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论忠孝仁义相声

郭德纲给儿子的忠告
1个回答2024-02-02 02:43

郭德纲给儿子的忠告

第一句

人多的时候训你,是做给别人看的,你别往心里去,没人的时候跟你说的话,你千万要记住。

第二句

受到别人欺负就打回来打赢了爸爸有赏。

第三句

集体里跟着走别冒尖儿,别掉队但心里要有自己的想法。

第四句

遇到危险时保命可以不顾任何规则。

第五句

远离品行不端的学生跟对人很重要。

第六句

学阳谋立身学阴谋防身。

第七句

可以不上学,但不可以不读书不上学要把,家里的书好好读。

郭德纲说三个不孝子的那段相声叫啥
1个回答2024-02-27 04:55
是传统相声《化蜡扦》

历史方面团队成员:一杯酒鬼
希望以上答案对你有所帮助!
郭德纲 论梦 相声词
1个回答2022-11-27 19:36
这个版本的不好听,
郭德纲给儿子的七个忠告?
1个回答2024-02-07 09:06

郭德纲告诉郭麒麟的七个忠告不能忘本不能欺负人要学会尊重包容理解要善良

谁能给我一个关于“仁孝忠爱”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8 15:23
夏朝的末代皇帝。单名叫做癸的。因为他最喜欢多杀人。所以人家把他一个谥法。叫做桀的。他的做人是非常的暴虐。并且灭除了道德。专凭着一己的主意作威作福。对着上天说出种种的妄言妄语来诬蔑。对着自己所属的诸侯国里。流毒横行到极点。倘然有人去劝阻他的。他必定拿来处死。那时候有一个大忠臣。叫关龙逢。进了一番劝谏的话。说道。古来的皇帝。爱惜百姓。节省自己用度。所以能够长久做着国里的君主。现在你君王的用度没有限制。杀人不眨眼。天下的人心已经不向你了。那天命自然也不保佑你。这国家的灭亡是很容易的了。你何不稍稍改过一些呢。桀王不肯听他。关龙逢立着不肯出去。桀王大大的生了气。就把他杀死了。
谁能给我一个关于“仁孝忠爱”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16:59
《弟子规》读本—关于忠、孝、仁、义的小故事忠—绍兴人周某,被贼劫到湖州,为首的贼头很凶残。一天 ,有一条狗便秘在地上,贼头大怒,便要把他自己所养的狗都杀掉。到最后有一条黑狗,哀号着像要乞求免杀的样子。周和贼头像处很好,就竭力请求不要杀了这条黑狗,贼头答应了,周便把这条黑狗寄养在其他地方。住了几个月后,周从贼窝中逃出,黑狗也随他一起逃出,到了德清,睡在一所枯庙中。到了傍晚,狗忽然登他的床。周惊醒,听见户外有人切切耳语,知道招贼了,这些贼是图才害命。周于是夺门而出,看见几个人拿着兵刃,黑狗猛烈撕咬贼人,周才得以幸免于难。后来绕道回绍兴的路上,大风把他们乘坐的船刮翻,周掉进水中,大黑狗也跳进水中,叼住他的衣服把他托到岸边,周又一次得以不死。
光绪元年,有人在杭州城隍山看见了周,那条狗也还活着。
谁能给我一个关于“仁孝忠爱”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01:12
 《弟子规》读本—关于忠、孝、仁、义的小故事忠—绍兴人周某,被贼劫到湖州,为首的贼头很凶残。一天 ,有一条狗便秘在地上,贼头大怒,便要把他自己所养的狗都杀掉。到最后有一条黑狗,哀号着像要乞求免杀的样子。周和贼头像处很好,就竭力请求不要杀了这条黑狗,贼头答应了,周便把这条黑狗寄养在其他地方。住了几个月后,周从贼窝中逃出,黑狗也随他一起逃出,到了德清,睡在一所枯庙中。到了傍晚,狗忽然登他的床。周惊醒,听见户外有人切切耳语,知道招贼了,这些贼是图才害命。周于是夺门而出,看见几个人拿着兵刃,黑狗猛烈撕咬贼人,周才得以幸免于难。后来绕道回绍兴的路上,大风把他们乘坐的船刮翻,周掉进水中,大黑狗也跳进水中,叼住他的衣服把他托到岸边,周又一次得以不死。

