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桐乡大鼓

嘉兴桐乡有什么神话故事或者古老传说
1个回答2024-01-31 03:05

流传于乌镇的传说南朝梁武帝的儿子名萧统,就是昭明太子。   萧统刚生下时,右手紧捏拳头,不能伸直,东宫娘娘以及宫女都没法掰开,梁武帝为此十分担忧。有位大臣说:“皇上何不张榜招名医诊治呢?”梁武帝觉得有理,就张榜招贤:谁能掰开太子的手,太子就拜他为师。   沈约见了榜文,就揭榜前去一试。他捧起太子的手,轻轻一掰就分开了。梁武帝十分高兴,就赐封沈约为太子的老师,专门教太子读书。沈约是乌程人。他的先人墓就在乌镇河西十景塘附近。沈约每年清明总要返乡扫墓,并要求守墓几月,梁武帝怕儿子荒废学业,就命昭明太子跟随沈约到乌镇来读书。为此,就在乌镇造起一座书馆。   萧统来到乌镇,见桃红柳绿,鸟语花香,景色诱人,便终日游玩嬉戏。   沈约治学严谨,见太子不认真读书,便对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年冬天,我回乌镇过年,轿子经过青镇一座庙,   被庙前一  群百姓挡住了去路,我吩咐停轿查询,原来庙里冻死一个十多岁的小叫花子。围观的百姓说,这小叫花子父母早亡,无依无靠,白天沿街乞讨,夜晚宿在庙堂。但他人穷志不穷,讨来的钱,除了买吃的,余下的都用来买书,在佛殿琉璃灯下夜读。可是一夜西北风,竟夺去了他年幼的生命。我当时进庙一看,只是这小乞丐虽然面孔瘦削,却眉清目秀,他仰面躺在稻草堆里,身体已经冻僵,左手还拿着一本书。他是有志于学,至死还不忘读书呀……”   沈约说完此话,昭明太子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从此,昭明太子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了有名的文学家。   后来,沈约把主坟迁至京城,把他在乌镇的府第捐为白莲寺,萧统拾馆为寺,这就是后来的密印寺。明朝万历年间,驻乌镇同知全廷训,在白莲寺门前建了一个石坊,题为“六朝遗胜”。里人沈士茂题书“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这石坊位于乌镇西栅景区内,至今保存完好,本地和临近百姓常携子女前来拜谒,教育孩子立志读书,成就栋梁之材。

嘉兴桐乡方言“噶桑”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1-22 22:46

'吃噶桑'就是欠打的意思,一般是大人对小孩亲昵的说法,比如孩子做错事,对他说‘你是不是要吃噶桑啊’

