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牛皮大鼓舞蹈

羊皮鼓舞是哪个名族的舞蹈?羊皮鼓舞的起源与发展分别是什么?
3个回答2023-12-11 21:34
羌族的舞蹈,起源于少数民族的传说,主要是因为木姐珠与斗安珠的故事,最终出现了羊皮鼓舞,发展过程中,一直在不断的创新,促进了羊皮鼓舞的历史文化发展,现在的舞蹈和祭祀舞蹈进行了相应的结合,是极具特色的。
羌族舞蹈羌族的羊皮鼓舞和萨朗是什么样的?
1个回答2023-12-10 16:24


灵感羊皮


羌族语言“莫纳沙”最初是由女巫表演的祭祀舞蹈,用于祭神、驱鬼、祈福、许愿、送死者灵魂上天。羌族巫是各种信仰的专职巫,不脱离农业生产。根据祭祀活动的需要,法定舞蹈由1-2名或以上的巫师表演。在大型法会活动中,一个有威望的巫师会戴上金丝猴皮帽,手持魔杖和铃铛,先念一段咒语,然后挥舞法器,后面跟着6-8个巫师,一个手持单面羊皮鼓柄,另一个挥舞鼓槌,敲鼓跳舞,做一些简单的队形。


开始时鼓声沉闷,钟声轻快,舞步单一缓慢,形成一种虔诚神秘的气氛,祈求神灵降临人间。节奏变快后,他们的动作变强,蹲、跳、转、跳,情绪高涨,表示获得了神力,赶走了鬼魅。羌寨可保平安。表演中的许多鼓乐舞蹈粗犷、稳定、娴熟。消除了迷信色彩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大众自娱自乐的舞蹈。其中,“上阳跳腿鼓”、“扭腰鼓”和一些蹲跳鼓是优秀的技术。


萨朗


羌族意为“唱摇”,是一种自娱自乐的舞蹈。“摇晃”等“身体运动”是其特点。演出中舞蹈演员演唱的歌曲内容丰富,歌词丰富。它反映了舞蹈名称“唱”和“摇”的含义。


当人群跳起“萨朗”舞时,男女站成一排,全国形成一个圆圈。跳舞前,先唱男舞曲,然后是女歌手。接着,一位男性舞蹈专家带领众人载歌载舞。跟歌词和舞蹈没有直接关系,只是烘托气氛而已。


节奏变快后,领舞者加快舞步,变换动作,或交替跺脚,或左右旋转。男女舞者与他共舞,经常在热烈的气氛中举行比赛。当舞蹈达到高潮时,男团大喊“啊,你好”。最后,团队报出“学习,你好”。然后换了一首新歌重新开始。








瑶族舞蹈的师公舞 陶鼓舞
1个回答2024-03-15 07:12

流传于广西金秀瑶山拉珈瑶区。由若干个舞蹈构成,如“龙女出游舞”、“云雾舞”等。其中“龙女出游舞”是一套表现东海龙王一妙龄少女厌烦龙宫的生活而梳妆打扮、登岸过桥、游乡入寨、自立门户等内容的舞蹈动作。舞者随着陶鼓优美动听的鼓点翩然起舞,表演得维纱维肖。其鼓点是:
小鼓:咚咚——咚咚咚 咚咚咚 咚咚咚 ○咚咚?
陶鼓:达——嘭达 嘭达 嘭达 ○达?
小锣:当——○当 ○当 ○当

哈尼宝贝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1个回答2024-02-08 03:03

哈尼宝贝是云南哈尼族的。

哈尼宝贝是民族舞蹈,歌名中的“哈尼”有双重含义,第一是哈尼族,中国少数民族,整首歌最经典部分用的哈尼族方言吟唱,同时“哈尼”也是英文“honey”的音译,更是自然地加深了整首歌亲切的意味。

哈尼语(Hani language )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中国境内分布在云南省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及墨江、江城、普洱、镇沅、景东、澜沧、新平等县。使用人口约 100万(1982)。分哈雅、碧卡、豪白 3个方言。哈雅方言又分哈尼和雅尼(侕尼)两个次方言。在缅甸、老挝、泰国境内称阿卡语,和西双版纳一带的雅尼次方言大体一致。

哈尼族,东南亚称阿卡族,民族语言为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现代哈尼族使用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聚居于红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镇沅等县,和泰国、缅甸、老挝、越南的北部山区。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哈尼族的人口数为1733****人。

