023-01-23 05:35
北斗七星由天上的七颗星星组成,分别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颗星星。七颗星连起来像一个勺子,故而得名。
魏姓的来历是什么呢?🤔🤔
1个回答2024-02-12 02:00
魏姓起源于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的姬姓伯爵诸侯国魏国,册封地于今山西芮城县北。后魏国被晋国消灭,封给大夫毕万,后人以邑为氏,尊毕万为得姓始祖。截至2013年,魏姓人口大约占中国人口的0.45%,总人口大约...
全文
那是什么🤔
3个回答2023-08-16 21:34
那是诗和远方
勤学苦读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6 22:38
悬梁刺股 悬梁的故事发生在楚国一位名叫孙敬的贤士,到洛阳求学,为了勤于学习, 怕受睡眠困扰,因而把头发绑住悬于梁上,如果读书疲累,眼睛一合上,头低下 来,那悬在梁上的头发一拉,必定痛得醒过来,...
全文
关于古代勤学苦读的成语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22 23:40
悬梁刺股 悬梁的故事发生在楚国一位名叫孙敬的贤士,到洛阳求学,为了勤於学习, 怕受睡眠困扰,因而把头发绑住悬於梁上,如果读书疲累,眼睛一合上,头低下 来,那悬在梁上的头发一拉,必定痛得醒过...
全文
古人勤学苦读的故事有那些?
1个回答2024-01-19 01:30
头悬梁 东汉著名的政治家孙敬,年轻时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于是他用绳子的一头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当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感觉...
全文
古人勤学苦读的故事有那些?
1个回答2024-01-24 02:56
1、凿壁借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
全文
勤学苦学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1 23:40
头悬梁,锥刺股 , 凿壁偷光 “头悬梁” 孙敬是汉朝信都(今冀州市)人。他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视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邻里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 孙敬读书时,随时记笔记,常常...
全文
有关古人勤学苦读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9 01:56
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骨,匡衡凿壁借光,李密牛角挂书,车胤囊萤,孙康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