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族小说云

蒙古族如何看待云姓家族?
1个回答2024-04-26 06:08

云姓,最早源于妘姓,是黄帝的子孙颛顼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云姓的得姓始祖为祝融(颛顼的后裔)。

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任主席乌兰夫(汉名云泽)的长子,培和链布赫所属的“乌兰夫家族”乃至以这个家族为首的“云氏部落”在内蒙古政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清朝末期,汉人和蒙古人混居的现象逐步增多,为了方便沟通和交流,大量蒙古人开始选择汉姓。到了民国时期,由于政府又曾要求蒙古人使用汉姓登记,入学儿童也必须有汉姓姓名等原因,大量蒙古人开始采用汉式姓名。“云”就是蒙古人选择的汉族姓氏之一。

使用云姓最多的就是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左旗也走出了许多名人,例如,开国上将、出生于内蒙古棚好土默特左旗塔布村的乌兰夫,就出身土默特一个云氏家族,革命工作中,他也曾用云泽、云雨时等汉名。

云姓家族的来源:

土默特蒙古改汉姓时,蒙古族孛儿只斤氏,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了云为姓氏。而众所周知,孛儿只斤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姓氏,也就是说,孛儿只斤是黄金家族的姓氏。那么很显然,土默特左旗云氏,相当一部分人是孛儿只斤氏,也就是黄金家族的后裔。那么理所应当的,这部分云氏自然可算贵族后裔了配孙。

云南壮族方言怎么讲?
1个回答2024-02-12 11:00

云南壮族自称“布壮”,“布”在壮语中是“人”的意思,“壮”字有健康的意思。

阿云嘎的母亲是什么族?
1个回答2022-12-23 23:48
应该也是蒙古族
云南独龙族
1个回答2024-04-15 23:11
  独龙族,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7426人(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贡山独龙族自治县西部的独龙江峡谷两岸,北部的怒江两岸,以及相邻的维西僳僳族自治县齐乐乡和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察瓦洛等地。此外,缅甸境内也有不少独龙人居住。与僳僳族,怒族,白族等代代交好.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
  过去,独龙人没有统一 的族称,往往以其居住的地区或河流作为自己的名称, 如"独龙"、"迪麻"等。"俅人"、"俅曲"、"曲人"是汉族对他们的称谓。新中国成立后,根据独龙人 民自己的特点和意愿,正式定名独龙族。
  独龙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过去多靠刻木结绳记事、传递信息。独龙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与贡山怒语基本相通。
  独龙族自古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条件恶劣,交通闭塞,所以社会发展较为迟缓,生产力水平低下,新中国成立前后仍保留着浓厚的原始公社制残余。经济以刀耕火种的粗放农业为主,采集和狩猎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妇女还曾有文面之俗。住房多为木房或竹房。唯一的节日是过年。过去无固定时间,多在农历腊月举行,节期长短也不一样。
  独龙族地区北接西藏自治区的察隅县,东倚海拔5 0 0 0 米的高黎贡雪山,西南与缅甸接壤。曲折延绵的独龙江水奔腾呼啸在崇山峻岭之中。这里冬季大雪封山 ,夏季多雨而潮湿,南北走向的地形以及受印度洋热带季风的影响,使当地的植物生长和气候变化都呈现出垂直分布的显著特性。高黎贡山是中国缅甸的国界
云南为什么有很多少数民族?
1个回答2024-01-20 07:58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自古以来就是众多民族声息繁衍之地,也是各民族沿横断山脉南北迁徙的走廊,少数民族成份居全国前列。因此,云南民族众多,人口在 5000 人以上的世居民族有:彝族 白族 哈尼族 壮族 傣族 苗族 僳僳族 回族 拉祜族 佤族 纳西族 瑶族 藏族 景颇族 布朗族 普米族 怒族 阿昌族 德昂族 基诺族 蒙古族 布依族 独龙族 水族 满族等 25 个,其中独有少数民族 15 个。少数民族人口 1415.3 万,占全省人口的 33.41 %。

