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清音

哪部佛经讲的“三千大千世界”?
1个回答2024-01-24 16:04
佛子必看之起世经讲到了“三千大千世界”。
这个经讲的是佛法世界的世界的构造组成,应该是学佛的人必看之书,这个经书也很通俗,文句也不是很古奥,容易看懂。
依《世记经》的记载:
"如一日月周行四天下,光明所照。如是千世界,千世界中有千日月、千须弥山王、四千天下……千四天王、千忉利天、千焰摩天、千兜率天、千化自在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天,是为小千世界。如一小千世界,尔所小千千世界,是为中千世界。如一中千世界,尔所中千千世界,是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世界周匝成败,众生所居,名一佛刹。"
此处指出一个小千世界含一千个太阳系;中千世界含一百万个太阳系;一个大千世界含十亿个太阳系,如是为一佛刹。
  诸比丘。此三千大千世界。同时成立。同时成已而复散坏。同时坏已而复还立。同时立已而得安住。如是世界。周遍烧已。名为散坏。周遍起已。名为成立。周遍住已。名为安住。是为无畏一佛刹土众生所居。
佛教中的“三千大千世界”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3-26 15:50
无法计算多少
佛教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
1个回答2024-01-29 08:46
【三千大千世界】

古代印度人的宇宙观。又名三千世界、一大三千大千界或一大三千世界。指由小、中、大等三种‘千世界’所成的世界。《俱舍论》卷十一(大正29.61a):‘四大洲日月,苏迷卢欲天,梵世各一千,名一小千界,此小伍销千千倍,说名一中千,此千倍大千,皆同一成坏。’以须弥山为中心,上自色界初禅,下至大地底下的风轮,其间包括四大洲、日、月、欲界六天及色界梵世天等为一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名一小千世界。

《长阿含经》卷十八谓:一小千世界中有千日月、千须弥山王、四千天下、四千大天下、四千海水、四千大海、四千龙、四千大龙、四千金翅鸟、四千大金翅鸟、四千恶道、四千大恶道、四千王、四千大王、七千大树、八千大泥■、十千大山、千阎罗王、千四天王、千忉利天、千焰摩天、千兜率天、千化自在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天。

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一中千世界有百万日月、百万须弥山、百万四天下、百万六欲天、百万初禅天和千个二禅天。中千世界一千个,称为大千世界。一大千世界中有百亿日月、百亿须弥山、百亿四天下、百亿六欲天、百亿初禅天、百亿二禅天及一千个三禅天。据经典所述,此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所化之土,故又称一佛国。

上述由小千、中千辗转集成的大千世界,谓之‘三千世界’,或‘三千大千世界’。是单指由小、中、大三个‘千世界’而言,并不是指三千个大千世界。

如以近代之世界观来衡量,三千大千世界略如下表:

  太阳系X1000=小千世界

  小千世界X1000=中千世界

  中千世界X1000=大千世界(亦即三千大千世界)

此外,根据近人的推算,此三千大千世界实际上应是指十亿,而不是百亿个世界。

附:《显扬圣教论》卷一(摘录)

三千世界者:(一)小千世界,(二)中千世界,(三)大千世界。谓一日月之所照临,名一世界。如是千世界中,有千日月,千苏迷卢山王,千南赡部洲,千东毗提诃洲,千西瞿陀尼洲,千北拘卢洲,千四大王众天,千三十三天,千夜摩天,千睹史多天,千乐化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世天,合名第一小千世界。复千小千世界,名为第二中千世界。复千中千世界,名为第三大千世界。问:何因缘故,小千世界,名为卑小?答:犹如特牛,断去两角。以缺减故,名为卑小。如是梵世以下,其中所有千世界,不如上地,故名卑小。如是三千世界,三灾所坏,谓火水风灾。

以下录自:宣化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第1册第111页

天上的时间:

人间五十年,为四天王天一昼夜。人间一百年,为忉利天一昼夜。人间二百年,为夜摩天一昼夜。人间四百年,为兜率天一昼夜。人间八百年,为化乐天一昼夜。人间一千六百年,为他化自在天一昼夜。

天人的寿命:

四王天人寿为五百岁(以本天时间为标准)。忉利天人寿为千岁。夜摩天人寿为二千岁。兜率天人寿为四千岁。化乐天人寿为八千岁。他化自在天人寿为一万六千岁。

天人的身长:

四王天人的身长半里。忉利天人的身长一里。夜摩天人的身长一里半。兜率天人的身长二里。化乐天人的身长二里半。他化自在天人的身长三里。

天衣的重量:

