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解释及译文

2023-04-29 08:00

1个回答
一、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点拨:仁是孔子思想的重要部分。)

二、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点拨: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三、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点拨:君子重义,小人重利。)

四、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点拨:要重视榜样的作用。)

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点拨: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本性,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六、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点拨:读书人要有任重道远的意识。)

七、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点拨:孔子用堆土和填土这两个形象的比喻,对照说明了学习要通过积累和依靠自己的道理。)

八、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点拨:孔子倡导的三种优秀的品质——智、仁、勇。)
相关问答
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及解释
1个回答2024-03-05 16:53
成语:不亦乐乎、三十而立、从心所欲、温故知新、疏食饮水、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舍昼夜、逝者如夫、匹夫不可夺志 解释: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全文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注释
1个回答2024-02-22 14:56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全文
论语十二章的论语简介
1个回答2024-02-01 23:59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创语录之体,其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
全文
论语十二章的第十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个回答2024-05-03 08:28
主要讲时间
论诗的解释
1个回答2024-02-07 07:02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注释】: 1.论诗:论诗:评论诗歌。本题诗共五首,这里选第的是第二首。 2.李杜:指李白、杜甫。 3.江山:大地...
全文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
1个回答2024-01-22 23:43
学而不厌 【拼 音】:xué ér bù yàn     【解 释】: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厌:满足.     【出 处】:《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
全文
论语八则里的成语以及解释
1个回答2024-02-29 15:50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
全文
求“推论”的解释
1个回答2024-02-18 07:50
基本解释 [释义] (动)用语言的形式进行推理。 [构成] 动宾式:推|论 [例句] 这个推论有三个。(作主语)推论一下。(作谓语) 近义词 推广、引申 英文翻译 1.ratioci...
全文
儿童本位论名词解释
1个回答2024-04-28 04:21
“儿童本位论”:不仅为教育界人士所关心、重视,也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其积极意义是十分明显的。然而遗憾的是,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我国儿童文学界对杜威的‘儿童本位论,始终缺乏—种...
全文
哪里有《论语》第九章到第十一章的全部成语及解释
2个回答2022-12-28 21:54
无与伦比 wú yǔ lún bǐ [释义] 伦:类;同类。没有能跟它相比的。形容非常突出或程度高。 [语出] 唐·卢氏《逸史》:“置于州;张宠敬无与伦比。” [正音] 与;不能读作“yù”或“...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