一 由于历史 自然和地理的原因,各民族从聚居分布 居住地域 经济社会发展 生产生活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一)全省没有一个单一的民族县(市),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 小聚居”的特点。

云南特有的立体地形和气候条件,形成了各民族的居住特点。从垂直分布看,各民族居住地以山区为主;从平面分布看,又主要集中在农村 山区 边境及边远地区。全省没有民族成份单一的县(市),每个县(市)一般有 5 - 10 个世局少数民族,每个民族一般聚居在 5 - 10 个县。因此,全省共有 8 个自治州, 29 个自治县, 79 个民族自治地方县和 197 个民族乡,是全国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长期以来,云南各民族大杂居与小聚居交错,以村寨或村寨连片聚居,保持本民族语言 服饰和风俗习惯,相互之间不易被同化融合,但又相互影响。

(二)新中国成立前,云南各民族还分别处于原始社会末期 奴隶社会 封建领主制 封建地主制等不同社会发展阶段,被称为“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具有经济社会发展多样性的特点。

由于历史、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原因,各民族之间乃至一个民族内部发展极不平衡,半个世纪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关心和扶持下,经过云南各族人们的拼搏奋斗,曾经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领主制、封建地主制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生产力水平极为薄弱的云南各民族,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采取特殊措施,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三)云南有 4061 千米 的国境线,与东南亚国家山同脉、水同源, 16 种少数民族在云南和东南亚国家跨境而居,具有同源文化和亲缘民族的特点。

云南有 5 个民族自治州、 3 个地区的 26 个县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有 16 个少数民族与居住在境外的居民同属一个民族,尽管称谓不同,由于共同的历史渊源、语言和文化习俗,以及通婚、互市、过耕等关系,自古以来,这种同源文化和亲缘民族关系,紧密地联系着云南与东盟国家的友好往来。

(四)在悠久的历史岁月中,云南各民族相互间淡泊自然、友善宽容,建立了密切的经济文化关系,具有和睦相处,共生共融的特点。

以迪庆藏族自治州为例,这里生活有藏、僳僳、纳西、普米、独龙等 25 个民族。他们性情温和,礼貌谦恭,开朗豁达,千百年来,主体民族藏族与各世居少数民族和睦相处,文化相互交融,共同创造了融民族性、独特性、神秘性、真实性、体验性等审美特征为一体的丰富深邃的“香格里拉文化”内涵。

二、云南主要和特有少数民族简介

彝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占全国彝族人口的 60 %左右,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 27.8 %。多数相对集中在楚雄自治州、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的哀牢山区、乌蒙山 区和滇西北大小凉山一带。彝族历史悠久,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灿烂的太阳历文化,曾用彝文写下了历史、文学、天文、和医学书籍、宗教经典等。

白族: 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 75 %左右聚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散居在丽江等地。白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自唐南诏以后,特别是大理国湿气便形成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和文化,经济水平相近居住比较固定的古代民族,元代时的大理已经形成一个比较繁华的都市。白族的建筑文化源远流长。

哈尼族 :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红河和澜沧江中间地带的哀牢山区。哈尼族历史悠久,与彝族、拉祜族同源于古代羌族居住的山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主要从事农业,以善制梯田著称。

傣族 :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世代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四双版纳、德宏一带。建国前,傣族正处于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方经济过渡发展过程。傣族历史悠久,文字源于梵文的拼音文字,贝叶文化饮誉中外,傣族人民用它记载了丰富的历史传说、宗教经典和文学诗歌。傣族基本上全民信仰小乘佛教,佛塔和佛寺建筑、雕刻、绘画精美。

僳僳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聚居在怒江州和迪庆藏族自治州。主要从事农业,建国前,封建地主制、家长奴隶制和原始公社制多种社会制度并存。僳僳族有口传山歌和长诗,还有许多神话传说。

