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蜀素帖原文译文

2023-08-07 15:21

1个回答

原文:

扬帆载月远相过,佳气葱葱听颂歌。路不拾遗知政肃,野多滞穗是时和。

天分秋暑资吟兴,晴献溪山入醉哦。便捉蟾蜍共研墨,彩笺书尽剪江波。

白话译文:

披星戴月乘船扬帆经过这里,远远地望见集贤林,见佳气盈盈、闻颂歌阵阵。这里路不拾遗,可知政之严肃;野外多滞留的谷穗,可见时局之和。天有秋凉暑热,可以让诗人吟咏;晴天带来了美丽的溪山让人沉醉。于是我捉蟾蜍研墨,写出的彩笺书信几可剪开宛若轻纱的江波。

出处:出自北宋书法家米芾《蜀素帖》中的《重九会郡楼》。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米芾生性常喜欢到太湖之畔游山玩水,吟诗赏石。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的九月,应湖州(浙江吴兴)郡守林希之邀请,赴太湖近郊的苕溪游览。正值时宜,米芾遣兴抒怀之余赋诗数首。临行前,林希取出珍藏二十多年的蜀素一卷,请他题写诗文。米芾信手而成此《蜀素帖》。

米芾用笔“八面出锋”,于变化中显沉着笔力,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其“刷”字之风。《蜀素帖》通篇用笔纵横挥洒,动荡摇曳,骏急痛快。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刚柔相济的姿态、痛快淋漓的气势与沉着痛快的风格。

相关问答
米芾 蜀素帖八首诗的大意
2个回答2022-10-03 17:06
人家问的大意 他非给你胡扯八扯的不行 驴头不对马嘴
最近看了米芾的蜀素帖,非常想学他的字
2个回答2022-09-21 11:55
米芾的书法个性强烈,关键就在于八面出锋,如果不用毛笔无法将其特点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如果您没有书法基础建议你先得从楷书入手,把点画结构基础打牢以后,才可以学习米芾的作品。不然甚至无法得其皮毛。
巴蜀文化元素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05 12:02
巴蜀文化,指四川省、重庆市的文化,其元素有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等。 巴蜀是一种特定的称谓,如今已分为巴和蜀。在战国以前,巴与蜀是分称的,泾渭分明。“巴”的古义为“吞...
全文
米芾与他的《蜀素帖》,为何被称为书法界的视觉盛宴?
3个回答2022-12-08 13:21
因为《蜀素帖》是采用丝织品书写的,更能体现出米芾的写字风格,笔触精致,墨色浓淡相宜,风格洒脱精致,是一幅传世名帖。
唐怀素自叙帖的释文
1个回答2022-06-27 06:57
其中述形似的,就有张礼部说:“行笔有如虺蛇奔走势就座,旋风骤雨声响满屋堂。”卢员外说:“起初疑似轻烟动摇古松,随后又像山开现出万仞峰。”王永州邕说:“那笔画像是寒猿饮水摇动的枯籐,像是壮士拔山伸出的...
全文
自叙帖是怀素什么时期所做
1个回答2023-01-09 20:36
书写与唐大历22年,公年777年。他是活动于八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大约)
蜀山战纪素手医仙是素因吗?
1个回答2023-05-19 12:05
是的,目前看来,素因并没有死,而且,绿袍和素因也相互知道彼此还活着,但是,为什么不能相见?为什么素因不能认玉无心?绿袍为什么非要夺赤魂石,难道和素因有关?……这部剧存在很多的谜团啊。编剧脑洞略大。
求僧人怀素 《论书帖》的译文
1个回答2022-11-13 20:12
关于我书法的学识,如比作一座山,其山也不高,地也没有灵气;比作一潭水,谭也不深,水也不够清澈;书法写的不精道,也没有名气。后来学识、书法足够深了,我警戒、注意了书法的“藏”和“真”,防止荒废了自己的...
全文
蜀山战纪中素因最后结局如何 素因是怎么死的
1个回答2023-08-06 20:57
素因没有死 【素因,演员 韩雨芹】 笑看红尘苦,相逢应有路。蜀山派弟子,上官警我的爱人。后与上官警我一起被打落悬崖。后上官误以为素因死去,为了要替素因复仇而成魔,入魔宗成为绿袍尊者。在被与...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