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李老汉

谁有李汉荣《转身》的简介
1个回答2023-02-01 14:56
我最近读了《读者》2008年的第11期李汉荣的作品《转身》,作者对转身有独特的理解: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就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就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其实,我们生活在和风细雨中,面对的是春花秋月,有几个人想转身呢?正如作者所说,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已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在汶川的废墟瓦砾上,那转身便是永诀。最近这些日子,我们都在悲叹着这些转瞬即逝的生命,泪洒在转身的瞬间:北川中学5月11日下午为了缓解高三学生应考的压力举办的那场被开生面的运动会,定格了那许多兴奋的笑脸和欢呼的场面;废墟中那个伸向天空的手臂还有那只攥紧笔杆的伤痕累累的小手;断瓦残垣旁那些失去主人的花花绿绿的书包;还有那个叫陈坚的坚强乐观的青年,就因为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转身之间就定格成了永恒的不舍,永恒的凄凉和永恒的悲怆。
古汉语是如何转化为现代汉语的?
1个回答2024-02-11 23:51
其他回答:我们说的古汉语,其实在中古前确实是记录人们口头说话的语言。但是在中古之后,(我们这里指的是语言学的时间划分,中古即指隋唐时期),书面语和口头语就渐渐地分离了,当时的文人为了追求古风,特意在作文或者记录一些事情的时候用古代的语法和汉字,说白话的老百姓又不会写字,这就是为什么当时的白话语言不能流传到现在的原因。 我们知道,在宋代,元代的时候,市井艺术开始兴起,我们知道的有元杂剧,勾栏瓦舍,我们会发现元杂剧我们基本上能读懂,而不是像一般的文言文那样晦涩。我在翻元史地方志的时候发现,其实元代官方用的文言文和前面的朝代没有什么区别。这就说明元杂剧真切地记录了元代的白话。 古代口语也分阶层,士大夫阶级肯定说的是文言文,但是不保他不和家中的佣人说白话,老百姓们,显而易见,是站在语言发展的最前端,说白话文是肯定的了。 古代汉语词汇的特征之一就是单音节词占优势,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用两个字表示的词在古代大多数使用一个字表示的。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世界的变化,人的智商的提高,要用有限的字代表日益增多的事物,就必然会造成一些字、词改意或者多意,一旦词义产生引申,就有可能偏离当初造字时的本意,以至于最后可能与本意相差甚远,因此才会有古今意。 当然,也有很大的程度上是由于民族融合造成语言的变化,这就是语言学家要研究的了。 不知道这样说你是否能明白一点。
古汉语是如何转化为现代汉语的?
1个回答2024-02-17 04:20
历史是发展的,一切都随时代的发展与变迁而发生着变化。汉语也不例外,而且还将不停地发展下去。现在社会上不断出现新词(网络词汇最为显著),与此同时,一些原先比较流利的词不断淡出主流或已遭弃用就是明证。
在古代口语里说的不可能是白话文,因为白话文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才发展起来的。但说的也不会是文言文,因为文言文是古时的书面语,是古时文学家们提炼的语言。古代口语里说的应是较文言文要浅显、直白、通俗得多的大众语言,不过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还是比较生涩的。由于那时没有音像材料,我们现在很难(几乎不能)得到古时口语的准确情况。即使古文里的对话,也是经过文学家们的提炼,面呈已非原汁原味。
至于古汉语和现代汉语有的字为什么会意义不同,不是三言两语所能涵盖的。不过主要还是社会因素起决定作用。随着不同地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断频繁,逃往的区域不断扩大,就存在一个相互同化的问题,即语言不断接近,都是保留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有所改变,这是一个长期的永不停息的过程,日积月累变化也就大了;社会的变化与发展也决定语言的变化,而且更明显。
总之,时代与社会的变化决定的语言的演变,古汉语和现代汉语有的字自然会意义不同。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汉语和现代汉语虽然存在的继承,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发展,若干千年后,我们的语言也将变得生涩难懂。
李汉平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14 18:44

李汉平:男、1961年7月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北京工商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就职于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

大汉天子2里面说的李光是不是就是李广啊
1个回答2022-10-03 02:10
李光?只有李广啦!
汉代皇后有叫李汉的吗
1个回答2023-08-15 12:41
我查了一下资料,东西汉包括蜀汉、后汉、北汉都没有皇后叫李汉的。
李汉农是谁
1个回答2022-12-26 10:20
这个角色映射一位著名的特工,李克农。
李汉荣是谁
1个回答2022-06-24 11:57
李汉荣(1958——),著名诗人、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笔名牧童、林中河,陕西勉县人。
与西汉名将李广有关的成语有
1个回答2024-03-01 12:41
李广未封
没石饮羽
射石饮羽
飞将数奇
射石搏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李广未封
出段败处:《史记·李将军列传》。
汉代名将李广英勇善战,才略过人,一生与匈奴打了大大小小握返颤70多仗,威名远扬,匈奴望风而逃,称之为“飞将军”。然而李广没有能够封侯。

没石饮羽mò shí yǐn yǔ
汉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箭入石,箭翎也隐没不见。事见《史记·李将军列传》。后用以喻指功力精湛。

射石饮羽:同“没石饮羽”。

飞将数奇fē jiàng shù jī
比喻能人而遭遇不佳。例句:时人以“飞将数奇”来形容李广的运气不佳。

射石搏虎
李广出猎,看到草丛中的一块石头,以为是老虎,张弓而射,一箭射去把整个箭头都射进了石头里。仔细看去,原来是石头,过后再射,就怎么也射不进石头里去了。李广一听说哪儿出现老虎,他就常常要亲自去射杀,居守右北平时一次射虎,恶虎扑伤了李广,李广带伤最终竟也射死了这只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蹊:小路。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论》:“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世稿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李汉荣的主要代表作
1个回答2022-09-26 11:46
《桥》、《倾听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