拉祜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我省同缅甸接壤的山区。拉祜族民间文学艺术极为丰富,歌曲和五区的调子很多,传统乐器有芦笙、三弦,舞蹈有“芦笙舞”。

佤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建国前,局部地区才进入封建领主经济阶段。以物传情是他们原始文化的反映。

纳西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丽江。纳西族历史悠久,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用象形文字书写的约 500 多卷《东巴经》,是闻名于世的活着的古文字资料;诗歌、传说、语言、故事都很丰富,民族风格浓郁的建筑群和石牌坊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

藏族:主要聚居在迪庆藏族自治州。藏族原为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羌人。建国前,云南藏族地区基本上保持着封建农奴制,实行僧侣和土司联合的政教合一专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藏族人民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文学艺术遗产,建筑艺术、藏文文献浩瀚,其中保存了许多历史、天文、医学文学等珍贵资料。

景颇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思茅、临沧同缅甸、老挝交界海拔 1500 米 似的高山地带。建国前,一部分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一部分已经进入封建地方经济的发展阶段。

普米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 90% 居住在滇西平均海拔 2500 米 以上的高寒山区。建国前,以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普米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通用汉文和藏文。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内容广泛,诗歌、传说、故事、寓言、雕刻、绘画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怒族:主要居住在泸水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是当地最早的土著居民。建国前,怒族社会还保留有原始公社制的一些特征。怒族人民制作的怒毯、怒碗、转扇等手工艺品,誉满怒江和澜沧江流域。

阿昌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 90% 分布在陇川、梁河一带。历史上,阿昌族比较早的接受了汉族的先进文化,随着汉族封建 势力和傣族封建势力进入,阿昌族的农村公社经济也迅速向封建社会转化,而统治政权仍由土司掌握。手工业较发达,门类很多,其中以打铁最为著名。

德昂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同缅甸交界地区,“德昂”旧称“崩龙”, 1985 年 9 月经国务院批准改称“德昂族”。德昂族的竹楼大部分建筑在密林环绕、翠竹成荫的山梁或山脚,并在院内栽种各种鲜花和亚热带瓜果,构成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基诺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景洪基诺山,建国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建国后,基诺族经过直接过渡,跨越了几个历史阶段,在 1957 年建立了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独龙族: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主要聚居在与缅甸接壤的滇西北贡山县独龙江河谷地带,使用独龙语,没有本民族文字。建国前以刀耕火种农业为主,尚处在原始的父系氏族公社解体阶段。独龙族喜吃酸笋、酸菜、酸肉之类食物。音乐文化受傣族文化影响。

云南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形成了勤劳、勇敢、朴实的优良品格。这些优良品格,将对增进云南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促进地区与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云南文山壮族
1个回答2024-02-24 20:50
壮族使用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少数分布在广东、湖南、贵州、四川等省。壮族住房多数与当地汉族相同。部分地区居民住“干栏”(又称“麻栏”),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养牲畜和堆放杂物。近三、四十年来,这种建筑形式已有改变,实行人畜分居。





壮族服饰各地不一,广西西北部,老年壮族妇女多穿无领、左衽、绣花滚边的衣服和滚边、宽脚的裤子,腰间束绣花围腰,喜戴银首饰;广西西南部龙州、凭祥一带的妇女,着无领、左衽的黑色上衣,包方块形状的黑帕,穿黑色宽脚裤子。男子多穿唐装。衣料过去多是自织的土布,现多用机织布。过去有凿齿(即打掉一两颗牙,再装上金牙)、文身习俗,现已改变,饮食方面,喜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主食是大米和玉米。年节时,用大米制成各种粉、糕。妇女有嚼槟榔(也称吃蒌)的习俗。结婚送聘礼时,榔槟是必需赠送的礼物

壮族风俗习惯

建筑



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木楼,这就是壮族人的传统民居。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无论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