四王腔做游天衣十二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忉利天衣六铢。夜摩天衣三铢。兜率天衣一铢半。化乐天衣一铢。他化自在天衣半铢。

色胡穗界十八天的天人身长及寿命:

第一天梵众天身长半小由旬(二十里),天寿半小劫(八万三千九百九十岁)。第二天梵辅天身长一小由旬,天寿一小劫。第三天大梵天身长一由旬半,天寿一劫半。其余诸天以此为标准,依次类推。

无色界四天:

此界无身体,只有思想,可是有寿命:第一天空无边天寿为二万大劫,其余三天为四万、八万、十六万大劫。
身如明月内千里,身如清月内千里。它的意思是?
1个回答2024-04-06 20:26
  江南柳
张先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此调即双调的《忆江南》。词中写的是别情,调名“江南柳”兼关题意。通首作女子口吻。
此为送别词。词中未具体刻画送别情事,而是通过古今别情来衬托一己别情,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将别情抒写得极为深挚。全词语言素朴明快,情调清新健康,风格别具特色。

起首一句从别路写起。隋炀帝开通济渠,河渠旁筑御道,栽种柳树,是为“隋堤”。“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两句是说:这是一个水陆交通要道,成日里不知有多少车马大路上来往,扬起“路尘”;不知有多少船只扬帆东下,随波逐流;也不知有多少人长堤上折柳送别,以寄深情。“隋堤”是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波急”与“路尘轻”分写水陆行程,暗示离别,寄有别情。一个“远”字,既刻画出别者长路漫漫的旅愁,又刻画送者依依目送的情态。这二句着重从眼前、从水陆两路,横向地展开送别图景;第三句则着重从古往今来,纵向地展示送别情事。一个“多”字,几乎将古今天下此中人事全都囊括。正因为别情是如此普遍,也就容易唤起“见人分袂亦愁生”的感受了。末句以“何况”二字造成递进,突出个人眼前的离别情事。以上,词人没有具体写到个人送别情事,只客观叙写普遍的离情,只是“亦愁生”中才微露主观情感。
佛教的大千世界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28 07:26
在梵语中,“世界”一词原来含有时间与空间的双重意义。《楞严经》说:“世为迁流,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在为世。”这同现代物理学中相对论所提出的“四维空间”很相似。相对论认为:物理空间加上时间,即构成“四维空间”。不过,“世界”一词在具体运用时,偏重“界”,即空间的意义。 我们形容丰富多彩的世态人情时,以“大千世界”称之。“大千世界”一词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简称。佛教认为,以须弥山为中心,以铁围山为外廓,在同一日月照耀下的这一个空间,便是一个小世界。这中间,有四大部洲,洲与洲之间山海回环。积一千个小世界,称为“小千世界”;积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个“中千世界”;积一千个“中千世界”,称为“大千世界”。 佛祖之启示“一尘含数刹”,从剖析学的角度揭示了宇宙之本象。
佛法一千个为什么的法师叫什么名字?
1个回答2024-01-21 02:34
佛菩萨、阿罗汉这都是圣人,“圣”就是觉悟。真正觉悟,真正把身放下了,不再执着身是我,不再有对立了,真正肯定了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法跟自己是一体,一体哪有分别?!
  一体,相不一样,在我们一身就可以能看到的,眼睛的相跟耳朵的相不一样,作用也不一样,但是它是一体,一体就不能有分别;舌头跟牙齿是一体,相不一样,你有没有自己牙齿咬破舌头的这种事情?很多人都有;你问我,我也有,不止一次。牙齿不小心把舌头咬破了,舌头有没有抗议?有没有跟牙齿算账要报复?这没有。为什么?一体。
  海贤老和尚冤枉受别人指责,收电费的人还打了他两个耳光,吐了他一脸唾沫,他有没有怨恨?没有,别人看到打抱不平,老和尚说忍忍,没事,忍者自安。老和尚知道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无论用什么恶劣的态度对他,不会发脾气,不会记在心上,没有怨恨。尤其在现在这个时代,《无量寿经》上,佛都劝我们,人造了错事情,特别是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情,一定要知道他的“先人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没有人教他,他才会犯这种错误。要原谅他,不能记恨在心,这是对的。
  【解】十号者:一如来、二应供、三正遍知、四明行足、五善逝、六世间解、七无上士、八调御丈夫、九天人师、十佛。
