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停大鼓艺术家韩湘楚

韩湘子传奇 一九九九年一月版的 花鼓戏
1个回答2022-09-20 22:57
没人吗?自己顶上!
山西锣鼓的山西锣鼓艺术家
1个回答2024-03-14 21:20

山西锣鼓以粗犷、剽悍、雄奇、自然的地域特色,表现了黄河儿女纯朴、率直、激昂、豪迈的情怀,因而被誉为“中国第一鼓”。
30年来,山西籍袜备的锣鼓艺术家们继承传统、不断创新,把锣鼓事业敲到了世界的许多角落。
王秦安、王全惠、王绍曾、王平华、返蠢王治太、冯连宝、李建平、李春生、邢明轩、张晓鸣、寇玉锁、韩继生、裴光明、潘献英、樊贵锁荣获“山西锣鼓艺术家”称号。
常峰、李京利等15人荣获“山西锣鼓艺术杰出人物”称号。于秀伟等39人荣获“山西省锣鼓协漏好陪会先进会员”称号。
对山西锣鼓艺术做出巨大贡献的国家一级演奏员淮海荣获“山西锣鼓艺术大师”称号。

湘潭县是哪个艺术大师的故乡
1个回答2024-06-05 07:20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人。
湘君湘夫人图的艺术价值
1个回答2022-12-25 15:59