服饰



壮族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种多样。壮族女子的服装一般为一身蓝黑,裤角稍宽,头上包提花毛巾,腰间系精致的围裙;小伙子多穿对襟上衣,腰间系一条腰带。







婚俗



“炮火”入洞房



壮族的一种婚俗。迎亲那天新娘要经过“炮火”的洗礼后才能进门入房。这个婚俗,在广西田阳县玉风等壮村流行。新娘来到新郎家以前,要稍停片刻,做好“冲锋”进门的准备,因为在门口、厅堂、洞房等三个地方分别由七八个男青年组成的“炮火”组,手拿着串串鞭炮等着新娘过来。当新娘将要靠近门口时,“炮手”们点响鞭炮,形成道道“火墙”,挡住新娘的进路。如果是胆小的新娘,这时只好退却在门外,再等第二次“冲锋”。“炮手”们也总结胜利的经验,做好第二次的“阻击”准备。可以说,新娘不经过两三次的“冲锋”是进不了门的。围观的客人,里三层外三层,好不热闹。新娘经过苦战跃进门口,来到洞房门前,这是难通过的最后一关,因为“炮手”要放“火炮”。这时,聪明的伴娘和迎娘左右“侦察”,乘“炮火”稀疏时夹着新娘跳到洞房里。顿时欢声雷动,祝贺新娘“旗开得胜”。婚宴后到掌灯时分,客人们还要观看新娘在迎娘的指引下摸黑出门“挑水”。新娘将把水缸挑满,这是在考验新娘是否吃得了苦。就这样,直到夜深了新娘才能入洞房。







背字



在广西宜山和环江县交界的一些地方,壮族青年结婚,至今流行“背字”习俗。“背字”是壮话译音,实际上背的不是“字”,而是一条长一丈四尺、宽一尺多的宽带,由女方母亲用自织自染或买来的深黑色(以此色为最优)土布缝制而成。女儿出嫁那天,让男方指派“背字”人把布带“背”回新郎家,以备外甥出世作襁褓之用。这种习俗,当地壮语称作“背字”。“背字”的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生父生母双全;未婚的青少年男子;机灵识礼。“背字”仪式在女方家里的正厅举行。主持仪式的人必须是村上德高望重、当了爷爷的长者。长者首先向“背字”人敬上两杯当地名酒,“背字”人很有礼貌地双手捧杯,恭敬地给长者回敬两杯,双方都要一饮而尽。接着长者把准备好的带子从“背字”人的两肩绕过扎紧,继而又互相敬酒,说吉利之语。“背字”完毕,鸣放鞭炮,欢送迎亲者平安返回。“背字”人向长者鞠躬辞别,步出大门,打开雨伞,意为庇护“外孙”离开姥姥家。回到男方家,家主烧香放炮,欢迎“背字”人胜利归来。少倾便举行“卸字”仪式,同样由长辈主持,互敬酒后,长者轻轻解下布带,交给家母保管。新郎父母还要酬谢“背字”人。时过不久,新娘及其女伴便成群结队来到新郎家,喜日更加热闹。







新娘过河



流行在广西桂北地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内的壮族婚俗。在桂北山区,本来只有四五十里的山路,却要涉水过五六次河,跨过三四座桥。所以成亲时,新娘过河过桥都要请人背。背新娘的人称为“水手”,多是未婚男青年。过河时,鸣炮三声,喇叭齐鸣,“水手”两掌按住自己的膝盖,弓下腰,背好后才能过河或过桥。背新娘特别讲究文明礼貌,行动上不能有半点粗野,更不能调笑。所以背新娘的人多是品德最佳者。过河时,“迎娘”(由未婚女青年担任)在旁边给新娘打雨伞遮荫,在宽约五六十米的河面上,迎亲队伍拉成一条线,热闹非常。上岸后,乖巧的“迎娘”把伞放得很低,不让别人偷看蒙着面纱的新娘。龙胜的壮族婚姻是要过“三关”闯“十门”的。先谈恋爱,后定亲,才能成亲,谓之“三关”。迎接、对歌、出门、穿村过寨、过河过桥、入门、唱调、回门、回家、入洞房,谓之“十门”。“过河”只是“十门”中的第五个“门”,“十门”过了才能入洞房。







