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常规礼仪儿歌

幼儿园文明礼仪小明星班级推荐理由
1个回答2024-02-19 08:53
没有相关问题的答案 你可以去中国幼儿教育网看看
幼儿园大班礼仪开关门都作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05 07:58
幼儿园大班礼仪活动方案
·幼儿园大班礼仪教案:交通(马路不是游戏场)
·幼儿园大班礼仪教案:行走
·幼儿园大班礼仪教案:乘扶梯
·幼儿园大班礼仪教案:自觉排队日
·幼儿园大班礼仪活动方案《购物和观看演出》
·幼儿园大班礼仪活动方案《在外用餐(入座)》
·幼儿园大班礼仪活动方案《保护我们的牙齿》
·幼儿园大班礼仪活动方案《好朋友握握手》
·幼儿园大班礼仪活动方案《花儿好看我不摘》
幼儿园小班礼仪
1个回答2024-02-02 00:47
1、让幼儿知道用双手递接物品,并用眼睛友好地看着对方。
2、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礼仪。活动准备:事先准备好的情景剧《我来递,你来接》。活动过程:一、
怎样规范幼儿教师的礼仪
1个回答2024-03-15 21:16
首先了解一下 您是哪里的
幼师礼仪 基本是因园 定的
幼儿教师礼仪规范
1个回答2024-01-18 12:47
   幼儿教师礼仪规范
  
  “礼者、敬人也”,这是教师礼仪的首要原则,也是教师礼仪的灵魂所在。幼儿教师每天都要和孩子、家长以及社会上的人们沟通,她们的着装打扮、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反映了本园的修养和品位,更是幼儿学习效仿的榜样。幼儿教师作为一个窗口更应该时刻都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日常工作中以良好的形象和规范的行为感染、引导幼儿。 那么,幼儿园如何规范幼师礼仪,让幼师做文明教师,建文明校园,创素质之美。
  
  【一】仪容仪表--自然和谐、秀外慧中
  
  1、头发--前不挡眼后不披肩,过肩长发应束起或盘起,发型不夸张,不理过短的头发,不染夸张彩发(如:红、蓝、金黄等)。
  
  2、手部--勤洗手、勤剪指甲,不留长指甲,不涂色彩鲜艳的`指甲油。
  
  3、面部--牙齿洁白,口腔无异味;保持眼部整洁,不戴墨镜和有色眼镜。
  
  4、妆容--日常生活化妆自然大方淡雅,与肤色相配,杜绝浓妆,不使用气味过浓的化妆品。
  
  5、着装--柔和大方、便于活动。不穿吊带背心、超短裙等过于暴露或透明的服饰。
  
  6、鞋子--带班时不穿拖鞋、赤脚,当班时间穿平底鞋。
  
  7、佩饰--带班时不佩带戒指、耳环和耳钉及太夸张复杂的胸饰,所戴佩饰应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
  
  【二】行为举止--自然规范、亲切优雅
  
  1、脸部--真诚微笑,神态自然,给人亲切、和蔼、可信之感,不故意掩盖笑容,忌面色阴沉、横眉立目。
  
  2、眼神--亲切有神,转动幅度适宜,合理分配目光,让每个幼儿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不可长时间凝视一名幼儿。
  
  3、守时--按时上下班,参加各类会议及活动不迟到、早退。
  
  4、坐姿--入座起座左入左出,动作轻缓,面对幼儿坐姿端正,双腿并拢,上身正直,双手自然摆放。
  
  5、站姿--身体挺直,挺胸收腹,抬头沉肩,双腿靠拢,双目平视,双手自然垂放,或交握在腹前。
  
  6、走姿--上身正直不动,双肩平稳,重心前倾,速度适中,步幅恰当,轻手轻脚,忌连蹦带跳或步履过缓,不可多人并排而行。
  
  7、蹲--身体直立,双膝靠近,臀部向下,脚掌支撑,不可在行走中突然下蹲。
  
  8、手势--准确适度、自然大方,忌拘谨僵硬、当众搔头、抓痒,带班时不双手交叉抱臂或双手后背。
  
  【三】文明语言--主动热情、文明礼貌
  
  1、接待来宾:
  
  主动询问--您好,请问您找谁?请问您有什么事吗?需要帮忙吗?
  
