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清静无为,返濮归真和佛教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相对应吗

2023-04-06 13:50

1个回答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类似于金刚经所说的无分别心的不住相布施,对禅宗了解的更容易理解道教所说的高深境界(例如证道歌中的不思善不思恶),个人认为比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境界更高。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
道德经节选: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於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相关问答
慈悲为怀,普度众生
1个回答2024-05-16 12:43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把佛教的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与世俗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把佛教的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与
3个回答2022-12-07 00:18
我个人觉得好象都不是。 佛教所说“慈悲”是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普度众生“度一切众生,了生死,脱离六道轮回”,度一切众生“修行菩提,早成正觉”。 A、B、C、D均是人们塑造的文学作品形象,也只能...
全文
清静无为.返濮归真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7-13 09:22
回到先民自给自足的经济时代
既然我佛慈悲,普渡众生,为何佛有三不度?不是众生平等吗?
4个回答2022-10-23 07:01
这几个观念要分别清楚:佛说众生平等普渡没错,但众生的根性机缘不同,所以要分门别类去找机缘教化,类似老师虽然教导学生,但学生根器不一样,必须各自选用合适的方法来辅导,三不渡,是指当下没法渡,而不是不愿渡...
全文
慈海无边普度众生!跟佛法无边普度众生!的意思一样吗
1个回答2022-08-19 10:49
其实意思基本相同。只是一个强调的是从慈悲的方面来讲,一个是强调佛法的摄受力。佛法本就是智慧和慈悲圆满的。
佛教讲普度众生,慈悲为怀;道教有没有相对应的说法
5个回答2022-07-19 07:34
这个【普度众生,慈悲为怀】,是佛道两教的遵循的。 如果强要分别,道教有一句【体道法天,济度众生】,可与此对应。 祝吉祥如意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佛教中既然无我,怎样得出要慈悲为怀对待众生呢?
1个回答2022-09-10 04:57
这是两个问题。 无我相是本质,无众生相也是本质。这是佛法思想的终极。 但是对于我们现在映现出来的六道众生来说,不可能全部都有这样的认识和境界,对于我们自身的认识也是需要慢慢地边修行边感悟才能达到言行一...
全文
佛为什么要普度众生
1个回答2022-11-13 21:42
为了让人贡献钱财。
佛门 普度众生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22 11:05
普济众生 成语解释 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佛以慈悲为怀,施宏大法力,尽力救济他们以便登上彼岸。同“普度众生”。 明 无名氏 《庆长生》第一折:“九幽拔苦消灾障,普济羣生佑下方。”
慈悲为怀,“慈”“悲”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09-21 14:20
“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 就是说,大慈就是众生快乐的时候你也快乐,所以你希望众生快乐;大悲就是众生受苦的时候你也痛苦,所以你希望众生没有痛苦。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