勒惹和卜基



壮家妇女生勒惹(壮语,即婴儿)时,其家婆要亲自去寻找“奶妈”,以替媳妇奶孩子。这是为了让产后的媳妇能好好休息,保养身体。“奶妈”一般由产后五个月的妇人充任,不要报酬。能当上“奶妈”非常光荣,有“第二妈妈”之美誉。孩子长大后,逢上喜庆佳节,都要带上礼物到“奶妈”家拜候。四五岁的孩子如果体弱多病,父母就要找“卜基”(壮语,即第二父亲)做孩子的靠山,确保孩子身体健康。“卜基”非常尽“职”,“上任”后,常和孩子父母商量,请医问药,多方料理,让孩子健康成长起来。孩子长大后,也象对待“奶妈”那样对待“卜基”,尽其孝敬之心。







踩高跷进村



广西龙州县金龙地区的壮族村寨里,人们出门或进村都要踩着高跷行走。出门到村口。就把高跷挂在特定的钉子上,然后下地劳动或去其他地方。进村时就从钉上拿下高跷踩着,到家门口的石阶前跳下,再将高跷挂在门边,洗净手脚,方踏梯上楼。据说这是祖先传下的鞋,他们地处亚热带,常年多雨,道路泥泞行走不便,如带着泥脚进屋,实在不卫生,就发明了这种呈“非”字形的“高跷鞋”。







社公祭



是广西环江壮族每年夏历除夕祈求新的一年禾苗茁壮成长,祈求小孩不病和家畜肥壮无病的祭社仪式。



壮人每月都有自得其乐的节日。其中比较盛大的有春节、蚂拐节、三月三月歌节、牛魂节、莫一大王节、中元节和霜降节等。
云南文山壮族
1个回答2024-02-24 20:50
壮族使用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少数分布在广东、湖南、贵州、四川等省。壮族住房多数与当地汉族相同。部分地区居民住“干栏”(又称“麻栏”),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养牲畜和堆放杂物。近三、四十年来,这种建筑形式已有改变,实行人畜分居。



壮族服饰各地不一,广西西北部,老年壮族妇女多穿无领、左衽、绣花滚边的衣服和滚边、宽脚的裤子,腰间束绣花围腰,喜戴银首饰;广西西南部龙州、凭祥一带的妇女,着无领、左衽的黑色上衣,包方块形状的黑帕,穿黑色宽脚裤子。男子多穿唐装。衣料过去多是自织的土布,现多用机织布。过去有凿齿(即打掉一两颗牙,再装上金牙)、文身习俗,现已改变,饮食方面,喜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主食是大米和玉米。年节时,用大米制成各种粉、糕。妇女有嚼槟榔(也称吃蒌)的习俗。结婚送聘礼时,榔槟是必需赠送的礼物

壮族风俗习惯

建筑



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木楼,这就是壮族人的传统民居。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无论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



服饰



壮族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种多样。壮族女子的服装一般为一身蓝黑,裤角稍宽,头上包提花毛巾,腰间系精致的围裙;小伙子多穿对襟上衣,腰间系一条腰带。