  被动受问--哦,抱歉,这个我还不太清楚,我可以帮您问一下。
  
  2、打电话:
  
  打电话--先问好,然后做自我介绍,接下来再说事。如:“喂,您好!我是X班的XX老师,您是某某的妈妈吗,是这样的……”
  
  接电话--先问好,然后做自我介绍,接下来再询问。如:“喂,您好!北京市蓝天幼儿园X班XX老师,请问您找谁?有什么事么?”
  
  放电话--等对方放下电话,然后再挂机。
  
  3、对待幼儿:
  
  无意过失--耐心安慰,不指责埋怨幼儿。如:伤着没有?下次小心。
  
  组织活动--语速适中,指令简洁明了,语言生动、有趣、儿童化。如:请吃好点心的小朋友轻轻地把小椅子搬到旁边。
  
  师幼互动--热情温和、积极应答、仔细观察、不断提示、给于评价、鼓励欣赏。如:您真爱动脑筋,真棒!
  
  遇到困难--鼓励幼儿增强自信,不讽刺挖苦。如:您肯定能行,试试看吧!别着急,我来帮助您。
  
  有意过失--坚持正面教育,及时解决。如:有事好好说,不能动手。相信您是好孩子,以后不会再做这种事。
  
  日常生活--亲切关爱,体贴入微,力求体现母爱。不讲粗话、脏话,不训斥幼儿,忌大呼小叫。如:有点不舒服是吗?让我看看裤子有没有湿了。
  
  4、对待家长:
  
  家长反映问题--态度冷静,让家长把话说完,认真委婉。如:谢谢!让我们再了解一下。请您放心,我们再商量商量,尽量帮您解决。
  
  家长之间发生冲突--稳定家长情绪,分别与家长谈话。如:别着急,孩子在园发生事情,责任在我,您有什么意见和我们说。
  
  孩子发生事故--如实说清,表示歉意。如:真是对不起,今天……麻烦您多观察孩子,有什么不舒服时,需要我们做什么尽管与我们联系。
  
  家长晚接孩子--主动热情,耐心接待。如:没关系,请您今后商量好谁接,免得孩子着急。
  
  家长馈赠物品--礼貌回绝。如:您的心意我们领了,照顾孩子是我们应该做的,您别这么客气。
  
  找个别家长谈话--态度平和,讲究艺术。如:对不起,耽误您一会儿时间。
  
  与家长联系--体贴关心、礼貌客气。如:您好!我是幼儿园园长。联盟的老师,今天**不舒服,您看是不是带他去医院?谢谢!给您添麻烦了。
  
  编后语:幼儿教师的礼仪培训也是幼儿园品牌建设的工作之一,希望上面相关的礼仪知识能给您带来启迪和收获,顺祝广大园长幼儿园越办越好!
幼儿礼仪评分规则?
1个回答2024-02-07 08:31

1 衣服穿搭合适

2 仪容仪表干净整洁

3 口语表达清楚

4 会基础的礼仪

大班幼儿礼仪有哪些内容
1个回答2024-01-16 21:24
幼儿个人礼仪一般来说包括仪岩消表仪容、形体姿态等内容,仪表仪容主要是梳洗打扮(包括洗脸、刷牙、漱口、咳嗽、打喷嚏、抠鼻孔)、穿衣着装(包括穿衣、带帽、穿裤子、穿鞋子的技能及装饰美化)等方面,形体姿态主要是坐、立、走、躺、吃、喝、拉、撒、睡等方面的细节规范。

