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秋闻小说

中秋见闻作文
1个回答2024-03-06 21:50
中秋见闻作文
中秋节快到了,大家都在准备中秋节的食物、用品,还忙着送礼呢!我也不能闲着,于是我就来到大街上。
进入超市,除了是商品琳琅满目之外,还增加了人山人海的“壮观”景象。有的人在买水果,有的人在买田螺,有的人在买月饼……好一派热闹的景象啊!也有一些小朋友在挑选精致的灯笼。我也迫不及待地买了一个自己喜欢喜欢的小鱼灯笼。当我到处寻觅后,终于把我需要买的物品放在了购物篮子后,就来到收银台准备结账。但是让我惊讶的一幕又出现了:天啊,收银台出现了一条长龙,真多人啊!收银员也忙得不亦乐乎!我只好提着大包小包排到后面。
到了中秋节那天,我们一家回到家乡,一进家门,饭菜的香味就扑鼻而来。原来是婶婶在煮饭啊!吃过晚饭,哥哥带着我出去点灯笼。外面可真热闹啊,大人在聊家常,小孩在点灯笼,玩得不亦乐乎。向远处望去,路灯像星星一样,星空也多了很多庆祝节日的临时来客——原来有人在放孔明灯。就像远处的天空上出现了几朵灿烂的“花朵”,真漂亮,心情也随之开了花。
回家后,我们开始切月饼,吃田螺了。我津津有味地吃着月饼,真是美味。我仰起头看月亮,虽然有一点模糊,但却给人一种神秘感,显得更加美丽。
八月十五,是一个和家团圆的日子。愿每一个中秋节,天上月圆,地上团圆。
中秋见闻的作文
1个回答2024-03-11 09:46
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但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
我愿随月在云中漫步,听她讲古老的传说;也愿站在静处悄悄凝望。不过,这一切都化为柔和的月光洒在我身上。这才是真实的接触,是老朋友的祝福。许多人愿意在屋中欢饮度过这中秋之夜,而我却更喜欢在宁谧的夜晚,在高高的阳台或户外倾听月的歌声,感受“月中清**朝夜”。
我曾读过唐人曹松的《中秋对月》中“直到天头无尽处, 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诗句,也曾看过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绝对,还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些难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诗抒发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发对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发哀愁。他们均写月,写月的无私公平普照大地,写月的淡淡月光给人的安慰,纵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圆月。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静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圆月,多少诗人睹物生情,写下传世之作;又有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而我却没有这样的哀愁,我记起台湾的地震,它牵动着我也牵动着亿万炎黄赤子的心,一片片温暖跨海传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为此感人之举默默流泪。她,繁忙的信差,祖国人民的安慰由她传达。那么,原来思念、温柔、美好、恬静的象征中,更应添上一笔关爱和帮助,使无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这月光虽不及太阳炽热的光芒,但却更能唤起联想——在困难之时,定有人伸出无私的手,给你帮助和温暖。这联想不是对世俗的乞求,而是我们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类年轻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纳百川,这中秋圆月仿佛是平静的大海吸收这每个人的思索,在她的温柔恬静中,思索的波涛也在缓缓地释放,化成云雾环绕其周。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愿这意境荡涤我陈旧的思想,冲刷掉世间的不平。或许你对这圆月还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请开启你思维的闸门,畅想明天,畅想属于自己的“心月”吧。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中秋见闻作文
1个回答2024-03-14 06:33
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但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
我愿随月在云中漫步,听她讲古老的传说;也愿站在静处悄悄凝望。不过,这一切都化为柔和的月光洒在我身上。这才是真实的接触,是老朋友的祝福。许多人愿意在屋中欢饮度过这中秋之夜,而我却更喜欢在宁谧的夜晚,在高高的阳台或户外倾听月的歌声,感受“月中清**朝夜”。
我曾读过唐人曹松的《中秋对月》中“直到天头无尽处, 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诗句,也曾看过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绝对,还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些难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诗抒发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发对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发哀愁。他们均写月,写月的无私公平普照大地,写月的淡淡月光给人的安慰,纵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圆月。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静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圆月,多少诗人睹物生情,写下传世之作;又有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而我却没有这样的哀愁,我记起台湾的地震,它牵动着我也牵动着亿万炎黄赤子的心,一片片温暖跨海传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为此感人之举默默流泪。她,繁忙的信差,祖国人民的安慰由她传达。那么,原来思念、温柔、美好、恬静的象征中,更应添上一笔关爱和帮助,使无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这月光虽不及太阳炽热的光芒,但却更能唤起联想——在困难之时,定有人伸出无私的手,给你帮助和温暖。这联想不是对世俗的乞求,而是我们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类年轻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纳百川,这中秋圆月仿佛是平静的大海吸收这每个人的思索,在她的温柔恬静中,思索的波涛也在缓缓地释放,化成云雾环绕其周。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愿这意境荡涤我陈旧的思想,冲刷掉世间的不平。或许你对这圆月还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请开启你思维的闸门,畅想明天,畅想属于自己的“心月”吧。
与中秋节有关的奇闻趣事
1个回答2024-01-22 01:20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显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储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 其中还推出“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下面是一个有关中秋节的故事。

