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阴渔鼓鸡鸣腔

沔阳渔鼓的名人
1个回答2024-01-06 15:27

(1907-1993),男,汉族,沔阳(今仙桃)长埫口人。是仙桃渔鼓皮影队创始者。解放前,怀抱渔鼓沿门赶酒,茶馆清唱。七七事变后,随同黄玉堂等艺人流浪黄陂、应城、孝感、武汉等地。解放后,沔阳县人民政府将四散的皮影艺人组织起来,还拔优成立县级皮影队、办皮影剧院,固定于仙桃、彭场等大集镇演出。皮影艺人从此有了施展才华的场所,生活也有了保障。皮影队自一九五二年在长埫口成立后,参加土改运动,清匪反霸等宣传工作。一九五三年,他改编的皮影戏《武松打店》在全省民间音乐、舞蹈汇演中获一等奖。一九五八年参加全国曲艺汇演,把沔阳渔鼓推向全国,正式定名“湖北渔鼓”。
他的渔鼓各种唱腔在《湖北说唱音乐集成》第一集上刊登。原沔阳曲艺皮影队在他的带领下,改革创新,是江汉平原最有艺术的皮影队。文革前期,曲艺皮影队走遍湖北各地。 艺名别扬(1912-1988),男,汉族,沔阳毛嘴光华人。别道扬从小跟随舅父吴运年学唱渔鼓腔沿门赶酒,以后唱茶馆皮影戏。聪明的别道扬在演唱技艺上超越了前辈艺人的演唱水平。他对渔鼓唱词很有研究,用成语与民间的方言土语(即顺口溜)相结合,每一段唱词让人们听了是哄堂大笑。解放前他在徐鸳一带演唱《四下河南》一戏,孀妇田氏夜叹家事,用渔鼓悲腔唱得满场观众鸦雀无声。戏场内一寡妇听得流涕痛哭,回家要寻短见,多亏领居相救。别道洋是天、潜、沔渔鼓皮影戏最有名的老艺人。他的唱词与唱腔流行江汉平原各地,别扬是仙桃最大一门派(即别派),他的传承人高风成是仙桃德高望重的皮影艺人。一九八八年,别道洋与世长辞,仙桃各地的皮影艺人都去参加丧葬,吊唁别扬名老艺人。

学唱歌怎样练头腔共鸣胸腔共鸣和腹腔共鸣?
1个回答2022-09-28 22:59
学一下美声唱法
气鼓渔鼓起来是甚么样
1个回答2024-05-31 01:57
气鼓鱼河豚鱼,它在遇敌时,也采取膨胀身体,吓退敌人的战术,人们俗称它为“气鼓鱼”。气鼓 它们都把自己的身体鼓胀起来,然后气鼓鼓地反转身子,互相用肚皮碰。 急,请问我的银鼓鱼是什么病,应怎么医治? 什么样的邮票有升.
沔的来历?
1个回答2024-05-26 23:46

沔,汉字,指水流充满河道;水名,在中国陕西省,是汉水的上流;古同“湎”,沉迷。

基本信息

中文名沔笔顺丶丶一一丨フフ拼音miǎn

乐昌渔鼓来历
1个回答2024-01-24 20:00

乐昌渔鼓流行于广东乐昌境内的传统说唱艺术。渔鼓起源于道曲,是道教活动中演唱的曲子,用来演唱故事,故亦有“唱道情”之称谓。衍变为曲艺形式后,为了方便表演,加上渔鼓 ( 亦称道简 ) 、简板作为伴奏乐器,逐步改称渔鼓。

简介
乐昌渔鼓流行于乐昌境内。渔鼓起源于道曲,是道教活动中演唱的曲子,用来演唱故事,故亦有“唱道情”之称谓。衍变为曲艺形式后,为了方便表演,加上渔鼓(亦称道简)、简板作为伴奏乐器,逐步改称渔鼓。渔鼓曲目取材于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有《三门街》、《三度林英》、《再生缘》、《庄子试妻》、《抱筒见姑》等一批群众喜爱的传统曲目。渔鼓,起源于唐代,俗称“道情”或“道情筒子腔”。
祁东渔鼓名人?
1个回答2024-03-15 23:13

祁东渔鼓是湖南衡阳的汉族民间曲艺,采用长二尺四寸,圆周九寸大的无节竹筒,蒙上猪皮膜做成的"渔鼓筒"为主要演奏乐器,配合说唱的一种表演形式。

渔鼓艺人的代表人物有:刘兴国、邹华春、邹华山、邹昆山等。

形容鸡打鸣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鸡打鸣的成语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02 03:55

1、引吭高歌【拼音】:yǐn háng gāo gē【释义】:引:拉长;吭:嗓子,喉咙。放开嗓子大声歌唱。

2、闻鸡起舞【拼音】:wén jī qǐ wǔ释义】:闻:听到。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晋书·祖逖传》记述: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和行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3、败棚指凤鸾和鸣【拼音】:fèng luán míng【释义】:意思是的意思是指鸾鸟凤凰相互应和鸣叫。比喻夫妻和谐。

4、晨鸡报晓【拼音】:chén jī bào xiǎo【释义】:比喻那些起早贪黑的人。

5、雄鸡高唱【拼音】:xióng jī gāo chàng【释义】:意思是该起床了。

6、鸡察配鸣而起【拼音】:jī míng ér qǐ【释义】:鸡叫时就起床。形容勤奋不怠。

唱歌如何找到头腔共鸣?
1个回答2023-01-23 01:20
应该是胸腔共鸣吧
郭沔的简介
1个回答2024-02-18 15:12

南宋琴家,浙派音乐创始人。理宗时(1225~1264)被毛逊、杨缵、徐字等人奉为宗师。曾收集整理不少流传于民间的琴曲。淳佑景定(1241~1264)年间,作琴曲多首。宋末元兵入浙,他移居衔州(今属湖南省稀阳 ),泛舟潇湘二水,作曲《潇湘水云》,寄故国沦亡之痛与身世苍谅之感。又作《泛沧浪》、《飞鸣吟》等曲,均流传于世。
郭沔在整理旧谱、提倡创作、传授琴艺方面,颇为时人推崇。中年时,在当时的主战派人物韩侂胄僚属张岩门下做清客,从事整理韩侂胄祖传的古琴谱以及民间流传琴曲,后韩侂胄被杀,张岩被贬,加之元兵南侵,郭沔便移居南岳衡山。眼望九嶷山云雾蔽日,顿生满眼风雨、国家将亡之感,
著名琴曲《潇湘水云》,被认为是爱国思想、艺术性和技巧性都达到了最高境界。同一时期,还作有《秋鸿》、《飞鸣吟》、《泛沧浪》、《春雨》等琴曲,大多为即景抒情之作。明代中叶以前所流行的琴曲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他整理、创作和传授的。其作品不乏爱国之情,占主要地位的是反映民族矛盾、表示与元蒙统治者不合作的内容。
(据《湖湘文化名人衡阳辞典》,甘建华主编,尔雅文化出品)

郭沔是谁?
1个回答2024-04-21 18:25


郭沔字楚望,南宋杰出的浙派古琴家,代表作品《潇湘水云》、《秋鸿》、《飞鸣吟》、《泛沧浪》、《春雨》等。是古琴浙派的创始人。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