二、亲子礼仪

幼儿亲子礼仪主要是幼儿在家庭生活中与家庭成员(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与兄弟姐妹)相处时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请求、应答、敲门、就餐、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感恩长辈、体贴关爱、招呼告别等内容。

三、师幼礼仪

幼儿师幼礼仪主要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与幼儿教师交往时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入园问好、认真听讲、举手发言、听从教导、请求帮助、感恩老师、离园告别等内容。
4. 户外活动礼仪:排队、上下楼梯不推挤他人、不扒护栏、行进时有事需先出列、遵守游戏规则、在规定范围内活动、集合解散听口令、不趴堆、游戏时要谦让、玩过的玩具送回原处……

5. 进餐礼仪:餐前洗手、陆枣慧不挑食、不抢食、进餐不说话、不浪费、不发出吃东西的声音、早答自己送碗筷、饭后擦嘴漱口……
幼儿家长知道了幼儿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就可以开展针对性的教育,遇物则诲,相机而教,就一定能够培养出知书达礼、温文尔雅、人见人爱的幼儿!
小声讲话幼儿园小班礼仪教案
1个回答2024-01-27 23:45
活动设计背景
  孩子对音乐特别喜欢,每次在班上播放音乐时,小孩子们会自觉的跟着音乐跳动。为了引导孩子去感知大声和小声,引入本课程。同时,让孩子说出日常生活中何时大声说话、何时小声说话。
  活动目标
  1、让孩子能从给出的乐器(鼓和响板)的一表现中感知大声、小声,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引导幼儿总结出生活中的声音,哪些是大声发声,哪些是小声发声;
  3、让孩子自己大声、小声说话,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何时应该大声说话,何时应该小声说话。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孩子从乐器中感知大、小声,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 让孩子自己说出生活中的声音,哪些是大声、哪些是小声。同时,在生活中何时应该小声说话,何时应该大声说话。
  活动准备
  两件乐器,鼓和响板各一个。生活中各种声音的音乐,大声的,如小猫、小羊、电话铃声、下雨的声音等;大声的,如小狗、老虎、钢琴及打雷等声音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引入鼓和响板两个乐器,听两乐器发出的声音,并让孩子自己感知并总结出大声、小声。
  1、小宝贝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乐器宝贝和我们做游戏。现在我们把它们请出来,好吗?
  2、分别介绍两个乐器的名称,外形及颜色;
  3、敲击两个乐器,请孩子说出两乐器发出声音的区别,引导孩子说出大声、小声。
  二、基本环节
  1、在开始环节,孩子初步感知大声、小声的的基础上,播放课前收集的音乐。多播放几遍,先让孩子说出在音乐中都听到了些什么声音?
  2、在孩子说出听到的声音后,引导孩子进行模仿,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在孩子听到并模仿出各种声音后,引导孩子对音乐进行分类,哪些是大声发声的,哪些是小声发声的,进一步巩固孩子对大声和小声的感知。
  4、引导孩子自由发言,说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发声是大声或小声的,如小鸟、公鸡、火车、小汽车,敲击小碗和门发出的声音等等。
  通过这个环节,孩子对大声、小声有了很明确的认知。
  三、结束环节
  带领孩子模仿在前一环节找到的日常中大声、小声的发声及身体模仿律动,进一步巩固大声、小声的感知。
幼儿园小班礼仪教案
1个回答2024-01-31 10:20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礼仪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小班礼仪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学会穿衣的方法

2、进一步认识衣服的各个部分,领子、袖子、拉链。

活动准备:

一件用袋子装好的衣服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大公鸡喔喔叫,太阳公公出来了,小兔子揉揉眼睛起床了,咦!我的衣服怎么不见了,小兔子着急的哭起来了,小朋友快来帮帮忙,帮小兔子找一找衣服,提示幼儿到椅子下面去找一找。

2、衣服找到了小兔子可高兴了,一边穿一边念起儿歌。

"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了""吱吱扭扭上房子"

3、小朋友小兔子棒不棒,你们想不想学习一下穿衣服呢?

