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的发展对纸质书的影响

纸质对硬笔书法的影响大不大?
4个回答2023-04-26 07:57
肯定是有一定影响的,硬笔书法用纸用质地比较软的,稍微比A4电脑用纸要软一点的纸
纸是怎样发展演变的
1个回答2024-06-02 20:54
  中国是世界造纸技术发源地,人们常说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其实在公元前的西汉时期,中国人就已发明了用麻质纤维造纸的技术。
  公元105年,东汉时期的宦官蔡伦,总结了前人和民间的造纸经验,采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等一此廉价材料,捣烂制成浆液后,将其均匀地铺摊到细竹帘上,制成薄薄的纤维层,然后挤压晾晒,使其干燥,创造了人造的、可用于书写的纸。
  近年来,一些考古学家在新疆的罗布淖尔汉代烽燧遗址、西安霸桥等地陆续发现了一些更早的古代麻纸和其它类纤维纸,由于其质地粗糙,是否能用于书写,能否还称其为纸,尚有待于研究。但蔡伦所创造的一整套造纸工艺和方法,一直流传至今,他在造纸术的发展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够的。中国发明的造纸技术,对世界造纸技术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传播起到了极大作用。
  纸是用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的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我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质在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公元105年,蔡伦在东汉京师洛阳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造纸。大大提高了纸张的质量的生产效率,扩大了纸的原料来源,降低了纸的成本,为纸张取代竹帛开辟了的前景,为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关于蔡伦发明造纸见之古籍记载,《后汉书·蔡伦传》中说:“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筒;其用缣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后世遂尊他为我国造纸术的发明人。
  针对企图否定蔡伦是造纸术发明人,否定中国是造纸的发明国的歪风,在比利时马尔梅迪举行的国际造纸历史协会第20届代表大会一致认定,蔡伦造纸术的伟大发明家,中国是造纸的发明国。
  据洛阳市地方史志编委会石建厚同志考证。位于洛阳汉魏故城近郊的缑氏(今本魏书注: “纸氏”作“缑氏”,马涧河流经缑氏那一段河流古时为“造纸河”,沿岸原有“造纸河碑刻”,昔已失损。据史书记载:汉和帝曾到缑氏巡视过,有可能是参观这里的造纸作坊)和纸庄(现分前纸庄和后纸庄,位于洛阳汉魏故城东约2000米,面临洛河)很可能是汉代造纸作坊所在地。这两个地方,附近有造纸需要的优越的地理环境,有比较丰富的造纸资源(如麻、楮林等)。
  近年来,在其附近的汉代墓葬中,发现有数百块形状各异的空心砖砖的规格为长140—169公分,宽52—70公分,厚14—17公分),既有不同的砖孔,又有不同的榫口,如同现代建筑的预制构件,象是按一定程序装配的。汉代造纸的焙干体是什么样式,史书上没有记载。但和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说:“焙纸先以砖砌成夹巷。用砖盖夹巷,火薪从头穴烧发热,湿纸逐张贴上焙干,揭起成帙”相对照,这些特制的大型空心砖很可能是汉代用于修筑纸焙干体的原材料。在这些出土的大型空心砖的砖面上,绘制有很多楮树、木芙蓉、扶桑的图案,这些树皮都是造纸原料,很可能反映了当时造纸的现实。如果我们按照空心砖孔、榫口、传热程序来研究恢复造纸所用的焙干体,将会使研究汉代造纸工艺取得新的突破。
  自从蔡伦改进造纸技术以后,造纸业就迅速发展起来。到了晋朝时候,纸就为人们普遍使用,代替了帛的地位。
  两晋、南北朝时候,造纸的原料已经不限于树皮、麻头、破布、破鱼网等东西,它的范围逐渐扩大了。
  西晋的文学家张华在他写的《博物志》中说:剡溪 (现在的浙江嵊县地带)出产古藤,可以造纸,所以就把纸称为剡藤。
