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鼓和铙钹组合

铙钹镲有什么区别?
1个回答2022-11-01 13:17
铍大一些,直径30——50厘米。
张钹的人物简介
1个回答2024-04-05 10:31

张钹,福建福清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河南科技大学兼职院士。祖父乃清朝秀才,为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曾创办敦睦小学于清河书院。张钹从小在浓厚的家学氛围中耳濡目染,学习成绩门门突出。1950年7月毕业于福清融美中学(现福清三中),后就读福州英华中学。1953年张钹报考清华大学,以数理化三门都满分的优异成绩被录取,以“三个一百”闻名于家乡一带。

金铙山名字的由来
1个回答2024-02-08 20:07
金饶山位于建宁。面积14.26km2(包括建宁)。是花岗岩石蛋地貌区。也是本区地势最高的区域专,白石属顶主峰海拔1857.7m,是中国东部地区少有的高峰之一,也是福建省花岗岩最高出露区,同时也是华东花岗岩景观最高地区之一,次于黄山(1862.1m),区内出露的燕山晚期石英二长岩、钾花岗岩,自白石顶至宝峰山绵延数公里,风化的花岗岩形成各种石蛋景观和石柱林、石笋、风动石等。据景观的分布特点,可分白石顶、宝峰山二个景群。游客可以乘坐缆车从半山腰上山,并观赏风景。到了山顶,须穿过石洞,一直爬山,来到金饶山白石顶,到达福建最高点。
因闽越王无诸校猎于此,遗失金饶一面而得名。
金铙山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12 00:36

金铙山原名大历山,又名太弋山,位于福建省泰宁县和建宁县两县境内,海拔1858米,在我国东南仅次于台湾玉山中迅埋和武夷山主峰黄岗山,素有“秀起东南第一巅”之美称。因闽越王无诸校猎于此,卖蚂遗失金钹一面而得此美名。金铙山绵亘300余里,共有84峰,峰峰险峻,主峰白石顶把山分为东西二麓,东麓多为悬崖绝壁,西麓多为奇峰峻岭。有“八昌纤闽第一峰”之称,海拔1858米。该景区内建有福建省海拔最高,长度最长(2.1公里)的金铙山客运索道,海拔最高的时空隧道,福建省最有特色的凌空栈道,全国除台湾阿里山外唯一的高山小火车和福建省唯一的高山室外滑雪场。登上主峰,可眺望闽西北的建宁、泰宁、宁化、明溪,福建最大的人工湖金湖,也尽收眼底。

三明至铙平多少公里
1个回答2023-10-07 14:20
导航就知道了
一钹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2-20 02:34

就是指一种打击乐器。

钹,古称铜钹、铜盘,民间称镲,属于碰奏体鸣乐器。钹源于西亚,流行于北魏,明清后成为戏曲的重要伴奏乐器。

钹不仅在民族音乐、地方戏剧、吹打乐和锣鼓乐中使用,还广泛用于各族的民间歌舞和文娱、宣传活动中。



扩展资料

演奏总方法

1、平击:两面镲正面对敲(敲后可打开舞起),发音响亮,大镲的平击常用于增强辉煌宏伟气氛。

2、闷击:两镲相击后不立即分开,即合在一起,使他发出短而闷得声音,根据需要控制余音。

3、锤击:用小锤或筷子、木棍敲击单片镲。

4、磨击:两镲合上交叉磨动,能发出“沙沙”的声音,常用来表现水声风声和和人物内心焦躁不安的情绪。

5、边击:两镲镲边向击,发音较平击轻便。

6、较击:一面镲呈水平,另一面镲竖立,用竖立镲的镲的镲边垂直敲击水平镲的中心凹处,声音短而急促。

“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2个回答2023-10-26 00:55
只是形象的形容鲁智深打人动静之大,力道之狠
钹与锸有什么不同
1个回答2022-10-26 07:51
基本上没什么不同,镲大部分是成对使用,但也有单片用的。镲一般比钹小,但也有很大的,所以真不好区分,英文翻译都一样。
钹的读音是什么
2个回答2022-12-15 19:25
读音:[bó]
部首:钅五笔:QDCY
释义:铜质圆形的打击乐器,两个圆铜片,中心鼓起成半球形,正中有孔,可以穿绸条等用以持握,两片相击作声。
钹 镲和笛子
1个回答2024-03-27 02:19
镲的外形与钹相似,但略小些,民间俗称小钹为镲。



现代笛箫的区别,在于笛子横吹有膜孔,箫竖吹没有膜孔,但有后音孔.箫亦称"篴","箎","籥"等等.有的音乐词曲是这样说明的:古代乐器,竹子制作,上有音孔象笛子.没有说明是横吹还是竖吹.现在也有短的竖笛,不贴膜,音色在笛箫之间,更接近笛子.那么,在远古时代,不贴膜的横吹乐器与竖吹乐器各方面区别不大,音色更接近箫.关于箫与笛的起源,说法不一,据<<周礼>>记载,周代的雅乐中已用到"篴".与笛同音同义.但篴为竖吹,并非横吹之笛.另相传此种乐器原出于羌中,汉代称"篴".最初为四个指孔.西汉京房加1孔,成为5孔,晋代的篴已有6个指孔,与现代的箫相似.随着考古专家的发掘,湖北随州出土两支春秋战国时期的横吹.开6孔,形制与竹笛类似,只是一端封闭.魏晋时,已做为乐队中的主奏乐器.唐时,出现了前6孔,旁1孔加竹膜的笛子,称七星笛(<<乐书>>).到了元代的龙笛,已与今天的6孔竹笛完全一致.至此.笛与箫的概念已基本澄清:横吹为笛,竖吹为箫.



巴乌为云南地区彝、苗、哈尼等少数民族使用的单簧吹管乐器,规格可分为高音、中音、低音巴乌三种。高音、中音巴乌,管长30厘米-50厘米、内径0.8厘米~1.4厘米,低音巴乌管长60厘米-80厘米、内径1.6厘米-2厘米。在距封闭端1.5厘米-2厘米的管壁上,开有一个长方形吹孔,孔长2.4厘米一3厘米、孔宽0.7厘米-l厘米。将吹孔四周边缘削平,用蜂蜡粘贴上一枚铜刺簧片。吹孔的大小多据簧框大小而定, 一般应略小于簧框。为保护簧舌,常用两根细竹棍镶在簧框两侧,只留一条缝隙作为吹孔。也有的用细竹蔑皮编织成一个保护簧舌的活动环套,吹奏时将其移开。管身上开有八个(前七后一)圆形按音孔。横吹的巴乌,音孔与吹孔不在一条直线上,而呈45度角。还有的巴乌在尾端开有尾音孔。簧片是巴乌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最早都使用竹制簧片,后来才改进为用黄铜(62或68乐器铜)制作,也可用合金铜、磷铜或炮弹铜壳制作。铜制簧片的厚度尤为重要,不应超过0.03厘米,厚者一定要用锤锻薄。将铜片剪成长2.5厘米、宽o.8厘米的长方形坯片,然后用锋利的尖刀在其上—刻出锐三角形簧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