光绪元年,有人在杭州城隍山看见了周,那条狗也还活着。
求郭德纲的与于谦说得论梦
1个回答2022-11-07 23:11
把分加了我马上发给你
郭德纲朋友论台词
1个回答2024-02-08 01:02
这是其中一个:

相声《朋友谱》

乙 我们说相声的,什么都得研究。

甲 对啦,什么都得研究。

乙 什么都得知道。

甲 您就不用拿别的说,就连这个社会人情都得知道。

乙 噢!还得知道社会人情哪?

甲 当然啦!过去呀,一般人都说,“交朋友得掌住了眼睛!”

乙 为什么呢?

甲 好辨别哪路人不可交哇!

乙 这还能分得出来吗?

甲 你看看。

乙 我认为什么人都可交。

甲 没有的话。

乙 怎么?

甲 有这么几种人不可交。

乙 你说说都是干什么的?

甲 干什么的不能说。

乙 怎么?

甲 我就说有这么一种人。

乙 哪种人?

甲 坐电车往里挤,这种人交不得!

乙 我反对这句话,坐电车往里挤的人不可交;要照你这么一说,电车里边都没人啦!都堵着门儿站着,出了危险谁负责啊?

甲 啊!有你这么一说。

乙 啊!还是的!

甲 可这往里挤跟往里挤的情形不一样。

乙 怎么不一样?

甲 比方说,有四位一块儿玩儿去。大哥:“喂!兄弟有事吧?”

乙 “没有哇!”

甲 “真哇!”

乙 “哪儿去?”

甲 “走,咱们城里一块儿玩儿去。”

乙 “走吧!”

甲 “坐电车吧?”

乙 “好。”

甲 “来!你们都站在我后边。”

乙 干吗都站在他后边?

甲 他站在头里。四个人坐电车,站在头里这位准不买票。

乙 我不信。

甲 嗨,你不信,你琢磨这个理儿呀!

乙 怎么琢磨呀?

甲 现在电车里人多少?

乙 人多呀!

甲 人多不要紧,这位在家没事儿净练功夫。

乙 练什么功夫?

甲 专门练挤。

乙 能挤!

甲 不管电车上有多少人,他一挤就进去。这电车不是仨门吗?他站当间儿这个。

乙 干吗站当间儿这个呢?

甲 这门不是宽好上嘛!

乙 啊!

甲 “你们都站好,站我后边。”电车来了,一开门,人还没下完哪,他就上去了。往里一挤:“借光!借光!借光!借光!”

乙 哪儿去啦?

甲 他里边呆着去啦。

乙 那几位哪?

甲 这几位哪儿练过那功夫!

乙 没有哇!

甲 都守着卖票这儿站着。电车一开呀,他叫开卖票的啦。

乙 怎么叫?

甲 “卖票的!”

乙 干吗?

甲 “喂,过来!我们有四个人,我买四张票!”

乙 啊!他真讲外面儿,要买四张票。

甲 他倒不是要买四张票。

乙 什么意思?

甲 他是告诉门口那几位哪。

乙 啊?

甲 你想啊,人多,他离着门口远,卖票的挤得过去吗?明知道,可他偏喊。他一喊,门口那几位就得掏腰包。

乙 噢!这招儿可真绝啊!

甲 这几位兜里有零的,能让他买吗?

乙 不能。

甲 “得了,大哥,你喊什么呀,四分钱还叫你买干吗呀?我买啦!”

乙 咦!

甲 绕着他不花钱,还落了个好人儿。

乙 噢!他老占便宜。

甲 老占便宜。

乙 啊!

甲 他也有倒霉的时候!

乙 他什么时候倒霉呀?

甲 多会儿挤过了劲儿,他就会倒霉啦。

乙 挤过了劲儿?

甲 有一回他挤过了劲儿啦,“借光!借光!借光!”哎呀,嗬!

乙 他哪儿去啦?

甲 他挤到那后门儿去啦。

乙 噢!那边儿去啦。

甲 那边儿那个门儿也有个卖票的。

乙 是呀!