嫦娥是月亮神,她的丈夫后羿是一位勇猛善战的战神,他的神弓和神箭百发百中。当时人间出现了许多猛禽野兽,残害人民。天帝得知这一情况后就派后羿下凡去消灭这些害人的东西。

后羿奉天帝之命,携同美丽的妻子嫦娥来到人间。因为勇猛无比,用不了多少功夫,后羿就消灭了陆地上许多害人的动物。当任务就要完成时,无法预料的事情出现了:天空中同时出现了十个太阳!

十个太阳都是天帝的儿子,他们仅仅为了恶作剧就同时出现在天空中,大地的温度聚然升高,森林、庄稼着火了,河流干涸了,被烤死的人民横尸遍野。

后羿不忍看到人民的灾难,他就用好话劝告十个太阳,请他们十兄弟单独行动,每天轮流出来一个。可是骄横的太阳兄弟们根本不把后羿放在眼里,反而变本加厉,故意接近大地,地面上更是燃起了大火。

后羿看到太阳兄弟为非作歹,多次劝告都没有效果,人民已经死伤无数,实在无法忍耐了,便弯起他的神弓,搭上神箭,向太阳射去,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最后一个太阳认罪讨饶,后羿才息怒收弓。

后羿为人间除了大害,却得罪了天帝,天帝因为他射杀自己九个儿子而大发雷霆,不许他们夫妇再回到天上。

既然无法回天,后羿便决定留在人间,为人民做更多的好事。可是他的妻子嫦娥却日渐对充满苦难的人间生活感到不满,责怪后羿糊里糊涂地射杀了天帝的儿子们。

后羿听说昆仑山上住着一位神仙西王母那里有神药,吃了这种药就可以升天,于是他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爬上昆仑山,向西王母讨神药,遗憾的是,西王母的神药只够一个人使用。后羿既舍不得抛下自己心爱的妻子自己一个人上天,也不愿妻子一个人上天而把自己留在人间。所以他把神药带回家后就悄悄藏了起来。

后羿讨得神药的秘密还是被嫦娥发现了,尽管她非常爱自己的丈夫,但还是禁不住天上极乐世界的诱惑。在八月十五中秋节月亮最明的时候,趁后羿不在家,嫦娥偷偷吃下神药,顿时觉得身体越来越轻,缓缓向天上飘去,最后来到月亮上,住进了广寒宫。正好后羿回来了,他知道妻子离开自己独自升天很伤心,但又绝对不能用神箭伤害她,只好跟她告别。

后羿现在是孤单一个人了,他继续为人民做好事,并且教徒弟学习射箭。他的徒弟当中有一个叫逢蒙的人,进步很快,不久射箭的本领就非常高明了,但他觉得只要后羿存在,自己就不能算天下第一,所以有一次趁老师喝醉酒,从背后把后羿射死了。

再说嫦娥虽然到了月亮上,但这里十分冷清,只有一个捣药的小兔子和一位砍树的老头,所以她整天闷闷不乐地呆在月宫里,特别是每年八月十五月光最美好的时候,嫦娥就想起他们从前的幸福生活。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还有很多。千百年来的诗人作家们也留下许多以此为题材的作品,借中秋明月抒发思乡之情或寄托对幸福的向往。公元十世纪大诗人苏轼写下诗句:“但愿人长久,长里共婵娟”,成为跨越时空的千古名句.呵呵~
中秋节见闻征文
1个回答2024-05-03 08:50
1 .中秋见闻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说到中秋节,我们就会联想到中秋要赏月.尝月饼等风俗,可是今天的月亮就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即使我们跑到楼顶上,也看不到今天的圆月。但是,我们还是能看到烟花的。

晚上我们合家吃过月饼后,一起坐在楼顶上欣赏着烟花。那烟花真是变化多端,一会儿火山爆发般向外喷出,一会儿像一朵花一样顿时绽放开来,真是美丽极了。我们正看得开心时,突然响声没了,过了几秒钟烟花更是隆重,红的.黄的.绿的,颜色五彩缤纷,真是一顿丰盛的“中秋晚餐”啊!

