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顺口溜儿歌简短版大全

幼儿园进餐礼仪儿歌顺口溜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31 02:43

幼儿园进餐礼仪儿歌顺口溜:

儿歌1:进餐歌。

右手拿勺,左手扶碗,身体卜森坐直,两腿并拢,一洞弊侍口饭,一口菜,宝宝吃得好,干净又安静。

儿歌2:吃饭纳吵歌。

小饭碗,扶扶好,小调羹,拿拿牢。一口一口自己吃,一口饭、一口菜。

儿歌3:吃饭不要喂。

娃娃比我小,吃饭要人喂,我比娃娃大,吃饭不要喂。

儿歌4:样样东西都要吃。

白米饭,我要吃。红烧肉,我要吃。绿青菜,我要吃,样样东西都要吃。

儿歌5:吃饭喽。

吃饭喽,吃饭喽,大家吃饭喽。一大口,一大口,饭菜吃完了,你高喽,我高喽,大家长高喽!

幼儿园礼仪儿歌顺口溜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4-11 14:13

1、入园。早入园,不迟到, 见老师,问声好。小朋友,也问道,别父母,不忘掉。

2、离园。离园时,互道别,先老师,后同学。见爸妈, 问声好,抱一抱更乖巧。

3、盥洗。入厕前,先敲门,有人在,要等待。入厕后,要冲水,整好衣, 把手洗。

4、洗手。洗小手,不拥挤,排好队,袖卷起,洗手时,擦香皂,洗完后,水关掉。

5、喝水。小水杯,双手拿,接好水,慢慢回,喝水时,归原位,小心喝,不浪费。

6、爱护公物。小椅子,双手搬,轻放好,再坐上,人离开,椅收起,爱护它,常擦洗。

文明礼仪12字的顺口溜?
2个回答2022-10-31 07:35
学做人有礼貌不骂不打别人。
小孩子开荤仪式有哪些顺口溜?
1个回答2024-01-20 13:30

1、喝一点儿汤,万事都顺昌;

2、抿一点儿酒,越来越富有;

3、吃一点儿葱,聪明好用功;

4、吃一点儿鱼,年年有结余;

5、吃一点儿肉,多福又多寿;

6、吃一点儿瓜,孝敬爹和妈;

7、吃一点儿菜,越长人越帅;

8、吃一点儿米,长大好雄起;

9、吃一点儿饭,家里缠万贯;

10、大家喂一喂,长大很贤惠。

不同地区开荤仪式顺口溜 

1、四川宝宝开荤吉利话:大家抱,懂礼貌;大家喂,既温柔又贤惠;先饮长寿酒,寿享九十九;再吃大锂鱼,有礼写传奇,吃片回锅肉,终身无气呕。 

2、云南开荤顺口溜:吃口葱,聪聪明明;吃口蒜,能说会算;吃个蛋,哪哪都好看;吃口米饭,家财万贯;吃颗青菜,逍遥又自在;吃口大肉肉,多福又多寿;吃个鱼头,吃穿不愁;吃个鱼尾,顺风顺水;喝个小酒,长长久久。 

3、武汉宝宝开荤的十句吉祥话:大家喂一喂,长大很贤惠; 吃一点儿饭,家里缠万贯;吃一点儿米,长大好雄起;吃一点儿菜,越长人越帅;吃一点儿瓜,孝敬爹和妈;吃一点儿肉,多福又多寿;吃一点儿鱼,年年有结余;吃一点儿葱,聪明好用功;抿一点儿酒,越来越富有;喝一点儿汤,万事都顺昌。 

4、福建潮汕开荤口诀:食鸡舌,嘴尖舌仔利;食鸡头,善顶猴;食鸡实,一生享受沙买嘿;食鸡心,对大对小侬有心;食鸡肝,食大矮做官;食鲶鱼,鲶时现,食鱼尾,做事有头又有尾;食条蒜,鞋担鞋算有钱劝;食条葱,一生侬平安;食猪脚,入内矮叫阿妈阿爸;食厚合,心想事成块块合;食海鲜,顿顿鲜;食橄榄,勇往直前块块敢;大吉(橘子),大吉大利。 

5、莆田开荤顺口溜:吃鱼头,头头得胜;吃鱼身,步步高升;吃鱼尾,顺风顺水;吃口虾,有头又有尾;吃口肉,多福又多寿;吃鸡爪抓钱一把又一把;吃颗葱 ,聪聪敏敏;吃颗蒜,能写又会算;吃颗菜,人见人爱;吃口饭,家财万贯;吃口韭菜,应有尽有。

幼儿园进餐礼仪儿歌顺口溜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08 05:53

幼儿园进餐礼仪儿歌顺口溜:

儿歌1:进餐歌。

右手拿勺,左手扶碗,身体坐直,两腿并拢,一口饭,一口菜,宝宝吃得好,干净又安静。

儿歌2:吃饭歌。

小饭碗,扶扶好,小调羹,拿拿牢。一口一口自己吃,一口饭、一口菜。

儿歌3:吃饭不要喂。

娃娃比我小,吃饭要人喂,我比娃娃大,吃饭不要喂。

儿歌4:样样东西都要吃。

白米饭,我要吃。红烧肉,我要吃。绿青菜,我要吃,样样东西都要吃。

儿歌5:吃饭喽。

吃饭喽,吃饭喽,大家吃饭喽。一大口,一大口,饭菜吃完了,你高喽,我高喽,大家长高喽!

6、《吃饭样样东西都要吃》。

吃饭喽,吃饭喽,大家吃饭喽。一大口,一大口,饭菜吃完了,你高喽,我高喽,大家长高喽;白米饭,我要吃。红烧肉,我要吃。绿青菜,我要吃,样样东西都要吃。

7、《吃得干净真正好》。

小餐桌,已摆好,大家搬椅做桌旁,一口饭,一口菜,不洒不掉全吃光,吃得干净真正好。

爱路护路顺口溜简短内容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3-10 16:58
不去铁路, 不玩耍
文明礼仪小故事,很短很短
1个回答2024-01-24 10:31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
文明礼仪小故事,很短很短
1个回答2024-02-12 02:42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
中国现代简短名人文明礼仪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11:52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杨时、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张良(?—前186年),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 “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简短的文明礼仪小故事有没有?
1个回答2024-01-27 22:34
古代的时候有一个男人,他想要去一座寺庙,于是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镇。走着走着,他越来越迷路,不知道该往哪里走。这时,他身边刚好有一个老伯伯走过,他一把挡在老伯伯前,大声吼道:“喂,老头儿!快告诉我XX寺庙在哪里!还有多远啊!”老伯伯望了望他,平静地说:“无礼(五里)。”于是那个男人往前走了五里,可是还看不到他想到的那座寺庙。这时候,他寻思着老伯伯的话,突然明白了什么……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