甲 那个卖票的站在他后边儿,他没看见。电车一开,他叫喊卖票的:“卖票的!”

乙 嗯!

甲 身后那个搭碴儿啦:“买几个?”

乙 哟!哟哟哟哟……

甲 “啊?”

乙 怎么的?

甲 他回头一看:“干吗?”“你不是买票吗?”

乙 是呀!

甲 “买票吧!”

乙 啊!

甲 “我从那个门儿上来的。”

乙 啊!

甲 “嗯!这个门儿一样卖呀!”

乙 对呀!

甲 “你买几个?”“你干吗的?”“我卖票的!”你卖票的?你有证明吗?”

乙 咦,好嘛!

甲 四分钱挤得胡说八道。

乙 挤得胡说。

甲 你说这叫什么人儿啊?
乙 这路朋友不可交,爱取巧。

甲 还有一种人更不能交。

乙 哪种人?

甲 到饭馆儿吃完饭,漱口。

乙 这咱人怎么啦?

甲 交不得。

乙 我对你这个说法有意见。

甲 怎么的?

乙 讲卫生,哪有吃饭不漱口的!

甲 那漱口跟漱口不一样。

乙 怎么不一样?

甲 你知道什么时候漱口啊?

乙 什么时候?

甲 几位往馆子一坐,饭菜都吃完啦。

乙 嗯!

甲 嗽口。他这个漱口跟别人不一样。

乙 怎么不一样?

甲 别人吃完饭就漱口。

乙 是呀。

甲 他不,他喝汤,馆子都有这个规矩,最后送碗清汤。

乙 敬碗清汤。

甲 他呀,喝起汤来就没完。

乙 咦!喜欢喝汤!

甲 那倒不见得.他为磨蹭时间!

乙 干吗?

甲 好不给钱。

乙 嘿!好机灵。

甲 最后这碗汤,他死气白赖地喝(做喝汤的样子):“嗯!这汤不错呀!”

乙 噢!夸上啦。

甲 “味素不少。这汤多少钱?”

乙 啊!

甲 人家堂倌过来啦:“这汤不要钱。”“啊,不要钱。这么好喝不要钱?”

乙 不要钱。

甲 “冲这汤明儿个还来!”

乙 吃饭来?

甲 光喝汤!

乙 啊?

甲 嗯,那就要钱啦!

乙 多新鲜哪!

甲 有上馆子光渴汤的吗?

乙 人家也不让喝呀!

甲 一看到时候啦,这几位擦完脸漱完口啦:“算帐吧!”

乙 算帐。

甲 人家早就算好啦,堂倌把发票拿过来:“您几位一共吃了九块三。”

乙 还真不多。

甲 这九块三说完啦,这几位都掏钱。

乙 抢着给。

甲 他不掏钱。

乙 他干吗呀?

甲 他漱口。

乙 这会儿他漱口?

甲 早也不漱口,晚也不漱口,单等这节骨眼儿漱口。

乙 噢!

甲 人家掏钱,他把漱口水抄过来啦。

乙 干吗呀?

甲 (做漱口动作)“嗯!……”

乙 漱口?

甲 漱口。

乙 嗯!

甲 人家那儿掏钱,他跟人家比划。

乙 怎么比划?

甲 “嗯……嗯……嗯……”(用手比划)

乙 这是怎么回事儿呀?

甲 这是说话哪。

乙 哟!这是说什么哪?

甲 说“咱们吃的这个饭钱您呀别给,您呀也别给,这个饭钱我呀……”

乙 噢,他给啦。

甲 他也不给!

乙 那这钱谁给哪?

甲 都不给,那就柜上候吧!

乙 柜上认识他吗?

甲 这几位把钱给完啦,给了十块。“少点儿呀!”“不少,谢谢您啦。七角小柜!”“谢——”

乙 喊完走啦。

甲 他漱口水也吐啦。

乙 噢!

甲 (吐水)“你怎么又给啦?”

乙 怎么又给啦?

甲 可不人家又给啦,吃完饭他那儿漱口,人家还不给!

乙 对呀!