文徵明人物画中的代表作;
文徵明早期仅存的人物画名作;
吴门画派的典型人物画

湖湘建筑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0 17:26
湖湘建筑尤以自上古沿续至今的干栏式建筑和明清时期府第式、庄园式和街衢式建筑,最具特色,尽显了湘人浪漫的建筑情怀与和谐的人文理想。 干栏式建筑主要集中在湘西南、湘西北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这类建筑适应当地山高林密、气候湿热、地形复杂、资源丰富、取材与营造方便的特征,一楼架空,二楼居人,俗称“吊脚楼”。或依山成村,或临水成院,形成一个个气势恢宏又充满灵秀神韵的建筑群体,完美地融入自然山水之中。 在广大的湘中、湘南地区,居民以汉人为主。明清两代的砖木结构府第式建筑,为湖湘建筑文化的代表。这些建筑群落,一方面,从建造规制上,严格遵循着儒家礼法传统,反映出高下有等、内外有别、长幼有序;另一方面从营造装饰上,则又不失湘人的浪漫情怀。 湘中、湘南地区砖木结构的大宅院,以正屋为主体,中轴对称,厢房、杂屋均衡展开,内部又有大大小小的小庭院,共同组合成一个庞大的建筑院落。中为尊,东为贵,西次之,后为卑,形成规制森严的建筑格局。湖湘建筑装饰,多采用华美的木雕、精致的石刻和富于文人气息的壁画和题壁书法,传达出湖湘古民居与众不同的艺术气息和温馨浪漫的情怀。 这些深宅大院重视正屋厅堂,有的多达数百间。装饰上多采用木雕、石雕和壁画等,显得富贵堂皇。大院讲究几进几横,多以天井为中心营造小院,院中有院,院中套院,以亭廊相连,辅以廊房、轿厅、花厅、书楼、花园、佛堂、戏台,有的受西洋文化的影响,还在西厢或边角处建造“西洋厅”,专供家人与外籍人士休闲娱乐。院落都有设计精到的给水排水系统,各种设施,一应俱全,足不出户便可自给自足、自娱自乐。抗日战争期间,日寇曾围攻湘中体仁堂,用小钢炮轰击,因外围高墙坚固结实,攻而不破。后围困数十日,因院内粮水供养完备,竟安然无恙,日寇被迫无功而退。 湘中南多大户望族,聚族而成,自然形成村落,一个村落往往就是一个家族。如湘中地区的曾国藩富厚堂,戴海还柏荫堂,以及曾被称为中国第二大地主的刘敏吾庄园。又如湘南桂阳的阳山村何氏家族、永兴县板梁的刘氏家族等。 湘中的大庄园相对集中。双峰的三塘铺、甘棠铺、青树坪方圆十公里左右,就集中着40多座大型的庄园。体仁堂、柏荫堂、韦伯堂是其中的代表。韦伯堂建筑历经家族12代,从明至清末一直在修建、改造、扩充,最终形成占地近600亩的规模。最厚的一扇大门厚达80多厘米,可以想见当年的建造之坚固。体仁堂规模更是浩大,为了保证用砖的质量,竟仿照朱元璋修建南京城墙的做法,砖头上刻有工匠姓名和制造年款。 家族的兴衰与建筑规模直接相关。曾国藩从双峰的一个小山村里走出来,最终成为晚清力挽狂澜的撑天栋梁,是近代历史上最有名的人物之一。他兄弟五人,在双峰建有富厚堂、敦德堂、奖善堂、万年堂、修善堂、黄金堂、文书堂、有恒堂、台玉堂共九座府第。其中以富厚堂的规模最大,正屋有前中后三厅,共一百多间。另有求阙斋、无幔室、艺芳馆、书楼等。同在双峰的刘氏家族在明早期从江浙迁来定居,成为双峰的大户望族。刘氏体仁堂,从清康熙十八年开始一直在扩建,到光绪八年才基本完工。体仁堂三进六出,正厅堂3个,侧厅堂6个,三厢九进,厢房厅房18个,108根石木基柱撑起48个天井,以廊洞相连,所有的廊道、房屋地面都是磨砖地。多数墙壁是双砖或三砖,非常坚固。体仁堂内有完好的仓储系统和给排水系统,仅二层楼的粮仓,现存就有79间,至今仍有两个泉眼完好无损。 湘南民居建筑以分栋相衔的街衢式建筑群最有特色,如桂阳阳山村何氏家族、永兴板梁村的刘氏家族等。阳山村的何氏家族建筑群,与四清湖万华岩风景区连成一体,南望罗坦坪天兵岩,仅咫尺之遥。三面环山,一面傍水,外看不显山不露水。原有150栋大宅院,现存完好的尚有65栋,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以上,现存的二层楼有13000平方米左右。现在有居民480多人住在里面,都是何姓。何氏建筑群分横巷8排,竖巷道5条,青石板铺路。每房都有厅堂,厅堂里有匾额,供奉先祖的神龛用木雕装饰,前有屏风(有的已毁),独自成家。外墙饰有石雕或壁画,尚保存完好。 板梁刘氏则是与街衢式布局稍有不同的部落式建筑群体,由三个建筑板块组成群落,原有房屋1347间,现存约1000间。第一板块是祭祀与公学用房,第二板块是民居,第三板块是学堂、演武场等公共设施。与其他的建筑群落一样,很注意建筑选址。这片建筑群的背后是一座不太高的小山,前面是一条弯弯的小溪,蓝天白云映衬着鳞次栉比的风火墙。古人把建筑选址称之为风水,实际上就是选择一片最适合于居住的地方,让自己的生存空间与大自然和谐统一起来。 比较起来,湘中和湘南的古民居在建筑特征上有着不少的区别。比如,湘中古民居侧重于封闭的府第式,栋栋相接,以门洞曲廊相连,湘南则更多的是开放的街道式建筑群,每院自成单元,巷道相通,相对独立的布局,既有利于防火防盗,又有相对宽松的人际关系;营造上,湘中偏重于大幅度轻盈飘起的飞檐,曼妙华美,湘南的飞檐则更为含蓄,房顶多为“金”字形,习惯上称之为“金钟顶”;湘中府第式里分散着各种休闲设施,如轩亭、戏台,湘南则相对集中,成为公共场所。 