嘉兴桐乡石门本地话这么说
3个回答2023-12-08 16:50
嘉兴桐乡石门本地话是一种独特的方言,有许多特殊的词汇和用法,需要分段解答。
第一段:介绍石门本地话的概况。石门本地话是桐乡地区流传的一种方言,与普通话或其他方言有很大的差别。它主要在石门镇和周边地区使用,是当地人日常交流的主要语言。
第二段:词汇特点。石门本地话的词汇与普通话或其他方言有很大的不同,有许多特殊的词汇和用法。例如,用“冲”代替“往”,用“儿”代替“的”,用“吧”代替“呢”,用“卜”代替“不”,用“脚”代替“的”,用“磨”代替“了”等等。
第三段:语法特点。石门本地话的语法也有很多特点,例如,动词不变形,主谓宾语的顺序可以颠倒,用“啥”代替“什么”,用“哩”代替“了”等等。
第四段:地域特点。石门本地话的特点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密切相关。例如,当地人热爱钓鱼,因此有很多与钓鱼相关的词汇和用法。另外,当地的山水风光也对石门本地话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之,石门本地话是一种具有独特特点的方言,它的词汇、语法和地域特点都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探究。
从嘉兴怎么去桐乡的香海禅寺啊?
1个回答2022-12-09 10:10
嘉兴至桐乡的191 到濮院老汽车站下车 往北走3KM 拐弯即到
可爱的家乡--嘉兴
1个回答2024-02-12 18:34
我的家乡是山水如画,具有民族特色的徐州。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四处参观一下吧!
  我的家乡拥有着古老的两汉文化,人人都说“两汉文化看徐州”。这里最为著名的就数楚王陵了,楚王陵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四千多件倾国倾城的陪葬品金光闪闪,如雕龙玉璜、弦纹玉环、雕花玉厄……一听名字,你是否便望而生畏了呢?最夺人眼球的还数——金缕玉衣。它共长188厘米,从上到下都由一条金丝穿起一片又一片圆润光滑的玉片。严密的设计,精细的加工,谁不会被这神圣的著作所折服呢?就连盗墓贼也好生惧怕。充分体现了古代人民智慧与勤劳的结晶。
  我的家乡不仅历史悠久,还有着风景秀丽的小南湖。那里有春。夏。秋。冬四位姑娘的杰作。春天那里湖水清澈,花红柳绿,到处生机勃勃;夏天,那里绿树成荫,蝉声不断,令人神清气爽;秋天,那里满山红叶,波光粼粼,呈现秋的本色;冬天,那里银装素裹,白雪皑皑,使人沉醉其中……
  我的家乡的小吃更是闻名天下,有饣它汤。烙馍。小儿酥。金丝穿葫芦等等,都会让你垂涎三尺!其中饣它汤最好喝。关于饣它汤的得名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乾隆皇帝南巡经过徐州,见老百姓纷纷前来卖早餐,他也品尝它,啧啧称赞,问卖汤者:“这是啥汤?”卖汤者机智地回答:“皇上说得对,这就是饣它(‘啥’的谐音字)汤。”所以被成为“天下第一羹”。不光汤好,徐州的烙馍堪称一绝,叫起来又柔韧、筋软、有嚼头,又压饿。不光成为主食,还摆上了餐桌呢!
  怎么样,你的眼珠是不是已经被这些风景带走了,嘴巴是不是已经流下了口水?那还等什么,来吧,我的家乡正在伸开双臂迎接你哪!
有人知道在浙江嘉兴桐乡一带有岳飞的后代吗
1个回答2024-01-03 19:04
  岳姓在中国众多姓氏中,虽说不是一个大姓,但岳姓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姓氏。传说岳姓为尧舜部落首领四岳的后代。据《姓苑》中记载,岳氏的望族出自于山阳。中国古代历史上称山阳的地方有两处。汉景帝中元六年,即公元前144年,将梁国分置山阳国, 不久,汉武帝建元年间,既公元前140至公元前135年间,将山阳国改为山阳郡,相当于今山东省微山湖周围地区。另外,东晋义熙年间,即公元405年至418年间,将广陵郡分置为山阳郡,治所在山阳,即今江苏省淮安市,辖境相当于今江苏省清江和淮安一带。千百年来,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岳氏后代们不断繁衍壮大,子孙遍布各地,并逐渐形成众多的支派。
  在浙江省桐乡市濮院镇,现聚居着一支岳氏后裔,根据浙江省嘉兴博物馆珍藏的6卷《岳氏宗谱》和《金陀祠事录》等文献资料记载,聚居在濮院镇的岳氏后裔是抗金将领、民族英雄岳飞的后代。

  岳飞二十八世孙岳石尘说:“我今年已99岁了,1902年出生的。我们祖上在洪阳(太平天国)之后,从嘉兴迁到濮院来的。”