甲 噢!吃完饭都跟他学。

乙 不掏钱。

甲 全不掏钱?都站在那儿漱口,四位吃完了,全都站在那儿(学漱口)“嘿……”跑堂的一看:这是干吗呀?

乙 干吗呀?

甲 这是练功夫哪,怎么着?

乙 有练这功夫的吗?

甲 这好看吗?

乙 不受瞧!

甲 人家给完钱,他还有理哪!

乙 有什么理?

甲 他还问人家哪!

乙 怎么问?

甲 “兄弟!”

乙 啊?

甲 “谁给的钱?”这位说:“我给的。”

乙 对呀!

甲 “你不对呀!”

乙 嗯?

甲 给钱的这位一听:我怎么这么倒霉哪。

乙 说的是啊!

甲 “我把钱给完啦,我怎么还不对呢?”“你觉着你给完钱你有理啦?这十块钱应该我给,干吗你又给啦?你说,你认打认罚?”

乙 啊?

甲 你说请客这位多倒霉。

乙 真倒霉!

甲 这位说:“大哥!我认打怎么样?”“认打,我揍你一顿!”“我认罚哪?”“认罚,晚上在这儿再罚你一顿!”

乙 好嘛!

甲 吃人家一顿,又罚人家一顿!

乙 里外里两顿。

甲 你说这叫什么人?

乙 真机灵啊。

甲 好嘛!头一回吃饭漱口,行!

乙 混过去啦!

甲 第二回漱口,还行!

乙 糊弄过去啦!

甲 第三回……
乙 啊?

甲 人家也明白啦。

乙 谁也不傻。

甲 下回吃饭人家不找他啦。

乙 噢!躲着他啦。

甲 你猜怎么着?

乙 啊?

甲 你不是不找他吗?

乙 是啊!

甲 他会找你。

乙 他哪儿找去?

甲 这几位常上哪儿去他都知道。

乙 他怎么办呢?

甲 他老早起来,到胡同口等着去。

乙 白等。

甲 那几位今天出门儿。大伙儿一瞧,没他。这位说啦:“没他,今儿我请客。”“好,走吧!”

乙 行啦,这回没他啦。

甲 刚一进胡同,他从里边钻出来啦:“哪儿去?”

乙 怎么办?

甲 “我们没事儿!我们吃电影去!”“吃电影?像话吗?我知道你们吃饭去。连吃你们三顿没掏钱啦,你们就躲着我。你们交朋友不地道。今儿个跟我走,我请客。我要不请客,我是王八蛋,你们要不扰我,你们是骂我八辈祖宗!”

乙 嗬!真心请客,走吧!

甲 走吧!谁去谁倒霉。他心眼儿可多啦!哪个馆子大,他带到哪个馆子。一进门伙计过来招待:“几位楼上请!”“楼上二号!”这几位往那儿一坐,他头一个叫菜。告诉伙计:“三四块钱一个的菜来它十个;酒,来白酒、啤酒、白兰地!饭菜一块儿上!去吧!”

乙 嗬!这一顿可解馋,大吃一顿!

甲 有两位真高兴:“这一顿不赖!”有一位害怕,心里的话:“他有钱吗?吃完再说呗!”

乙 那可不吃完再说吧。

甲 每天他吃饭不喝酒,今天连吃带喝!三杯白兰地一入肚,再一瞧他那模样,脑袋都绿啦,“哈喇子”也流下来啦,舌头也短啦,拿镜子一照,都不认得自个儿啦。

乙 怎么啦?

甲 怎么啦?都脱相啦!一边喝一边还说哪:“我告诉你们!我连吃你们三顿饭,你们就躲着我,交朋友都让我伤心啦!吃饭不给钱!你们打听打听,我是那种人吗?”

乙 他呀?

甲 他是那种人。“我告诉你们,今儿这顿饭我请客。怕你们给钱,一进门我就存了两千块!”

乙 嗬!

甲 这位一听存两千块,赶紧把跑堂的叫来:“我们那位是在你们柜上存两千块吗?”跑堂的说:“我不知道,我给问问去!”噔噔噔跑楼下问柜房先生:“楼上那四位是在这儿存两千块吗?”先生说:“啊?我不知道啊!我告诉你,在工作当中别闹着玩儿!”“人家客人叫问的!”“来!我查查帐。”把帐本子拿过来翻了足有八遍。

乙 有吗?

