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阏氏

阏氏是什么?
4个回答2023-11-28 14:33
  阏氏,原为女性妆扮用的胭脂古称。后意义扩展为汉朝的公主、还有匈奴皇后号,史书中常称“阏氏”为“有阏氏”。
  历史记载:
  《匈奴列传》载“单于有太子名冒顿。后有所爱阏氏,生少子,而单于欲废冒顿而立少子”。并引习凿齿与燕王书曰:“匈奴名妻曰‘阏支’,言其可爱如胭脂也。”“《后汉书·南匈奴传》“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匈奴的“阏氏”到底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29 02:43

匈奴国主史称单于,其妻称阏氏,但配称“阏氏”的不一定都是单于的正妻,其妾或诸王妻亦可冠此称号。有许多史书论及匈奴时,常把“阏氏”看作“皇后”。

冒顿单于

《汉语外来词词典》则释作“1.阏氏(yan zhi),匈奴人对己嫁女子的称呼。匈奴称红蓝(花)为烟支,即胭脂,出嫁女子用烟支花制成的颜色饰而,因而己嫁女子也称为阏氏;2.汉代匈奴称君主的正妻。又作焉提。”《史记·匈奴传》载:“山(即焉支山)下有红蓝,足下先知不?北方人探取其花染绣黄,按取其上英鲜者作烟肢,妇人将用为颜色,吾少时再三见过烟肢,今日始视红蓝,后当为足下致其种。匈隶名妻作‘阏氏’,言其可爱如烟肢也。”《名义考》亦云:“阏氏,匈奴妻号,谓其可爱如烟支。”

《汉书·匈奴传》云:“单于有太子,名冒顿,后有爱阏氏,生少子,头曼欲废冒顿而立少子,乃使冒顿质于月氏。”师古曰:“阏氏,匈奴皇后号也。阏音於连反,氏音支。”阏氏之“氏”读若“支”,还有另一层含义,在古代经史中,凡国名、族名、爵位、谧号、人名、地名,其本字属仄声的往往以首音假借,读若平声;以示尊崇之意。比如大月氏等。虽非尽然,但其例非鲜。

关于阏氏并非单于正妻称谓,有以下几处证据。《汉书》中有记载: “始,呼韩邪娶左伊秩訾兄呼衍王二女。长女颛渠阏氏,生二子,……少女为大阏氏,生四子”……“又它阏氏子十余人。”王昭君和亲,嫁给呼韩邪单于,“号宁胡阏氏”。可见呼韩邪单于之阏氏甚多。《后汉书·南匈奴列传》载:汉宫女王昭君远嫁匈奴第十四代君主呼韩邪单于(?一公元前31年)。他死后,“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汉),(汉)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王昭君画像

《史记·匈奴传》中记载了冒顿单于归国之后,为了测试自己手下是否始终忠诚于他“以鸣镝自射其爱妻”的故事;司马迁在此处称“妻”而不称“阏氏”。而在他立为单于后,为了睦邻,曾应允过邻邦无礼的要求,“取所爱阏氏予东胡”;司马迁在此时称“阏氏”而不称“妻”,足以说明阏氏不仅是匈奴单于爱人的专称,还道明了阏氏并非等同于汉人口中的皇后。

胭脂花

著名蒙古史研究专家林干教授在其《匈奴史》、《匈奴通史》两部著作中,对阏氏一语的解释相同。书称“匈奴人称妻、妾为阏氏;称母亲为母阏氏。阏氏音烟支。”“汉使牧羊族节,阏氏上马琵琶。”这是明代杨慎《敦煌乐》中的诗句。“阏氏”所指乃明妃,即王昭君。

综上所述,“阏氏”并非匈奴单于的正妻称谓,其地位也不同于汉族文化中的皇后,它只是单于老婆的称谓而已。

参考文献:

