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君《母亲的书》好词好句摘抄

2023-03-18 09:01

+阅读感受,好词好句摘抄摘抄,不要阅读答案
1个回答
母亲的书 母亲的形象特点 橡皮书 贤惠、柔情,热爱生活,勤劳朴质,思念亲人 十殿阎王 善良、朴质、真诚、善于教育孩子 《本草纲目》 崇尚知识、渊博 评分意见:本小题共6分,每一条2分。意思接近即可。 20.示例:这样说并不矛盾。虽然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不是科班出身,但是母亲身边有一些一直伴随她的书,她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渊博的生活知识,像是一位知识女性,温文尔雅、知书达理。她架起了“我”和书之间的桥梁。从这个角度上看,母亲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这样写,写出了母亲对“我”影响之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爱。评分意见:本小题共3分。“读书”,“知识”,“表达感情”或对“我”的影响,各1分。此题与《社戏》“那夜似的好豆”,相似。 21.示例:原句突出强调了樱桃的鲜红,用夸张的手法,说“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说明外婆的刺绣的水平之高,令人赞叹;改句虽然简洁明了,但没有这种表达效果突出。评分意见:本小题共3分。能答出“强调、夸张”得1分,原句的表达效果分析正确1分,改句的表达效果言之有理得1分 22.示例(1):这一小段文字既有对母亲的神态描写,也有对经堂的环境描写。通过写母亲“脸上浮起微笑,仿佛已经度了终身,登了彼岸了”这一神态,塑造了一个善良质朴的母亲的形象;而经堂环境的冷清和我内心的孤寂,又侧面烘托出母亲内心的复杂情感。示例(2):神态描写、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作者通过对母亲念完佛经后超脱的神态描写、对父亲不在家里的空荡冷清的环境描写和“我”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母亲盼望父亲归来而不得只能靠佛教来安慰自己,排解内心的孤寂和痛苦的情感。评分意见:本小题共4分。能写出两种描写手法得2分,表达效果分析正确得2分。意思对即可。 23.评分意见:本小题4分。主题明确、条理清晰,语言凝练有力;能围绕母亲的事迹来写,揭示出母亲的精神价值,表达出对母亲的赞美,即可得4分。字数过多或不够减1分。有病句,扣1分。
相关问答
摘抄一些关于母子真实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9 16:51
1大地震刚好发生在母亲节后的第一天,这一天对于无数的母亲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创,生命与心灵。 那是一位刚做了母亲只有3、4个月的女子,被发现时已是毫无生命的痕迹了,死亡时仍保持双膝跪着,整个上身...
全文
有关母爱的摘抄
1个回答2024-01-26 03:43
母爱永远是不知疲倦的。 母爱就像太阳,无论时做举间多久,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感受到她的照耀和温暖 母爱就像阳光,感觉到的想到的都是暖暖的! 母爱是什么呢?我给不出确纯物碧切的定义,我只知道出世之前...
全文
关于母爱的名人名言大全摘抄
1个回答2024-03-16 02:03
1、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2、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3、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4、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5、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 6、做媒和做母亲是...
全文
母爱的好句好段摘抄
1个回答2024-02-07 22:42
母爱的好句好段摘抄如下: 母爱像一缕灿烂的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母爱像一滴甘甜的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母爱像一剂苦口的良药保护着我们的心,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美丽的,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全文
摘抄名人作品中的母爱句段
1个回答2024-05-06 22:00
有人说,母爱是三月的阳光,温暖洒满儿女的心房;有人说,母爱是巍峨的高山,经得住风吹雨打的磨难。我说,母亲是那深深的海洋,汇白川,浩瀚无边,可谁又知晓,需要多少母亲点点滴滴的泪水和汗水,才能汇成这...
全文
猫债,《母亲的金手表》中的,琦君写的。急用!!!
1个回答2024-03-01 23:46
从儒将之家的大小姐,到女子学校的高材生,她亲眼看到母亲一直待在乡下做勤俭持家的大太太,甚至为城里的姨太太亲手缝制绣花鞋……著名作家琦君写得最感人的几篇文章几乎都是写她母亲,可以说,母亲是琦君最重要的创...
全文
摘抄胡适《我的母亲》中的好句子
1个回答2022-10-01 20:47
你的回答帮我大忙了!
摘抄摘抄
1个回答2023-08-09 10:07
感动是上天赐予人的一种非常美好的情绪表达方式。它让我们的生命拥有了温度与色彩。不会感动的人,灵魂是枯涩的,缺乏感动的生活是麻木的,失去感动的生命当然就是苍白的。 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
全文
琦君有什么小说?
1个回答2022-09-29 06:50
桂花雨 烟愁 细纱灯
琦君简介及代表作
1个回答2024-03-16 23:37
  琦君出生于1918年7月24日生于温州的瓯海瞿溪乡,原名潘希真,小名春英,浙江省永嘉县人。现当代台湾女作家。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后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