湖湘建筑的装饰,多采用华美的木雕、精致的石刻以及富于文人气息的壁画,传达出湖湘古民居的与众不同的艺术气息。木雕的题材非常丰富,有龙凤,有瑞兽,有花鸟,也有山水风光、田园小景,有神明佛像、演义传说、戏曲故事。石雕多分布在门坊、天井、墙角石、串梁、柱基等位置,相对于木雕的文化意味来说,民间石雕作品更加富于人情味。就像文人爱好书画一样,湖湘人家也喜爱用书画来装饰屋宇,屋内多戏曲故事、山水、花鸟及书法等,如湘南阳山何氏古建筑研经堂内壁尚可见到一代名流何绍基、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题壁手迹。这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湖南人重视文教的传统十分久远。 回答望满意! 3
有关于艺术的故事,最好简短清楚一些。
1个回答2024-01-18 15:13
达芬奇,他在小的时候,有一天,教师拿出一个鸡蛋说:“请你画出两个一模一样的鸡蛋,能做到吗?”说完就走了。达芬奇想:鸡蛋有什么好画的,这又有何难呢?达芬奇从这边看,那边看,鸡蛋还是鸡蛋,但他怎么也画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鸡蛋。于是,他去问老师,首先,老师表扬了他认真观察,并告诉他别小看这一个鸡蛋,其实他是千万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是不同的鸡蛋。达芬奇记住了这句话,不仅用手去画,而且用心灵去画,几十年之后,他终于成为了一个大画家。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 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学习,后来又拜在张旭门下。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颜真卿希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很快学到写字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贴的特点,让颜真卿临摹。有时候,他带着颜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赶集、看戏,回家后又让颜真卿练字,或看他挥毫疾书。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颜真卿得不到老师的书法秘诀,心里很着急,他决定直接向老师提出要求。
  一天,颜真卿壮着胆子,红着脸说:“学生有一事相求,请老师传授书法秘诀。” 张旭回答说:“学习书法,一要‘工学’,即勤学苦练;二要‘领悟’,即从自然万象中接受启发。这些我不是多提交修改次告诉过你了吗?”颜真卿听了,以为老师不愿传授秘诀,又向前一步,施礼恳求道:“老师说的‘工学’,‘领悟’,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现在最需要的是老师行笔落墨的绝技秘方,请老师指教。”
  张旭还是耐着性子开导颜真卿:“我是见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察笔法之意,见公孙大娘舞剑而得落笔神韵,除了苦练就是观察自然,别的没什么诀窍。”
  接着他给颜真卿讲了晋代书圣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练字的故事,最后严肃地说:“学习书法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勤学苦练。要记住,不下苦功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老师的教诲,使颜真卿大受启发,他真正明白了为学之道。从此,他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潜心钻研,从生活中领悟运笔神韵,进步很快,终成为一位大书法家,为四大书法家之首。
  怀素小时候家里很穷,年少时就出家当了和尚,诵经坐禅等佛事之余,他对练字产生了兴趣。因为买不起纸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 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
  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乾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他勤学精研;又用漆盘、漆板代纸,写至再三,盘板都穿,秃笔成冢,以“狂草”出名。“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前人评其狂草继承张旭又有新的发展,谓“以狂继颠”,并称“颠张醉素”。对后世影响也很大。怀素晚年草书趋于平淡。