今晚是个快乐的团圆夜,如果天天都是这样快乐的时光,那该有多好啊! 2. 中秋的夜晚,我和奶奶、舅舅、妈妈一起到外面赏月。但天上有云看不见月亮,我们在新城广场的花园边坐了下来。

新城广场上人头攒动,很是热闹。有很多大哥哥,大姐姐穿着滑轮鞋快速滑动着,他们试做着各种动作,真是哪里跌倒哪里爬起,令人钦佩。还有很多小朋友坐在摇摇车上,一扭一摇地暗中竞赛,很是有趣。坦克车、摩托车等各式电动车神气地开来开去。熙熙攘攘的人们装点着广场,装点着中秋之夜。忽然我看到人们都不动了,大家一起抬起头向天空望去。哇!月亮终于出来了,我惊叹道:好大、好圆、好亮的月亮啊! 这时我听妈妈在吟诗:“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我没听懂,就问妈妈说的是什么?妈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相传以前,有几个秀才在中秋之夜相聚在一起,饮酒赏月,其中有一个号称粤东才子、名为宋湘的秀才在仰望空中之月时,脑子里忽然一闪,吟得一句上联: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但他苦思冥想,拟不出媲美的下联。众秀才也趁着酒性,七嘴八舌,对着下联,但最终也没有一个人能对得上来。一直到岁末除夕之夜,这几个秀才又聚到一起,饮酒守岁。在这天夜里,宋湘忽然又灵感突发,吟出了下联: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妈妈给我解释道,这个对联对仗工整,结构严谨,上联六个月字、下联六个年字重复运用,道出了岁月交替、时光如流的人生体验,使人每每读起来不仅拍案叫绝。

妈妈还对我说,你看这首对联历时几个月才写出来,说明了古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写作态度,你每次写文章时总是不太愿意修改,这样是写不好文章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你说对吗?我点了点头,虽然我还不太懂对联。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是说中秋节时,天上的月亮是圆圆的,我们人间呢是十五日,是一个月的一半时间,所以说是每个中秋都是月圆对月半。在回家的路上,我一边走一边琢磨着……
吕氏春秋中的求闻之若也,不若无闻也用什么表达方式?
1个回答2022-12-02 15:26
早知如此,不如不知,
秋天来了,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闻到了什么?
2个回答2022-08-11 11:35
叶子黄了,燕子飞了,风打树叶纷纷落下的声音,飘过了一缕金色的麦香!
大班秋游我闻到了什么
1个回答2023-12-12 17:22
1、秋天来了,我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金色麦田,听到收割机隆隆的轰鸣的声,闻到麦粒阵阵地飘香。

2、秋天来了,我可以看到落叶飘飘,,听到农民欢声笑语,闻到稻花万里飘香。

3、秋天来了,我可以看到果园硕果累累,听到果农的爽朗大笑,闻到瓜果浓浓飘香。

4、秋天来了,我可以看到人们都穿厚了,听到了人们感叹天气真冷,闻到了火锅阵阵的香味。

5、秋天来了,我可以看到树叶黄了,听到了大雁阵阵鸣叫,闻到了甜甜的果香。
幼儿中班秋游活动中的见闻怎么写
1个回答2024-01-20 18:21

10月28日上午,我园组织中班幼儿去花溪公园秋游。闻着花儿的香味,踏着秋天的脚步,中班的老师带领孩子们投身大自然,感悟秋天的美丽,领略家乡风光的秀美,孩子们一个个乐在其中。 大自然中蕴涵着丰富的宝藏与知识。作为教师应经常带幼儿深人大自然,引导幼儿实际感受周围环境的发展变化,感知真实的生活,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去记录、去表达,使其获得丰富的体验。

秋风引闻的意思
4个回答2022-10-27 00:10

《秋风引》中的“闻”字是听到的的意思。

《秋风引》

[ 唐 ]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译文

秋风不知从哪里吹来,萧萧地送来了大雁一群群。

清早秋风来到庭中的树木上,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秋风的声音。

注释

⑴引:一种文学或乐曲体裁之一,有序奏之意,即引子,开头。

⑵至:到。

⑶萧萧: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晋陶潜《咏荆轲》:“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雁群:大雁的群体。

⑷朝:凌晨。庭树:庭园的树木。

⑸孤客:单身旅居外地的人。汉焦赣《易林·损》:“路多枳棘,步刺我足,不利孤客,为心作毒。”这里指人自己。闻:听到。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