婚俗



“炮火”入洞房



壮族的一种婚俗。迎亲那天新娘要经过“炮火”的洗礼后才能进门入房。这个婚俗,在广西田阳县玉风等壮村流行。新娘来到新郎家以前,要稍停片刻,做好“冲锋”进门的准备,因为在门口、厅堂、洞房等三个地方分别由七八个男青年组成的“炮火”组,手拿着串串鞭炮等着新娘过来。当新娘将要靠近门口时,“炮手”们点响鞭炮,形成道道“火墙”,挡住新娘的进路。如果是胆小的新娘,这时只好退却在门外,再等第二次“冲锋”。“炮手”们也总结胜利的经验,做好第二次的“阻击”准备。可以说,新娘不经过两三次的“冲锋”是进不了门的。围观的客人,里三层外三层,好不热闹。新娘经过苦战跃进门口,来到洞房门前,这是难通过的最后一关,因为“炮手”要放“火炮”。这时,聪明的伴娘和迎娘左右“侦察”,乘“炮火”稀疏时夹着新娘跳到洞房里。顿时欢声雷动,祝贺新娘“旗开得胜”。婚宴后到掌灯时分,客人们还要观看新娘在迎娘的指引下摸黑出门“挑水”。新娘将把水缸挑满,这是在考验新娘是否吃得了苦。就这样,直到夜深了新娘才能入洞房。



背字



在广西宜山和环江县交界的一些地方,壮族青年结婚,至今流行“背字”习俗。“背字”是壮话译音,实际上背的不是“字”,而是一条长一丈四尺、宽一尺多的宽带,由女方母亲用自织自染或买来的深黑色(以此色为最优)土布缝制而成。女儿出嫁那天,让男方指派“背字”人把布带“背”回新郎家,以备外甥出世作襁褓之用。这种习俗,当地壮语称作“背字”。“背字”的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生父生母双全;未婚的青少年男子;机灵识礼。“背字”仪式在女方家里的正厅举行。主持仪式的人必须是村上德高望重、当了爷爷的长者。长者首先向“背字”人敬上两杯当地名酒,“背字”人很有礼貌地双手捧杯,恭敬地给长者回敬两杯,双方都要一饮而尽。接着长者把准备好的带子从“背字”人的两肩绕过扎紧,继而又互相敬酒,说吉利之语。“背字”完毕,鸣放鞭炮,欢送迎亲者平安返回。“背字”人向长者鞠躬辞别,步出大门,打开雨伞,意为庇护“外孙”离开姥姥家。回到男方家,家主烧香放炮,欢迎“背字”人胜利归来。少倾便举行“卸字”仪式,同样由长辈主持,互敬酒后,长者轻轻解下布带,交给家母保管。新郎父母还要酬谢“背字”人。时过不久,新娘及其女伴便成群结队来到新郎家,喜日更加热闹。



新娘过河



流行在广西桂北地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内的壮族婚俗。在桂北山区,本来只有四五十里的山路,却要涉水过五六次河,跨过三四座桥。所以成亲时,新娘过河过桥都要请人背。背新娘的人称为“水手”,多是未婚男青年。过河时,鸣炮三声,喇叭齐鸣,“水手”两掌按住自己的膝盖,弓下腰,背好后才能过河或过桥。背新娘特别讲究文明礼貌,行动上不能有半点粗野,更不能调笑。所以背新娘的人多是品德最佳者。过河时,“迎娘”(由未婚女青年担任)在旁边给新娘打雨伞遮荫,在宽约五六十米的河面上,迎亲队伍拉成一条线,热闹非常。上岸后,乖巧的“迎娘”把伞放得很低,不让别人偷看蒙着面纱的新娘。龙胜的壮族婚姻是要过“三关”闯“十门”的。先谈恋爱,后定亲,才能成亲,谓之“三关”。迎接、对歌、出门、穿村过寨、过河过桥、入门、唱调、回门、回家、入洞房,谓之“十门”。“过河”只是“十门”中的第五个“门”,“十门”过了才能入洞房。