程砚秋练出救命“虚音”: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程砚秋正是有了名师的耐心教授,再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才终于在京剧表演的舞台上竖起了“程派”的大旗,以自己婉转绵长的独特唱腔,迷倒了千千万万的观众。 说起拜师,程砚秋真是无比幸运,连遇贵人。15岁时,著名的旦角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收他为弟子,给予了他耐心细致的教导。16岁时,他又被引荐到“通天鼓主”王瑶卿老先生的门下,得以聆听大师的教诲。 但是王老先生的弟子非常多,程砚秋起初也只是一只不起眼的丑小鸭。为了得到授教的机会,他天天泡在王老先生的家里,静静地听先生聊戏,认真地琢磨先生的一笑一颦(pín)、一字一句,直到凌晨两三点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老先生终于注意起他,单独教他唱戏了。由于程砚秋拜过梅兰芳为师,所以腔调和唱法都带着梅兰芳的影儿,王老先生时时叮嘱他说:“你的嗓子不能跟梅兰芳比,若你唱不出你自己的风格,就只能当个二流的角儿了。” “你自己”三个字就像一把锥子一样扎进了程砚秋的心窝,他苦苦地思索了几天,终于豁然开朗,决心找出一种适合自己嗓子的唱法。他细细地分析自己的嗓子,苦恼地想道:我变声后,发音再也没有了那种金石之力,这可怎么办呢? 他心里着急,天不亮就爬起来练声,往师父家里跑得更勤快了。经过反复的实验,他终于摸索出了一种以气催声的唱法,练出了一种亦刚亦柔、扑朔迷离的“虚音”,使观众着迷不已。而内行人都叫他的“虚音”为“救命音”。
达芬奇房里出了个妖怪:达•芬奇的父亲皮埃罗一直希望儿子成为公证人,然而达•芬奇却对绘画情有独钟,并有着惊人的天赋。一次农夫乔万尼带来了一面木盾牌,想让皮埃罗家的画师弄点装饰上去,皮埃罗却想试一试达•芬奇的画艺,便将这个任务交给了他。 达•芬奇托起腮来开始构思了,画什么才能不同凡响呢?他想起了古希腊神话中的蛇发女妖美杜莎,战神雅典娜把她的魔眼嵌进盾牌,竟使敌人丧魂落魄,不战而败。“好,就画这个女妖。” 达•芬奇确定了想法,就马上跑到野外,收集各种各样的丑怪动物:蜥蜴、壁虎、蝙蝠、蛇蝎、蚂蚁等等一大堆。接着,他就躲在房间里,仔细地观察这些动物,同时在自己的头脑中勾勒出一个骇人的妖怪形象。 一个月过去了,皮埃罗不见儿子有什么动静,便找到他的房间去了。刚推开门,迎面扑过来一个骇人的女妖,她口吐毒焰,两眼射出勾人魂魄的金光,头上盘着一条条凶狠的毒蛇,整张脸反射出一片令人眩晕的光。 “啊!妖怪……”皮埃罗大叫一声,脸霎时失去了血色,眼神也充满了惊恐,双腿颤巍巍的,整个人几乎要瘫倒在地上。这时,达•芬奇不知从哪里蹦出来,脆脆地叫了一声“爸爸”,这才让皮埃罗的心稍稍安定了一点儿。 他定睛一看,不由嘘了一口气:妖怪原来是画架上的盾面画。他责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达•芬奇却笑着说:“爸爸,我要的正是这种效果,盾面画好了,你拿去吧。”这样,皮埃罗见识到了儿子的绘画天赋,便不再干预他的喜好了,不久还把他送到佛罗伦萨去学画画。
中班艺术教案《小青蛙学打鼓》
1个回答2024-03-06 22:08
活动目标:
1、掌握×、××、×0、××××等不同的节奏型;
2、掌握2/4节奏的特点;
3、引导幼儿学会在生活中发现音乐,感受音乐。
教学对象:中班幼儿
重点难点分析:
这是一个轻松活泼的2/4拍子的曲子。尤其在歌曲的后部分通过模拟了青蛙“呱呱”的叫声,使全曲更加生动活泼。这首曲子的重点在于让幼儿感受这首曲子的气氛,从整体上理解曲子;难点则是不同节奏型的掌握以及2/4的特点。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有以下几个方法:
1、蹦跳感受节奏
2、通过让小朋友多次听音乐,模拟歌曲的节奏来掌握十六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
3、通过有趣的节奏游戏来掌握和辨认×0
、××××的节奏型。
活动准备:
一、教具准备:
1、小青蛙的头饰全班小朋友人手一个
2、预先写好的乐谱
3、录音带(按所需的音乐次数录好)
4、带双面胶的小卡片,上面写几种不同的节奏型,一共八张,四张×0,一张××××,还有一张是××,一张×和一张四分休止符0。
二、练声:(大概在活动正式开始的前5分钟)
练声曲:
1
2
3
4
32
1