甲 他根本没存,哪儿能有。先生说:“你赶紧上楼上问问,可能记错了吧?”跑堂的到楼上:“您哪位存两千块钱?”这会儿他站起来,晃晃悠悠的:“我在你们这儿存两千块!”跑堂的说:“您记错了吧?”“没有!那哪儿能错!我这两千块没有啦?”“您交给谁啦?”“我交给你啦!”跑堂的的一愣:“哟!您多会儿交给我的?”这时他上前,啪!就给人家一个大嘴巴。

乙 打上啦!

甲 这一巴掌没打上,别人再找他可没影儿啦!

乙 哪儿去啦?

甲 桌子底下去啦!

乙 溜桌啦!

甲 这几位一瞧,又倒霉一顿。

乙 这主意真高!

甲 气得那几位饭也不吃啦,酒也不喝啦。“行,我算认识你啦!你不信你看他兜里,一个子儿也不会有!”他算真有办法!“算帐,多少钱我给!”伙计一算帐:四十八块五。

乙 怎么那么多?

甲 光菜钱就四十块!“行啦,下回我再出门儿,我是他孙子!你们二位把他架下来!伙计,找辆三轮儿去!”

乙 雇车干吗?

甲 把他老人家送家去。二位往下架他,他还不老实哪:“你别管我,跟他没完,明儿我非给他封门不可!”

乙 嗬!他那么大势力!

甲 到门口儿把三轮儿叫过来。三轮儿车夫问:“哪儿去?”“XX胡同,XX号。多少钱?”“您给四角吧!”“我给一块。”“您干吗给一块哪?”“多给你六角。我们这位喝醉啦,道上你小心点儿,别摔了他。给你一块!”这工夫让他看见啦!“你别管,跟他没完。”“别没完啦!上车!蹬走!”

乙 行啦,这回走啦。

甲 他在车上直回头,还没完哪!
乙 还不算完?

甲 不是没完,是看看那几位拐弯儿没有。

乙 要拐弯儿哪?

甲 看不见那几位啦,他乐啦。他这一乐不要紧,把蹬三轮的吓了一跳。

乙 怎么?

甲 蹬三轮的不知道,他在车上噗哧一笑,把蹬三轮的吓一跳:“哟!您怎么啦?”“站住!”“您不是回家吗?”“啊!我回家?我家在云南,你给我拉云南去吧!”“那哪儿行!”说着下了车:“给你多少钱?”“给我一块。”“哎哟!你要造反!从那儿到这儿你要一块?”“那怎么办呢?”“给我弄领先角!你拿两角吧!”

乙 嗬!你这儿拐八角!

甲 足吃一顿饭没给钱,还拐八角走!你说这是什么朋友?这人能交吗?

乙 不能交!

甲 吓得那几位连门儿都不敢出啦!

乙 这回他没主意啦。

甲 他还有主意!他还上家找你去。

乙 噢1

甲 这几位家在哪儿住他知道。

乙 知道。

甲 好嘛,到你门口他不进门。

乙 干吗呀?

甲 他先瞧烟筒。

乙 瞧烟筒?

甲 烟筒冒烟正冲,他不进去。

乙 怎么呀?

甲 里边做饭哪!

甲 他等多会儿烟筒一冒白烟儿,他进去了。

乙 干吗呀?

甲 饭熟啦!

乙 嘿!他真有研究!

甲 到门口一瞧,烟筒冒黑烟,他玩儿去啦!

乙 玩儿去啦1

甲 转了三圈,回来一瞧,这烟筒冒白烟啦,里边饭也做好啦,菜也炒得啦,拿起筷子刚要吃,他一推门进去啦。

乙 进去啦!

甲 “呀嗬!巧哇!”

乙 巧?

甲 能不巧吗?

乙 怎么?

甲 他在门口站四个钟头啦。

乙 哎哟!他等一早晨啦!

甲 这吃饭没有不让人的。

乙 都让人。

甲 “大哥来啦,一块儿吃吧!”“哎,不客气。”吃一顿。像那下回就别去啦;下回再去人家会假让,不是真让。

乙 什么叫真让呀!