  岳飞三十世孙岳飞云说:“岳姓在众多的姓氏中,虽然算不上一个大姓,一千多年来,我们的祖先就留给我们一个家训,那就是勤俭治家,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作为岳飞的后代,我们不仅崇尚岳那种‘尽忠报国’的精神,而且我们也继承了岳飞的那种良好的传统,所以,我们的世代得以繁衍下来。”
  金陀支的岳氏后代,目前主要分布在浙江省的嘉兴和嘉善,以及江西省的九江和南昌等地,在加拿大和巴西等国家和地区也分布着岳氏的后裔。
  岳飞二十九世孙岳功立说:“我们跟台湾的岳氏家属有联系,现在台湾有600多个岳飞的后代,台湾也有岳庙,他们经常要去缅怀我们的老祖宗岳飞。我们杭州有个岳王庙,到了清明时节,我们台湾的同胞和岳飞的后裔,经常到杭州来朝拜,缅怀岳飞的丰功伟绩。”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子湖畔的岳飞墓庙,八百多年来,一直是历代人民纪念和瞻仰民族英雄岳飞的场所。来自海内外的岳氏后裔们,纷纷到这里凭吊和缅怀岳飞的历史功绩。
浙江嘉善西塘到嘉兴桐乡濮院香海禅寺怎么走?
1个回答2022-12-22 23:38
可以先到附近的超市 然后问问路人
我们的家乡--嘉兴,是____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1个回答2024-03-07 13:19
我们的家乡--嘉兴,是杭嘉湖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桐乡老故事
1个回答2024-02-07 22:48
丰子恺是名人,家里经常有客人来访。每逢家里有客人来的时候,父亲总是耐心地对孩子们说:"客人来了,要热情招待,要主动给客人倒茶、添饭,而且一定要双手捧上,不能用一只手。如果用一只手给客人端茶、送饭,就好像是皇上给臣子赏赐,或是像对乞丐布施,又好像是父母给小孩子喝水、吃饭。这是非常不恭敬的。"他还说:"要是客人送你们什么礼物,可以收下,但你们接的时候,要躬身双手去接。躬身,表示谢意;双手,表示敬意。"这些教导,都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心里。有一次,父亲在-家菜馆里宴请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把几个十多岁的孩子也带了去作陪。孩子们吃饭时,还算有礼貌,守规矩。当孩子们吃完饭络,他们之中就有人嘟嚷着想先回家。父亲听到了,也不敢大声制止,就悄悄地告诉他们不能急着回家。事后,丰子恺对孩子们说:"我们家请客,我们全家人都是主人,你们几个小孩子也是主人。主人比客人先走,那是对客人不尊敬。就好像嫌人家客人吃得多,这很不好。"孩子们听了,都很懂事地点头。

丰子恺的儿子丰陈宝,小时候很守规矩,但特别害怕见生人。因此,在客人面前,常常显得不大懂礼貌。丰子恺觉得,小陈宝之所以这样,恐怕是因为他平时很少接触生人,缺乏见识和这方面的锻炼。于是,他就利用一些外出的机会,带着小陈宝出去见世面。一次,丰子恺到上海为开明书店做一些编辑工作,把小陈宝也带去了。那时,小陈宝十三四岁,已经能帮着抄抄写写,剪剪贴贴。带上他,一方面是为了有机会让陈宝打下手;另一方面,也考虑给他一个接触生人的机会。有一次,来了一位陈宝不认识的客人。客人跟父亲说完话,要告辞的时候,看到了小陈宝,转过身来就与小陈宝热情地打招呼。小陈宝一下子愣住了,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竟没有任何反应,傻呆呆地站在那里,像个木头人似的。送走了客人,父亲责备陈宝说:"刚才,那位叔叔跟你打招呼告别,你怎么不理睬?客人向你问好,你也要向客人问好;客人跟你说再见,你也要说再见,以后要记住。"

在父亲的正确教导下,丰子恺的孩子个个都是懂规矩,讲礼貌,长大后有出息的人。
桐乡有哪些名人
1个回答2024-01-07 13:06
文化底蕴深厚的桐乡,仅现当代即拥有一代文学巨匠茅盾、漫画大师丰子恺、金石篆刻家钱君陶、摄影家徐肖冰、国际问题专家金仲华、中华书局创始人陆费逵、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