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评书时迁十九

一岁九迁,成语意思
1个回答2024-02-21 18:23
一岁九迁
【发音】:yī suì jiǔ qiān
【解释】:岁:年;迁:官职升迁。一年之内升迁九次。比喻官职升得极快。
【出处】:《南史·到撝传》:“上又数游撝家,怀其旧德,至是一岁三迁。”唐·韩愈《上张仆射书》:“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则未也。”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升官很快。
【示例】: 《南史·到撝传》:“上又数游撝家,怀其旧德,至是一岁三迁。”唐·韩愈《上张仆射书》:“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则未也。”
【近义词】:一岁三迁
一岁九迁,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29 02:51
一年之内升迁九次,比喻官职升得极快。

【成语】:一岁九迁
【发音】:yī suì jiǔ qiān
【解释】:岁:年;迁:官职升迁。一年之内升迁九次。比喻官职升得极快。
【出处】:《南史·到撝传》:“上又数游撝家,怀其旧德,至是一岁三迁。”唐·韩愈《上张仆射书》:“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则未也。”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升官很快。
【示例】: 《南史·到撝传》:“上又数游撝家,怀其旧德,至是一岁三迁。”唐·韩愈《上张仆射书》:“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则未也。”
【近义词】:一岁三迁
一岁九迁,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27 09:04
【成语】:一岁九迁
【发音】:yī suì jiǔ qiān
【解释】:岁:年;迁:官职升迁。一年之内升迁九次。比喻官职升得极快。
【出处】:《南史·到撝传》:“上又数游撝家,怀其旧德,至是一岁三迁。”唐·韩愈《上张仆射书》:“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则未也。”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升官很快。
一日九迁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2-30 02:11

一日九迁:九:形容多次;迁:升职。一日之内多次升迁。比喻官职升得极快。

基本含义。

1.迁移:~居。~葬。拆~。他家~到外地去了。

2.转变:变~。事过境~。

3.调动官职:左~。

组词。

迁就

[qiān jiù] 

(动)无原则地将就别人:坚持原则,不能~。

迁延

[qiān yán] 

形容徘徊不前。

变迁

[biàn qiān] 

(动)指事物缓慢逐渐变化转移。

迁怒于人

[qiān nù yú rén] 

意思是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

富不迁坟,十迁九败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2-04 04:09

富不迁坟,十迁九败这句话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句民间俗语,意为:家庭富贵之后不要随便迁移坟墓,如果迁坟十次九次都会失败,没有好的结果。

这句俗语涉及了一些风水学的知识,也蕴含了人们对祖先的尊重和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于“安土重迁”的思想。古人认为,人死后应该“入土为安”,而不是随意迁移。如果随意迁移先人的坟墓,可能会导致家族运势的衰败,甚至危及家族成员的生命安全。

在现代社会,许多人已经不再迷信,但是这句话仍然被人们所传承,提醒人们在处理先人问题时应该慎重考虑,不要随意行动。

这句话对于现在的我们有什么启示

首先,我们要知道,早在好几年前国家就规定了不允许土葬,大部分的人都是在死后火化,骨灰盒埋在墓地中,以减少资源的浪费。所以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挑选一块墓地并不很麻烦甚至于外面已经有很多现成的陵园可供选择,这也就不存在风水的问题了。

其次,我们必须明白,其实我们并没有土地的所有权,所有的土地都归国家所有,倘若国家于发展的需要,要征用一块土地,无论这块士地被用于做了什么,都要及时的空出来,为国家所用。在集体的利益面前,个人的所谓尊重,风水等等都可以不计其数。这时候我们就不需要在意这句话了,及时放下迷信才是真理。