二、介绍衣服,解释儿歌

1、"抓领子,盖房子"是什么意思?衣服的领子在哪里?

2、"小老鼠"指的是什么? "洞子"指的是衣服的哪个部位?

3、"吱吱扭扭上房子"是在干什么?

三、小兔子穿衣服真有意思!让我们一起来学学这首儿歌。

1、幼儿学念儿歌,教师示范动作。

2、幼儿边念儿歌边穿衣

3、衣服穿好了,让我们去活动活动吧

幼儿园小班礼仪教案 篇2

教学形式:

团体或小组教学

活动目标:

1、学会照顾花草树木,经常给它们浇水

2、培养幼儿认真地做每一件事情,并能坚持把它做完

活动准备:

1、为幼儿准备小水壶

2、图片两张

图一:小朋友给小花浇水,小花露出笑容说:“谢谢你!”;图片二:小朋友浇花,没有浇完就离开。小花哭着说:“我要喝水。”

基本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通过出示图片,引导主题

二、关键步骤

1、教师请幼儿观看第一张图片,然后提问:

1)第一张图片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小花为什么露出笑容?

2)第二张图片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小花为什么不高兴?

2、引导幼儿一起讨论:

1)我们应该怎样照顾小花?

2)当你给花浇水时,小朋友要和你做游戏,你该怎么办?

3)如果你正在做一件事,别人邀请你做另一件事,应该怎么办?

3、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

4、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给班里和幼儿园的花草树木浇水

三、结束活动

请小朋友对自己照顾的花草树木说句悄消话。如:我会照顾你的。

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培养幼儿做事专心,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课后反思:

幼儿园小班礼仪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刚刚开学,大多数孩子这几天上幼儿园时 ,只是朝我看看就进去了,即使老师和家长多次提醒,但孩子就是不愿意和老师打招呼。针对这个情况,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普通话有礼貌地打招呼。

2、培养幼儿懂礼貌,尊敬老师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幼儿懂礼貌,尊敬老师的良好品质。

难点:用普通话有礼貌地打招呼。

活动准备

《小白兔上幼儿园》的课件,小白兔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兴趣

请幼儿看课件《小白兔上幼儿园》

内容:小白兔高高兴兴地去上幼儿园,见了老师问声:“老师,早上好。”见了小朋友,问声:“小朋友,早上好。”老师夸它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二、学习礼貌用语

教师提问:

1、小朋友,刚才你们看到谁了?

2、小白兔去干什么了?

3、小白兔见到老师是怎么说的?见到同伴又是怎么说的?

引导幼儿学习礼貌用语(用普通话)

三、教师小结:小白兔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我们小朋友要像它学习,也要做个有礼貌地好孩子。

四、幼儿表演:

请小朋友扮演小白兔到前面来表演。

如何写幼儿园大班礼仪亲子活动方案
1个回答2024-03-03 19:50
一、个人礼仪

幼儿个人礼仪一般来说包括仪表仪容、形体姿态等内容,仪表仪容主要是梳洗打扮(包括洗脸、刷牙、漱口、咳嗽、打喷嚏、抠鼻孔)、穿衣着装(包括穿衣、带帽、穿裤子、穿鞋子的技能及装饰美化)等方面,形体姿态主要是坐、立、走、躺、吃、喝、拉、撒、睡等方面的细节规范。

二、亲子礼仪

幼儿亲子礼仪主要是幼儿在家庭生活中与家庭成员(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与兄弟姐妹)相处时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请求、应答、敲门、就餐、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感恩长辈、体贴关爱、招呼告别等内容。

三、师幼礼仪

幼儿师幼礼仪主要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与幼儿教师交往时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入园问好、认真听讲、举手发言、听从教导、请求帮助、感恩老师、离园告别等内容。

幼儿家长知道了幼儿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就可以开展针对性的教育,遇物则诲,相机而教,就一定能够培养出知书达礼、温文尔雅、人见人爱的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