勒惹和卜基



壮家妇女生勒惹(壮语,即婴儿)时,其家婆要亲自去寻找“奶妈”,以替媳妇奶孩子。这是为了让产后的媳妇能好好休息,保养身体。“奶妈”一般由产后五个月的妇人充任,不要报酬。能当上“奶妈”非常光荣,有“第二妈妈”之美誉。孩子长大后,逢上喜庆佳节,都要带上礼物到“奶妈”家拜候。四五岁的孩子如果体弱多病,父母就要找“卜基”(壮语,即第二父亲)做孩子的靠山,确保孩子身体健康。“卜基”非常尽“职”,“上任”后,常和孩子父母商量,请医问药,多方料理,让孩子健康成长起来。孩子长大后,也象对待“奶妈”那样对待“卜基”,尽其孝敬之心。



踩高跷进村



广西龙州县金龙地区的壮族村寨里,人们出门或进村都要踩着高跷行走。出门到村口。就把高跷挂在特定的钉子上,然后下地劳动或去其他地方。进村时就从钉上拿下高跷踩着,到家门口的石阶前跳下,再将高跷挂在门边,洗净手脚,方踏梯上楼。据说这是祖先传下的鞋,他们地处亚热带,常年多雨,道路泥泞行走不便,如带着泥脚进屋,实在不卫生,就发明了这种呈“非”字形的“高跷鞋”。



社公祭



是广西环江壮族每年夏历除夕祈求新的一年禾苗茁壮成长,祈求小孩不病和家畜肥壮无病的祭社仪式。



壮人每月都有自得其乐的节日。其中比较盛大的有春节、蚂拐节、三月三月歌节、牛魂节、莫一大王节、中元节和霜降节等。
云南有哪些少数民族
1个回答2024-05-08 20:41

云南,生活着26个民族,其中25个少数民族中的15个民族为云南所特有。

彝族 云南的彝族中,位于云南中部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和南部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云南境内彝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崇虎、尚黑、敬火、爱武是彝族文化的几个鲜明特点。而彝族的十月太阳历,可与闻名于世的玛雅文明相媲美。 特色:彝族打歌

白族 白族,主要住在于云南西北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崇尚白色。除“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及汉族的年节外,白族还普遍崇奉一村一方的保护神一“本主”,各地还有迎神赛会等等。 特色:三道茶

哈尼族 哈尼族主要聚居于滇南红河两岸的哀牢山区,是云南高原上典型的梯田稻作农耕民族。哈尼族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民族,他们依山就势,创造了令世界称奇的梯田文化。 特色:长街宴

壮族 云南的壮族中80%聚居于云南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族女子善纺织,编织的“壮锦”以色彩绚丽和图案精美闻名。男子多穿自织青布对襟上衣,下着宽边大裤,以青蓝帕缠头;壮族女子的鞋、帽、胸兜等都用五色丝线绣上栩栩如生的花纹、鸟兽、人物、花卉等图案,色彩十分艳丽。 特色:红绳示爱

傣族 傣族是“百越”族群的后裔。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西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傣族的主要聚居地。傣族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 特色:串姑娘、拴线礼

苗族 苗族主要分布于滇东、滇南地区。苗族没有文字。他们的历史文化主要通过口耳相传。擅长色彩工艺,他们的挑花、刺绣、蜡染声名远播。苗族人深信:银,具有传奇的驱邪神力。苗族女子爱戴银饰。 特色:铜管乐

回族 云南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回族。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回族聚居的村寨都有回族的清真寺。回族的节日多同宗教活动有密切的联系。 特色:开斋节、古尔邦节

傈僳族 傈僳主要聚居于云南西北部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手不离弩弓,是傈僳族汉子勇武勤劳的写照。勤劳的傈僳妇女大多身穿麻布长裙,耳戴铜环串,头上以珊瑚为饰,胸前配有用玛瑙、海贝和银币串成的胸饰。 特色:同心酒

拉祜族 拉祜族主要聚居于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拉祜族没有文字,他们的历史、习俗靠口耳相传,其创世史诗《牡帕密帕》,长达数千行,内容涉及拉祜族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 特色:拉祜服饰