甲 这位一瞧:“哎哟!大哥来啦!上炕吃点儿吧?”“不,不!我不吃!”“看你这是干吗?”“不,不,我偏过啦!”“哎!你这是干吗?来!坐这儿吃得啦!”这叫真让。

乙 噢!真让你。

甲 第二天人家假让。

乙 噢,假让?

甲 这假让听得出来。

乙 您学学!

甲 他一进门,人家这位就说话啦:“大哥来啦!哈哈!您吃了吧?”

乙 哎!这可坏啦,干到这儿啦!

甲 瞧这话多损哪!“你吃了吧?”就你再机灵,冷不丁的,你也回答不上这句话!

乙 没词儿!

甲 好!这位回答得非常恰当。

乙 怎么回答的?

甲 “啊!大哥你吃了吧?”“啊!我不忙!”

乙 噢,他不忙!

甲 哎,他不忙!

乙 他这意思是……

甲 这意思是我呆会儿再吃!

乙 噢!

甲 他走啦。这位一琢磨:“哎哟!”

乙 憋气!

甲 “有点儿意思!”

乙 说的是哪!

甲 “假让他也吃我一顿,看他明儿还来不来?”

乙 不能来了!

甲 第三天哪?

乙 啊?

甲 又去啦!

乙 又去啦!

甲 又这个时候,到那儿一拉门儿:“哎哟,巧啊!”

乙 巧!

甲 这位……

乙 言语啦?

甲 没理他。

乙 没理他?

甲 这位也损点儿。

乙 怎么?

甲 端着饭碗,拿着筷子瞅他乐。

乙 瞅他乐?

甲 “哈!哈哈!哈哈哈!……”

乙 这是乐哪吗?

甲 这个!这比骂街还难受哪!

乙 哎哟!不好听。

甲 不理他。

乙 啊!

甲 你不是不理他吗?

乙 是呀。

甲 他会理你。

乙 他怎么理?

甲 站那儿冲你“搭咕”!

乙 说什么呀?

甲 “兄弟!”

乙 啊?

甲 “乐什么?哈哈!这米还挺白呀!多钱一斤买的?”把那位都气糊涂啦:“一毛二!”

乙 一毛二?

甲 “别闹啦!”

乙 啊?

甲 “我昨天买的一毛六,也没这米白。大半是这米捂了吧?”“废话!买米买捂的?不捂?”“没的话!不捂有味儿?捂啦!”“要是不信,你尝尝!”

乙 啊?

甲 他尝尝!好,拿起碗来就吃(含饭说话):“嗯,你还别说……”

乙 怎么这味儿呢?

甲 那饭在嘴里还没咽哪!

乙 噢!还含着哪!

甲 “嗯,这米是没捂。没捂是没捂,这饭焖得有毛病。”“什么毛病?”“太淡啦!”“你光吃饭还不淡吗?”“再来点儿菜!”

乙 怎么着?

甲 又一顿。

乙 好嘛!

甲 又对付人家一顿。

乙 真机灵。

甲 他真有两下子。把这位气坏啦。这位心里话:看他明儿还来不!

乙 不能来啦!

甲 明儿个再来,我再让他吃上,就算我赞成他一辈子。

乙 对!

甲 像那个你就别再去啦!

乙 别去啦。

甲 又去啦!

乙 又去啦?

甲 到门口一拉门:“哎呀!巧哇!”

乙 真气人!

甲 你猜这位说什么?

乙 说什么?

甲 “啊!是巧哇!你天天这时候来嘛!大哥,对不起!今天这饭我焖少啦,我不让你啦!”

乙 完啦!这话多厉害,没台阶。

甲 “我不让你啦!”你猜他说什么?

乙 说什么?

甲 “不让我啦!咱们是这个交情吗?噢!不让我我就不吃啦?哎,弟妹拿碗!”

乙 嗯!

甲 他又一顿!

乙 又一顿!

忠、孝、仁、义、道、德为何意?
2个回答2022-08-19 02:45
忠 为忠诚 孝为 孝顺 仁 为仁义 道 为道理 德 为道德。 是中国古代所奉行的原则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