  隋朝的虞世南写了一部《北堂书钞》,书里引用东晋人范宁的一句话说,土纸不可作文书,文书都是藤角纸。
  从上面这些记载中,我们知道,我们知道,晋朝时候人们已经用藤和竹做造纸的原料了。
  那么,范宁说的“土纸”,又是什么原料制造的呢?
  有人认为这种“上纸”,就是麦秆、稻杆等粗纤维造的草纸。
  在南北朝时代,北方人还用椿树皮造纸。那时候,有个杰出的农业科学家贾思勰,写了一部著名的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这部书在讲到北方农民种植槠树的时候说:他们煮剥树皮,虽然很辛苦,但是货利很大;如果自己能造纸,得利就更大了。这段记载告诉我们,北方农民种植槠树的目的,就是为了造纸;而且煮剥树皮是造纸的一道重要工序。
  造纸原料范围的扩大,对于造纸业的发展和进步有重要意义,各地就可以利用当地出产的材料来造纸了。
  由于原料范围的扩大,纸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纸的质量也越来越好,生产的数量也大大增加了。
  纸张多了,抄写书籍的风气就流行起来。于是,又出现了一种保护书卷纸张的新方法,人们在制造的时候,再加进一种味道非常苦涩的叫做黄孽的草药。这样的纸可以避免虫咬,长期保存。这种新方法称为“入湟”,在唐代就非常流行了。
  在隋唐时候,我国造纸业更加发达起来。这跟当时的政治经济是分不开的。自东晋以来,原来经济落后的江南地区,经过劳动人民的长期努力,经济也已经上升到黄河流域的水平。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长期分裂局面。到了唐朝时候,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封建经济非常繁荣。辉煌灿烂的唐代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这种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局面,必然要求发展造纸业,造出更多更好的纸张,满足各方面需要。
  唐代造纸业发达的地区是相当广泛的,南方北方很多地方生产纸,好多古书上都有这方面的记载。
  这时侯也出现了不少大规模的造纸作坊。唐代皇甫枚的《三水小牍》里,写了这样一件事:巨鹿郡南和县于北,有个造纸作坊,墙壁上常常贴满了纸,让太阳把它晒干。一天,突然之间刮来一阵旋风,把墙壁上的纸几乎都卷了下来,这些雪白的纸漫天飞午,远远看去,简直象雪花一样。我们从这个记载可以想见,这个纸坊的规模是相当大的。
  唐代的纸张品种很多,所用的原料主要是麻、藤、槠三种。当时的益州(现在的四川)和扬州等地,都是麻纸的著名产地。藤纸的生产,也从原来的产地剡溪逐渐推广到浙江、江西两省许多产藤的州县。
  用槠树皮造的槠纸,在唐代更加流行。唐朝文学家韩愈曾把纸称为“槠先生”,就是指槠树皮造的纸。
  除了上面讲的几种主要原料以外,唐朝又开始用海草、檀树皮等造纸。
  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宣纸是很有名的,讲究写字绘画的人,都喜欢使用宣纸。这种纸直到现在还是手工纸里的精品。宣纸用檀树皮和稻草造成。它洁白细密均匀柔软,质地坚韧,经久不变色,还有吸水力强的特点。早在唐朝时候,宣纸就已经是宣州的著名产品了。
  从宋朝开始,竹纸的产量越来越大。我国长江以南,气候温暖,竹子到处都是,生长起来也很快。所以,采用竹子做造纸原料以后,造纸业的发展就更快了。
  明朝时候有个科学家叫宋应星,他写了一部《天工开物》,里面就讲到造竹纸的方法:先把竹子截断,剖成竹片,拌了石灰浸在水塘里,再取出来煮烂,制成纸浆,然后用绷在木架上的竹帘子从纸浆面上荡过去。这样,竹帘上就留下一层纤维,把这层纤维揭下来烘干,纸就制成了。 当时用石灰等蒸煮纸浆,实际上就是化学处理法。这以经是一套相当完整的造纸方法了。
  造纸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近几年来,我国造纸工业有了很大发展,生产力布局有了很大改善,基本建成包括生产企业、设计、科研、设备制造、化学助剂、专业器材生产与人才培养在内的比较完善的造纸工业体系。
为什么纸质书更有感觉
1个回答2024-02-21 19:49
纸质版的书籍拿在手上,有实感;而且书本还会有纸墨的味道;翻书的时候会有沙沙的纸张声;在看书的时候可以那笔随时作笔记、划重点
读纸质书的好处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04 05:03

