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what引导从句

how和what引导的感叹句的区别
1个回答2023-11-19 06:46
how和what引导的感叹句的根本区别在于两者强调的成分不同
在what引导的感叹句中,它是作为定语使用的,也就是说它修饰的是名词。
而在how引导的感叹句中,它相当于是状语,用来修饰副词或形容词。
给你一个句子:The girl is beautiful.
要把它改为感叹句,有两种方法。
如果要强调感叹的对象的话,要用what引导:What a beautiful girl she is!
如果要强调她有多漂亮的话,就要用how引导:How beautiful the girl is!
这里,你可以将what或how引导的感叹句分解成两部分来理解,分别是
what a beautiful girl 和 she is ( how beautiful 和 the girl is )
这样就很好理解了。
所以说要区分一个感叹句是要用how还是用what,关键就在于它修饰的是什么成分的词,但不是说后面接的是名词就是修饰名词,就要用what。仔细看上面的例子你会看到,how后面也有接名词,但how并不是修饰这个名词的。为什么呢?还是按照上面的分解方法,你要先把一个感叹句分成两部分。因为从句子的结构分析,感叹句后面一般有跟主语+谓语。
what+(a/an)+adj.+n.+主语+谓语+(it is).
How+adj.(adv.)+主语+谓语+(it is).
如果有主语和谓语的话,可以把后面这部分忽略掉,然后看看句子中还剩什么词性的词,如果是形容词或副词,那就要用how引导,如果剩下形容词+名词,那就要用what引导
初二的孩子不主动学怎么办 初二的孩子不主动学引导
1个回答2024-01-20 17:02
1、适当督促孩子。这里说的是适当,如果家长过分要求孩子,则会起到本末倒置的作用。我的督促是为了孩子更好的适应学校生活,当孩子看电视看久了,玩游戏玩久了的时候家长给予提醒,而不是严厉的指责批评,或是命令式的语气说话“你怎么还在这玩,你为什么不去学习,不去写作业”。这样的过分指责,往往会有更加不好的影响。

2、给予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氛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中,最温暖的就是爸爸爱妈妈,妈妈爱孩子,一家人相亲相爱。只有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的心才是温暖的,孩子才会有积极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妈妈,一定要做到,少说话,少给予这个年龄段孩子不必要的压力。

3、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为了自己。多进行正能量教育,我经常与学生这交流:“你为什么来到学校学习”?很多时候我得到的回答都是为了老爸老妈,为了他们的满足感。其实这是多么悲哀的回答。孩子从小开始就是爸爸妈妈逼着学习,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觉得一直以来是为了家长在学习。初二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共同努力,让孩子知道,他们学习,是为了自己,为了以后可以更好的养活自己。

4、教会孩子方法。我们应该教会孩子一些学习方法,也就是说,学习有很多方式方法,只有方法对了,才能更有效果。

5、减少其他影响。我们应该让孩子减少对电子产品以及各种网络游戏的接触,让他们远离这种干扰,用更多的时间学习。

6、多去鼓励孩子。我们应该多去鼓励孩子,当孩子在学习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以后,我们应该主动去鼓励他们。
时间都去哪儿了关于初中三年作文引导
1个回答2024-01-29 23:57
奶的怀里蹦出来,伸伸四肢说:我要和它一样高!奶奶笑着摸摸我的头。
那是初春季节奶奶给我的温暖。
暮夏
虽然快到秋季了,但是天气依旧炎热。梧桐树枝叶繁茂,知了在树上不停歇的叫着,要在最后的时候一展歌喉。奶奶拉着八岁的我坐在树下,手中的扇着蒲扇。奶奶给我讲这以前的故事,我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睡梦中依稀觉得,那只扇扇子的手从未停歇过。
那是暮夏时分奶奶给我的清凉。
隆冬
冬天到了,梧桐树的叶子早就掉光了。才下过一场小雪,大地银装素裹。奶奶来到我屋里来找十五岁的我去陪她一起去买东西。外面冷极了!我在前面快步走着,走了一段时间,回头看看奶奶。我这时才发现,奶奶走得是那样的慢。她一步步走得极仔细,步伐迈得很慢,满头白发在冬日的照耀下闪着耀眼的白光。奶奶老了!我走到她的身边,搀着她。像小时候她拉着我一样。
那是隆冬之时我还奶奶的一份心安。
后记
我摸着梧桐树上的纹路,像极了奶奶的手掌。我在长大,她在变老。
时间去哪儿了,还没让我好好爱她,她就变老了!
如何引导初三学生心理
1个回答2024-02-15 23:56
1、合理定位锁定目标

  不少新初三生已经开始准备迎接初三生活了。有的学生在假期报了辅导班,有的学生早早就到书店买了大量辅导书,大家都憋足了劲迎接初三。新初三生第一步是要找好自己的位置,通过对自己过去成绩的分析,合理定位,锁定合理的目标。比如中等生要求自己在初中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在学习上突飞猛进,赶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就不现实。新初三生要找准自己在班级、年级中的位置,树立一个通过自己努力可能实现的目标,才更有信心;否则,盲目地制定过高的目标、与别人比较只能打击自信心。

  2、制订计划分解目标

  某年中考(微博)结束后,考生小王郁闷地说,进入初三后,他就开始拼命学习,结果身体累垮了,到了关键冲刺阶段,生理和心理都到了极限,怎么也使不上劲,中考时发挥不好。有的同学却越到后来劲头越足。中考是一场持久战,新初三生光有目标还不行,还要有实现目标的计划,将大的目标分解成小目标。

