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的意思是什么?

2023-03-15 14:05

3个回答
50岁就了解不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60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超过规矩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
出自《论语·为政》。“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知天命”就是当自己能够客观认识命运中的穷与通,人世间的好与坏,就能理解把握,平静应对,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不为外物所动。
省略了前面的难免断章取义。全文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其实是而志于学、而立于学、而不惑于学、而知天命于学、而耳顺于学、而从心所欲于学,此“学”即为《周礼》。十五岁开始学习,三十多岁学成所学,四十多岁可为师传授所学,五十多岁感悟到所学符合自然规律,六十多岁顺应自然规律,七十多岁才真正掌握了所学,可以在不违反自然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随心所欲的应用所学。
相关问答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2-06-10 08:01
意思是: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出处:《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 孔子说...
全文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09-30 11:16
是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孔子七十岁的时候能够随心所欲的说话做事而又不违反规矩。
随心所欲,不逾矩
1个回答2023-08-06 16:11
随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
全文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2-12-23 04:43
意思是: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出处:《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
全文
七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朗读节奏
1个回答2024-04-27 02:43
七十 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随心所欲不逾矩,下句是什么
2个回答2023-08-08 02:26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曰:“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3-19 13:52
60岁,一听别人言论便可以分辨真假,判明是非;到了70岁便随心所欲,做任何事都不越出规矩。
三十而立,四十而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人心所欲,不逾矩 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09-17 03:08
出处:《论语为政篇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
全文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
3个回答2022-05-26 14:12
20岁是弱冠,30岁是而立,40岁是不惑,50岁是知天命,60岁是花甲,70岁是古稀,100岁是期颐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