哈尼族的自称和历史名称虽多,但其音义基本一致。主要的自称有哈尼、豪尼、黑泥、和泥,其哈、豪、黑、和都从“和”音,其义均为“和人”。

历史名称和夷、和蛮、和泥、禾泥、窝泥、斡泥、俄泥、阿泥、哈尼、罗缅(自称和泥)、糯比(自称哈尼)等,其禾、窝、斡、俄、阿、哈亦从“和”音,含义仍为“和人”。可以说,哈尼族在两千多年来,基本上就具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即“和人”。

敲腰鼓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1个回答2024-02-12 12:46

我国广泛流行的民间舞蹈。解放前流行于陕北一带,解放后腰鼓舞遍及全国城镇农村,群众称“打腰鼓”。腰鼓舞属集体舞蹈,用于欢庆、热烈的场面,表达人们欢欣鼓舞的心情和劳动人民的英雄气概。舞者男女都有,均穿彩服,腰间挂一只椭圆形小鼓,双手各持一根鼓槌,鼓槌上扎有红绸,边打边舞,鼓点变化丰富,节奏强烈,舞步多变化,能走出各种复杂美妙的图案。腰鼓队少则四至八人,多至十人甚至上百人。表演时情绪热烈,动作健壮,队列整齐,气势浩大。

瑶族舞蹈的师公舞 陶鼓舞
1个回答2023-10-01 15:25

流传于广西金秀瑶山拉珈瑶区。由若干个舞蹈构成,如“龙女出游舞”、“云雾舞”等。其中“龙女出游舞”是一套表现东海龙王一妙龄少女厌烦龙宫的生活而梳妆打扮、登岸过桥、游乡入寨、自立门户等内容的舞蹈动作。舞者随着陶鼓优美动听的鼓点翩然起舞,表演得维纱维肖派困。其鼓点尘磨念是:
小鼓:咚咚——咚咚咚 咚咚咚 咚咚咚 ○咚咚?
陶鼓:达——嘭达游姿 嘭达 嘭达 ○达?
小锣:当——○当 ○当 ○当

长鼓舞是哪个民族的民间舞蹈
5个回答2023-11-13 21:24

瑶族。

流行于广东、广西、湖南等省瑶族聚居地区,多在瑶族传统节日、庆祝丰收、乔迁或是婚礼喜庆的日子表演。瑶族长鼓舞的历史悠久,在瑶族传统的祭盘王仪典中和在一些驱鬼逐邪、治病占卜的巫术活动中常跳此舞。瑶族长鼓舞已经成为群众性文娱活动。

2008年6月7日,瑶族长鼓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基本动作:

表演时,鼓手左手握住长鼓的鼓腰上下翻转,右手随之拍击,边舞边击。。动作主要有模拟动物、祭祀等。

舞姿刚健,风格淳朴。有的还可以在一张八仙桌上手舞长鼓,边打边跳。一般以唢呐、锣鼓伴奏,有时也唱"盘王歌"来助兴。

长鼓舞分“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类型。它有72套表演程式,而每一套又分“起堂”、“移堂”等若干动物细节。其动作特征是粗犷、勇猛、奔放、刚强、雄劲、彪悍、洒脱。不管是跳、跃、蹲、挫或旋转、翻扑、大蹦、仰腾等动态,都表现了瑶族人民热情奔放、坚强勇敢的性格特征。

长鼓的击鼓动作大多是表现生产、生活内容,如建房造屋、犁田种地、摹仿禽兽动作等,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击鼓有文打武打之分。文打动作柔和缓慢,武打粗犷豪放;有2人对打、4人对打,也可大群人围成圆圈打,气氛热烈,鼓声洪亮。

有关 鼓的舞蹈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28 08:05
有铜鼓舞和木鼓舞。当然还有其他的就是像板凳舞啊,芦笙舞啊等等。
铜鼓舞嘛,当然就是随着铜鼓的节奏而起舞咯,木鼓舞和芦笙舞也依然。而板凳舞呢,就是每人拿两条板凳,大家按照一定的节拍,两条板凳互相击打,边唱边跳。
儿童打鼓舞蹈
1个回答2024-01-25 21:48
快乐的小铃鼓,铜鼓敲出幸福来,竹苗娃娃舞春天,腰鼓歌,这些够了吗?
土家族舞蹈的花鼓子
1个回答2024-01-04 18:47

喜庆场合和休闲时表演的一种庆祝和娱乐性舞蹈。无伴奏,不化妆,男女双双上场,手持手帕、小扇对舞而歌。内容主要是歌唱爱情,歌词可即兴演唱,也有传统的唱段如《十爱》《十想》、《探郎》、《正月里是新春》等。整个舞蹈舞姿轻盈,配合精彩的唱词,舞者用手作出各种滑稽的动作,气氛活跃而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