  “如来”意思很深。《金刚经》上说的,“如来者,诸法如意”。诸佛是一切法,一切万法。“如”是什么?真如。一切法哪一法不是真如?!“诸法如意”,那要知道“诸法如意”,诸法就平等了,诸法没有高下。就事上来说佛法里有解释,“如来者,今佛如古佛之再来”,这从事上说的。我们对古佛尊重,对今佛就要跟对古佛一样的尊重,不能有分别。
  第二“应供”。“应供”是应该接受供养,为什么?佛是无上福田。供养佛,福报大了,这是真正的福田、无上福田。你要想修福,你要供养佛。
  所以诸菩萨他们最喜欢的两桩事情:一个是供佛,一个是闻法。供佛增福慧,闻法长智慧,你看福、慧双修,菩萨给我们表法,菩萨给我们做榜样。
  我们要想自己多福多智慧,你就要懂得供养。财供养得财富,法供养得聪明智慧,无畏供养得健康长寿,这三样东西都想要,那你就拼命修,真干。
  供佛是福田,还得要供养贫穷的人、供养残疾的人、供养愚痴的人,看到人家在苦难边上,只要看到的,尽心尽力的帮助他,这就对了,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为什么?这些人跟我同一体。这些人不是别人,本来是佛。这种供养当中会有恭敬心,不敢小看他、不敢轻慢他,这福报就更大了。我们完全是在平等的地位上。
  第三“正遍知”。这是自性智慧现前,自性里头本具的智慧。“遍”,无所不知。这个“知”是正确的,不是错误的、不是偏见、不是邪见,正知正见,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什么时候现前?明心见性,大彻大悟的时候就现前。
  第四“明行足”。“明”是智慧。“行”是行为。行为包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足”是圆满。智慧圆满,德行圆满,这是赞叹佛的。智慧、德行都圆满,“足”就是圆满,满足了。
  第五个德号叫“善逝”。“善逝”两个字的意思很深,也是妙极了。“善”是好到极处,无论他的思想、他的言语、他的行为,显示在教化众生。“善”,中国人讲“止于至善”。“逝”是什么意思?一尘不染。也就是说,他的善心善行,完全是从自性露出来的,这里头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着。妄想,生灭全部没有了,这叫“逝”。大乘教里常说的,“无作而作。作而无作”,“无作”是逝,“作”是善。他作不作?作,虽作,一尘不染。心里头没有起心动念,等于没作;没作,真作。作跟没作没有两样,这个境界高,叫不着相。
  第六“世间解”。世间之事,六道、十法界他全知道。过去、现在、未来,这些科学都不承认,科学说这些话都是赞美之词,不是真的,世间哪里会有这种人?不相信。这就是科学的精神一定拿证据来,没有证据不能接受。
  佛教有没有证据。有证据。这个证据你拿不到,证据是什么?禅定。你没有入定,你怎么知道定中境界;而且禅定深广层次是无尽的,《华严经》上给我们排的等级就五十二个。五十二个菩萨的等级是定功浅深不相同,从初信、二信、三信到等觉、妙觉,妙觉圆满,五十二个阶级。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上面等觉、妙觉,明显说出来,定功浅深五十二个等级。
千佛山有传说吗?
1个回答2024-05-29 20:35
舜耕历山
  舜即上古五帝之一有虞氏。《史记》载:“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相传舜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后来舜继尧之位成为上古五帝之一。
历山铁锁
  历山,今又称千佛山。传说很久以前,山上有把古铁锁,粗如人臂,绕其峰两周。为什么呢?原来历山原本是一座海上仙山,在山上居住的仙人生性好动,总是带着这山东游西逛,惹得海神大为不悦,暗用铁锁将山锁住。谁料一日铁锁被挣断,那座山便飞落此处,但一把断锁却依然系于峰上。唐代文献记载了舜井附近一名历山的大石上有铁索,后民间附会为千佛山。
千年等待佛教故事出自哪里
1个回答2024-02-14 20:12
阿难说:我愿化身石桥,受那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只求她从桥上经过。

出处大概是佛家的四大爱情故事之——千年等待。

有个年轻美丽的女孩,出身豪门,家产丰厚,又多才多艺,日子过得很好。

媒婆也快把她家的门槛给踩烂了,但她一直不想结婚,因为她觉得还没见到她真正想要嫁的那个男孩。

直到有一天,她去一个庙会散心,于万千拥挤的人群中,看见了一个年轻的男人,不用多说什么,反正女孩觉得那个男人就是她苦苦等待的结果了。

可惜,庙会太挤了, 她无法走到那个男人的身边,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那个男人消失在人群中。

后来的两年里,女孩四处去寻找那个男人,但这人就像蒸发了一
千金归来里长清是谁演的
1个回答2023-04-19 21:12
李沁。。。。
为什么三千佛名忏有好几个重复的佛名?
1个回答2022-12-13 07:34
人还有重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