青蛙
学唱

活动过程:
老师:
(头戴青蛙头饰,学青蛙“呱呱”叫,按着节奏做青蛙蹦跳状出场)小朋友,这是什么小动物啊?
小朋友:青蛙!
老师:
对了!真聪明!小朋友知道青蛙住在哪里吗?它有什么本领呢?
小朋友:(七嘴八舌地将他们知道的青蛙的一些情况讲出来)
老师

恩,小朋友们知道的真多。那小朋友知不知道,青蛙还会唱歌呢。它呀,有个很好听的外号叫“田园音乐家”。小朋友想不想学青蛙唱歌啊?
小朋友:想!
老师:
好,那么现在我们都来做会唱歌的小青蛙。请小朋友每个人拿一个小青蛙的头饰戴在自己的头上。
(小朋友做好准备。老师开始放音乐《小青蛙学唱歌》)
老师:
现在,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做青蛙?(老师开始做青蛙蹦跳状,注意要按着歌曲的节奏蹦跳,休止符处一定要空得明显,并让小朋友跟着跳。)
老师:
好了。那我们现在来听听小青蛙怎么样学唱歌的。听完了歌曲,小朋友要告诉老师,这首歌曲有几段。(放音乐,让小朋友从整体上感受歌曲。)
一遍音乐之后
老师:现在请小朋友告诉老师,这首歌曲有几段啊?
小朋友:两段!
老师:对了!那现在请小朋友再听一遍,然后告诉老师第一段的歌曲里,小青蛙叫了几声?(继续放音乐,只放第一段)
老师:现在请小朋友告诉老师,小青蛙一共叫了几声?
小朋友:
(看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再放一次音乐)
老师:
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再听一次第一段的音乐,然后告诉老师,小青蛙是怎样叫的?
(再听一遍,然后根据小朋友回答的情况决定是否多放一次音乐)
老师:现在,我们要来做一个有趣的节奏游戏。(拿出写有节奏型的小卡片出示给小朋友看。)这个是我们刚刚才学过的小青蛙唱的歌,那么现在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再来唱一次好不好?(逐一示范每一个节奏型,口中念出来,在配上拍手动作,加强直接感受。)
以下哪一位是京韵大鼓的著名表演艺术家?
1个回答2023-01-31 18:15
正确答案是A、骆玉笙
中班艺术教案《小青蛙学打鼓》
1个回答2024-02-07 12:29
活动目标:
1、掌握×、××、×0、××××等不同的节奏型;
2、掌握2/4节奏的特点;
3、引导幼儿学会在生活中发现音乐,感受音乐。
教学对象:中班幼儿
重点难点分析:
这是一个轻松活泼的2/4拍子的曲子。尤其在歌曲的后部分通过模拟了青蛙“呱呱”的叫声,使全曲更加生动活泼。这首曲子的重点在于让幼儿感受这首曲子的气氛,从整体上理解曲子;难点则是不同节奏型的掌握以及2/4的特点。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有以下几个方法:
1、蹦跳感受节奏
2、通过让小朋友多次听音乐,模拟歌曲的节奏来掌握十六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
3、通过有趣的节奏游戏来掌握和辨认×0 、××××的节奏型。
活动准备:
一、教具准备:
1、小青蛙的头饰全班小朋友人手一个
2、预先写好的乐谱
3、录音带(按所需的音乐次数录好)
4、带双面胶的小卡片,上面写几种不同的节奏型,一共八张,四张×0,一张××××,还有一张是××,一张×和一张四分休止符0。
二、练声:(大概在活动正式开始的前5分钟)
练声曲:
1 2 3 4 32 1
小 青蛙 学唱 歌
活动过程:
老师: (头戴青蛙头饰,学青蛙“呱呱”叫,按着节奏做青蛙蹦跳状出场)小朋友,这是什么小动物啊?
小朋友:青蛙!
老师: 对了!真聪明!小朋友知道青蛙住在哪里吗?它有什么本领呢?
小朋友:(七嘴八舌地将他们知道的青蛙的一些情况讲出来)
老师 : 恩,小朋友们知道的真多。那小朋友知不知道,青蛙还会唱歌呢。它呀,有个很好听的外号叫“田园音乐家”。小朋友想不想学青蛙唱歌啊?
小朋友:想!
老师: 好,那么现在我们都来做会唱歌的小青蛙。请小朋友每个人拿一个小青蛙的头饰戴在自己的头上。
(小朋友做好准备。老师开始放音乐《小青蛙学唱歌》)
老师: 现在,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做青蛙?(老师开始做青蛙蹦跳状,注意要按着歌曲的节奏蹦跳,休止符处一定要空得明显,并让小朋友跟着跳。)
老师: 好了。那我们现在来听听小青蛙怎么样学唱歌的。听完了歌曲,小朋友要告诉老师,这首歌曲有几段。(放音乐,让小朋友从整体上感受歌曲。)
一遍音乐之后
老师:现在请小朋友告诉老师,这首歌曲有几段啊?
小朋友:两段!
老师:对了!那现在请小朋友再听一遍,然后告诉老师第一段的歌曲里,小青蛙叫了几声?(继续放音乐,只放第一段)
老师:现在请小朋友告诉老师,小青蛙一共叫了几声?
小朋友:
(看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再放一次音乐)
老师: 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再听一次第一段的音乐,然后告诉老师,小青蛙是怎样叫的?
(再听一遍,然后根据小朋友回答的情况决定是否多放一次音乐)
老师:现在,我们要来做一个有趣的节奏游戏。(拿出写有节奏型的小卡片出示给小朋友看。)这个是我们刚刚才学过的小青蛙唱的歌,那么现在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再来唱一次好不好?(逐一示范每一个节奏型,口中念出来,在配上拍手动作,加强直接感受。)
湘铭艺术学校怎么样
1个回答2023-10-18 22:20
学校还行,比较干净,我们学校的都在那学习,今年考的也好,老师管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