1、 司马迁:《史记》

2、 班固:《汉书》

3、 范晔:《后汉书》

4、 《汉语外来词词典》

5、 《名义考》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申向洋

阏氏是匈奴什么
1个回答2024-03-02 08:27
皇太后和皇后。
王昭君后来就当上阏氏了~
汉代匈奴称其君主的妻妾为阏氏。《史记.陈丞相世家》:“其明年,以护军中尉从征反者韩王信于代。卒至平城,为匈奴围,七日不得食。高帝明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以得开。高帝既出,其计秘,世莫得闻。”裴骃集解:“苏林曰:‘阏氏音焉支,如汉皇后。’桓谭《新论》:......彼陈平必言汉有好丽美女,为道其容貌天下无有,今困急,已驰使归迎取,欲进与单于,单于见此人必大好爱之,爱之则阏氏日以远疏,不如及其未到,令汉得脱去,去,亦不持女来矣。阏氏妇女,有妒媔之性,必憎恶而事去之。”《汉书.匈奴传下》:“王昭君号宁胡阏氏,生一男伊屠智牙师,为右日逐王。”《后汉书.南匈奴传》:“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南宫阏氏怎么死的
1个回答2023-02-21 06:40
想念一个人,不一定要听到他的声音。听到了他的声音,也许就是另一回事。想像中的一切,往往比现实稍微美好一点。想念中的那个人,也比现实稍微温暖一点。思念好像是很遥远的一回事,有时却偏偏比现实亲近一点。
匈奴的皇后为什么叫阏氏?
1个回答2024-02-17 17:15
阏氏,音烟支,是汉时匈奴人妻或妾的称号。源于胭脂花,即红花。匈奴人以女人美丽可爱如胭脂,因而得名。匈奴人称妻、妾为阏氏,称母亲则为“母阏氏”。“大阏氏”可能是匈奴单于的正妻,但并非绝对。匈奴单于多妻妾,“颛渠阏氏”有正宫皇后含义,“大阏氏”为大皇后
希望对你有帮助
匈奴的皇后为什么叫阏氏?
1个回答2024-02-15 23:55

少数民族的称呼,各少数民族自己的语言差别较大,但翻译成汉语后,则差别不大。在少数民族与汉族交往的早期,少数民族的皇后多被译为阏氏,如匈奴,柔然,羌族等等。唐朝以后,少数民族的统治者仰慕中原文化,大都采用中原称呼皇后,如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等等。

阏氏的匈奴皇后
1个回答2023-11-30 04:57

《匈奴列传》载“单于有太子名冒顿。后有所爱阏氏,生少子,而单于欲废冒顿而立少子”。并引习凿齿与燕王书曰:“匈奴名妻曰‘阏支’,言其可爱如胭脂也。”“《后汉书·南匈奴传》“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阏氏”乃匈奴语妻之义是正确的。读音、意思都与蒙古语“Ezen(主人)、Ezegdai(主妇)”相符,文献中以“焉支....如汉皇后。”比喻,用意很明显,粗略的比喻不乏最真实表达,这符合传达传达信息的目的。“主妇”或“家庭主妇”,蒙古语为“Ezegdai”,这个词也可理解为“正室妻子”。

阏氏的匈奴皇后
1个回答2024-02-20 15:27

《匈奴列传》载“单于有太子名冒顿。后有所爱阏氏,生少子,而单于欲废冒顿而立少子”。并引习凿齿与燕王书曰:“匈奴名妻曰‘阏支’,言其可爱如胭脂也。”“《后汉书·南匈奴传》“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阏氏”乃匈奴语妻之义是正确的。读音、意思都与蒙古语“Ezen(主人)、Ezegdai(主妇)”相符,文献中以“焉支....如汉皇后。”比喻,用意很明显,粗略的比喻不乏最真实表达,这符合传达传达信息的目的。“主妇”或“家庭主妇”,蒙古语为“Ezegdai”,这个词也可理解为“正室妻子”。

匈奴的皇后为什么叫阏氏?
1个回答2024-03-01 18:53
阏氏,音烟支,是汉时匈奴人妻或妾的称号。源于胭脂花,即红花。匈奴人以女人美丽可爱如胭脂,因而得名。匈奴人称妻、妾为阏氏,称母亲则为“母阏氏”。“大阏氏”可能是匈奴单于的正妻,但并非绝对。匈奴单于多妻妾,“颛渠阏氏”有正宫皇后含义,“大阏氏”为大皇后 希望对你有帮助
阏与的阏与之战
1个回答2024-02-17 03:17

此战,赵奢隐蔽作战企图,麻痹敌人,促其骄傲轻敌,尔后出其不意,突然发动攻击,以及抢先占领要地,使己方处于有利地位的作战指导,是此战获胜的主要原因。秦国向东兼并的兵锋也因之受到一次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