找一部九十年代的电视剧 里面有时迁、生铁佛
1个回答2022-09-27 00:19
紫金八宝夜光壶
九龙路幼儿园搬迁了吗
1个回答2024-02-27 05:05
九龙路幼儿园暂无搬迁消息,根据当地政府提供的消息,该园正在进行装修改造,旨在丰富孩子们的活动场地,确保师生的安全,提升园区的功能。
司马迁的人物评价
1个回答2024-03-14 09:35
西汉的司马迁,因李陵之祸,遭受了宫刑.当时他所受的挫折,所承受的痛苦之巨大是今人难以想象的,当时他也曾想到了死.生死的抉择,他毅然选择了生,从此他提起笔树立了忠臣义士的形象,造出了魑魅魍魉的原形……终于一部3000年的通史《史记》得以著成.
当时的司马迁被屈辱困扰着,使他“居然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但他并没有放大自己的痛苦,而是直面人生道路的崎岖,并且尽量缩小痛苦,把它当作是上天为自己编写的人生中的一部分,最终完成了历史的一座丰碑.
司马迁为封建社会的文人,遭不白之冤,司马迁懂得了去直面挫折,去缩小痛苦.
司马迁让我们懂得在逆境中生活,应学会去缩小已有的痛苦,不能遇到一点挫折就把它想象得十分可怕,只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悲观厌世,甚至盲目轻生……诚然,个人得不幸有一定的社会原因,但你本身不抗争,不缩小痛苦,就永远改变不了被动的局面.
你怎么评价司马迁这个人物的
1个回答2024-03-30 14:09

他是一个忍辱负重修史记,公正明理,不畏权势,博古通今的人。

司马迁的文学修养深厚,其艺术手段特别高妙。

往往某种极其复杂的事实,他都措置的非常妥贴,秩序井然,再加以视线远,见识高,文字生动,笔力洗炼,感情充沛,信手写来,莫不词气纵横,形象明快,使人“惊呼击节,不自知其所以然”。

2.他是个注重实事求是的人。

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莋、昆明,还报命。”二十五岁时,他又以监军的身份,出使西南夷,担负起在西南设郡的任务。足迹遍及“邛、莋、昆明”等地。所到地方皆实地考察。

3.他是个勇敢正直的人。

从《史记》中的《高祖本纪》等文章中可以看出,他能把刘邦的很多恶习写进去,最重要的是他能把他的直接领导人汉武帝刘彻弊处写进去,在封建年代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人物简介: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你怎样评价司马迁?
1个回答2024-03-07 01:06

司马迁是一个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个生命来记载历史的伟大人物。

司马迁是一个史官,对于那样一个泱泱大国,他所能作的多半是记录。比起和他同时代的许多官员相比,他可以改变得的东西相当有限,而其性格更决定了他在政治上的劣势。

客观的讲,后人纪念司马迁,既是对他的尊敬,也包含了许多同情,这让司马迁成为了历史上一个典型的悲情英雄。不是战死沙场,而是心被淹没在一个所谓“盛世”的大汉。

司马迁的憎恶分明是大部分人爱他的主要理由,但这四个字却远远不能概括司马迁的全部。之所以他的名字能够和他的《史纪》一起被载入史册,不仅因为他有一颗心怀天下的赤诚之心,更重要的是他做到了一个史官和一个人的境界——真。

司马迁(前145年—约前87年)字子长,左冯诩夏阳(今陕西韩城)人。[1]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正是汉朝国势强大,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候。

十岁时,司马迁随父亲至京师长安,得向老博士伏生、大儒孔安国学习;家学渊源既深,复从名师受业,启发诱导,获益不浅。大约二十岁,司马迁开始外出游历。

司马迁三十八岁时,正式做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览汉朝宫廷所藏的一切图书、档案以及各种史料。后因为李陵辩护,身体和心灵遭受巨大的折磨。

他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个生命写成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史记》。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拓展资料:

主要成就:

文史

公元前91年(征和二年),《史记》全书完成。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

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思想

司马迁借老子之口说出了被他改造过和发展了的至治理想。保留了道法自然的内核,有意识地剔除了反映原始社会“小国寡人”和奴隶社会“使民”如何的思想,体现了深得道家精髓的“与时迁移”思想。其核心是天道自然,要旨是人民的足欲。

天文

在两汉时司马迁题跋像期的星象家中,首先要提出司马迁。大家都知道司马迁是一个伟大的史学家,而不知他也是一位对天文星象精到造诣的专家。其实只要仔细读其《史记》的《天官书》、《律书》、《历书》,就可明白称他为天文星家专家决非虚誉。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