佤族 佤族是一个跨境民族,在中、缅、泰等国均有分布。中国的佤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沧源和西盟等县。佤族崇拜水牛、虎豹、燕子等动物。 特色:甩发舞

纳西族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纳西族古称“么些”,是古代生活在中国西北部的氐羌族群的后裔。 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就创造了自己神秘的象形文字,并沿用至今。其支系摩梭族有走婚的婚俗。 特色:东巴文

瑶族 云南省瑶族主要分布于滇南河口瑶族自治县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地。瑶族信仰“盘瓠神”。瑶族因其服饰的不同而有多种称呼。居住于文山的瑶族,因善种蓝靛,着蓝衣而叫“蓝靛瑶”。而居住于红河一带的瑶族,因其头缠红、白棉线作为饰物而叫“红头瑶”、“白头瑶”。 特色:度戒、牛达

景颇族 景颇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生活在亚热带的景颇山上,景颇族的传说和故事表明,景颇族最初生活在青藏高原南部,直到约600年前,他们才开始定居于此。 特色:数家谱

藏族 生活在云南的藏族,属于中国古代西北游牧民族羌人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北部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信奉藏传佛教。 特色:转经

布朗族 布朗族主要聚居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县。布朗族在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方面受傣族的影响较大。布朗族男人女人都喜好抽烟和嚼烟,布朗人还好喝一种经过发酵的酸茶。 特色:两次婚礼

布依族 云南的布依族主要分布于罗平多依河畔。罗平布依族没有自己的语言,但有独立的民族语言。布依族古称“僚”。大约在宋朝时期,罗平的布依族就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的祖先是从贵州、广西相继迁来的。 特色:五色花饭

阿昌族 阿昌族主要聚居在云南德宏州的陇川、潞西、梁河等县。阿昌族无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他们以种植水稻为主,善酿酒,锻冶、纺织。阿昌族最有特点的节日是农历正月举行的“窝罗节”。 特色:阿昌刀

普米族 普米族系远古时代居住于青藏高原的古羌人的后裔。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北部的兰坪、宁蒗两县,除信仰本民族的原始宗教外,宁蒗一带的普米族还信仰藏传喇嘛教。 特色:查蹉

蒙古族 现在云南的蒙古族,主要分布在通海县新蒙乡等地。他们主要是元朝忽必烈南征云南时的蒙古军队后裔。但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这个云南高原上的草原民族仍然保持着许多本民族的习俗和风情。 特色:那达慕

怒族 怒族居住于怒江两岸,怒族没有文字,通晓傈僳语。直至20世纪50年代,怒族社会仍保留着原始公社的一些遗风,怒族男子对某一个女子有意,总是用琵琶来传情;女子听到这样的曲调,也会以口弦对答。 特色:反弹琵琶、口弦传情

基诺族 1979年6月6日,国务院正式将基诺族确定为中国第56个民族,这也是我国迄今为止确认的最后一个单一的民族。基诺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的基诺山。基诺族有语言而没有文字。 特色:耳环眼

德昂族 德昂族居住于高黎贡山和怒山山脉蜿蜒伸展的云南德宏、临沧等地。德昂族酷爱饮茶,有一千多年的种茶历史,有“古老的茶农”之称。 特色:茶到意到

水族 云南的水族主要生活在富源县的古敢乡。或许世居水边,便有了对鱼的崇拜,于是,便有了堪称艺术品的水族木雕人头傩神像——吞口。“三月三”、“祭白龙”、“祭龙节”、“春牛粑”等节日活动异彩纷呈。 特色:吞口

满族 满族发祥于3000多年前的中国东北地区。而今,落籍云南的满族主要分布在昆明、保山等地。 特色:旗头

独龙族 独龙族是云南省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居住在云南西北部的独龙江边。独龙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独龙族人大多会说怒语。长期以来,独龙族从事“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辅以渔猎和采集为生。 特色:纹面

云南有苗族人吗
1个回答2022-09-19 21:52
怎么都问这个问题当然有了。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