  有的学生喜欢打疲劳战,认为学的时间越长,学的东西就越多,这是不可取的。人的精力有限,如果过度疲惫,学习效率就会降低。新初三生可以在开学前,制定一个每日学习计划表,按计划复习,将大目标分解为各个小目标,如月考要达到的成绩、期末考试要达到的成绩等。这样有助于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既能安排好各科复习,又能保证充足睡眠。

  3、学会放松实现目标

  往年不少学生进入初三后,因考试多,压力大,容易急躁,尤其是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更容易心态失衡。

  中考是知识的较量,更是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比拼,心态好的考生往往最后发挥较好,心态不好的考生容易发挥失常。因此,学生进入初三后不仅要学会学习,更要学会放松。面对每一次考试,不论结果如何,学生都要学会调整心态,告诉自己只要尽力就行了。

  新初三生可以通过听音乐,和同学、老师交流来调整心态,放松心情,也可以寻找一些适合自己的放松方法,喜爱体育的学生可以打打球,爱唱歌的学生可以唱唱歌。
那位英语高手帮忙翻译个句子,急急急!!! 小Tom不愿意告诉父母他前一天做了什么.what引导名词性从句.
1个回答2024-03-19 02:52
Little Tom would not tell their parents what he did the day before
如何引导初中生读名著
1个回答2024-02-20 14:22
一、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学习的动力在于兴趣。”这句名言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只有将兴趣点燃,才能使学生成为积极的进取者和知识的真正主人。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初中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不大,被动接受教师阅读要求的居多。很多学生在课余时间更倾向于玩电脑、手机、看电视,没有办法潜心阅读。作为教师,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喜欢阅读,让名著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常态。
首先,教师应该身先士卒、言传身教,成为阅读的“先行者”。教师首先要爱上名著,无论是从提高自身修养,还是从教育学生的角度,教师都要积极阅读世界名著。教师要对书的内容和语言特点了然于胸,才能指导好学生阅读这本书。教师可以与学生共读一本书,去感受主人公的人生经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其次,建立班级“图书角”。针对学生的选择能力不强,学校可以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要每学期选购一些图书,不断扩大班级书架的规模。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随时“共享”这些书,这样就将大量玩乐的时间用于阅读,同时,班级中喜欢阅读的学生带动了其他同学。
二、指导正确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名著阅读”是中考必考查项目之一,有些教师只看眼前利益,为了中考多考几分,将名著阅读浓缩成几道题目,让学生背答案,这显然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另外,初中生的课业负担较重,没有很多空余时间去阅读。很多学生埋头于课本知识,而无暇顾及名著的阅读。他们看不到阅读名著的短期效应,也就不重视名著阅读了。
初中男孩早恋怎样引导
1个回答2024-04-30 00:16

我的建议是认可感情,坦诚交流,说出顾虑,寻求方案。

首先,第一步,认可他的恋爱对象,“你喜欢那小姑娘?嗯!我觉得她也很讨喜。你小子眼光不错呀!”。孩子一听这话,父母并没有指责我的意思,反而对我心心念念这个小姑娘也很有好感,戒心就放下了。

第二步,聊聊恋爱史,“诶,你们什么时候好上的呀?怎么也没听你说过?”引导他说说自己的感情经历。

第三步,说出你的顾虑然后寻求解决方案,和孩子沟通好,定下一个双方都要遵守的恋爱规则等等。

幼儿初入园如何引导?
1个回答2024-02-29 08:54
小班以前我教过,开学第一天全班都是哭声,小学部的学生都说这个班杀猪,本来就够烦够忙了还这样打击我!郁闷! 幼儿第一天上幼儿园都是这样很正常!习惯了就不会这样,要他们习惯的话起码要一两个星期!重要的也要看家长把小孩送到幼儿园就要马上立刻离开,不然你越是这样舍不得走他以后哭得更利害,更不会容易适应幼儿园!还有幼儿的老师也要做好工作,等幼儿情绪有点稳定了带他们出去玩下,一定要带他们玩得开心点这样才好!!嘿…
初中的孩子叛逆怎么教育引导
1个回答2024-02-18 18:32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初入学的孩子往往稳定性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当孩子看书写字时,父母应尽量避免在旁边大声讲话或看电视,最好坐在孩子身边和他一起看书,这样既能起到督促作用,又创造了学习气氛。另外,父母要乐于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

1.在孩子的话语中,你一定会听到你不喜欢的观点或做法,但是不要马上进行否定,而是要绕着弯子把你的意见表达出来。平时也要更细心地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表情和心情。孩子心情好时,你就借机和她多聊会儿;她心情不好时,就要低姿态地问问她的烦恼。

2.每个人都会经历青春期,只要家长和老师在旁边,帮助孩子把好那个“度”,就不会有大问题的,对异性的喜欢,对社会或身边事情的不平,对个人外表的关注,心情的时好时坏等等,都是很正常的现象;而家长最好也要把这些告诉孩子,让孩子知道这些都是正常的,不是什么过不去的坎。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是关心和注意,而不是密不透风的监控,不然会适得其反。

3.要记住,如果把孩子比喻成水流,那么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是河道、坝渠,让水不泛滥,引导它归向大海,却不可能阻止它的流动和成长。

引导还是导引
3个回答2022-04-19 21:08
导引和引导是一组同素异序词,即意思是一样的,但语素的次序正好相反。目前一般的用法是引导,但引导太陈旧了。用“导引”更能引起网友的注意,且新奇而不失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