1、具有质感,一页一页地阅读下去,更能享受书香气息。

2、更具有收藏价值,赠送亲朋好友比较实在,且能留作纪念。

3、从阅读方面来说,读者更好做笔记,对理解文章大意更具有好处。

4、有利于共享,传借方便,且错误率少甚至没有(如果买的不是盗版)能较好满足读者读者的需求。

5、从舒适程度来说,纸质材料在灯光漫反射作用下更有利于缓解视觉疲劳。

6、从经济方面来说,有利于印刷业出版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7、有利于让人静下来,止浮躁的心,培养人们的书生气质。

现在有什么好看的纸质书推荐的吗?
1个回答2023-05-02 21:06
哪方面的书?
以前看过一本纸质版很老的武侠小说不知道叫什么?
1个回答2023-05-26 10:35
天龙八部第二章
推荐几好看的纸质书
1个回答2024-03-21 03:23
麦田里的守望者…海底两万里…李小龙传…林徽因传。
读纸质书好还是看电子书好
1个回答2024-02-29 00:38
第一、纸质书的优缺点:

  优点:一是有手感,容易携带;二是做记号、写写画画方便;三是打开速度快;四是有真实感,有立体感;五是不需要充电,等等。

  缺点:一是保质期时间短,容易损坏;二是衡磨余纸质书不方便携带、重、占地方;三是不方便装在兜兜里、包里,且随身携带的数量咐滚有限,有重量。

第二、电子是的优缺点:

  优点:一是方便携带,可以随时打开来看;二是方便阅读,随时翻看;三是电子书很环保,不占地方;四是电子书代表着高科技,同时象征着时尚、给人一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感觉;五是电子书可以随意设置字体的大小、颜色、字号等等;六是容易建立家庭小型书库、家庭图书馆;七是易于传播、制作,成本低廉。八是电子书方便修改,易于增加或减少内容。

  缺点:一是想做个记号、画条线、放个书签什么的,不方便游氏;二是手机上信息量太大,导致大脑容易受到打扰,容易忘记;三是选择太多,容易分心,无法集中注意力;四是必须依靠电,否则无法翻看;五是不宜长时间阅读。
求推荐纸质书
1个回答2024-05-11 17:46
有事没事看看的几本书,推荐如下:
(1)《窗边的小豆豆》很有趣又很感人,其纪实魅力让任何虚构文字无法追及;
(2)《带着鲑鱼去旅行》作者以夸张、讽刺却又不失幽默的手法,将生活琐事变得趣味盎然,令人读来捧腹大笑;
(3)《月亮与六便士》听名字就很有意思,很小的一本书但是很耐看;
(4)《五岁熊孩子教会我的故事》作者简直就是黑自己亲生儿子的专业户;
(5)《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这是一本英国人的自黑大全,看了之后爱上米国人的做人方式。
以上是推荐的几本书希望有你喜欢的。

纸张的起源与发展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07 08:55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经为历史上的文化传播立下了卓著功勋。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古纸在留传下来的古书画中尚能一窥其貌。

  在纸张发明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是采用什么来作为记事材料的呢?根据文献和实物资料,最早的人们是采用结绳来记事的,遇事打个结,事毕解去。后来又在龟甲兽骨上刻辞,所谓“甲骨文”。在青铜产生以后,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义,即“金文”或“钟鼎文”。再后,将字写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称“竹木简”,如较宽厚的竹木片则叫“牍”。同时,有的也写于丝织制品的嫌帛上。先秦以前,除以上记事材料外,还发现了刻于石头上的文字,比如著名的“石鼓文”。

  一般人们皆知,纸是在东汉由蔡伦发明的。但近年的考古发掘,却对此提出了疑问。随着西北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工作的进展,许多西汉遗址和墓葬被发现,其中也不乏纸的遗物。这些右纸均据其出土的地点而被冠名。

  从目前出土古纸自身的年代顺序,可以分别排列为: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这些纸不但都早于蔡伦纸,而且有些纸上还有墨迹字体,说明已用于文书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