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鼓铜锅

铜鼓的铜鼓之最
1个回答2024-02-06 08:18

2016年1月10日,一面直径4.2米、高2.6米、重达7吨的巨大铜鼓,经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驯乐苗族乡上朝韦氏民间铜鼓铸造厂20个工人长达6个多月的日夜奋战,终于铸造出炉,作为迎接新年的“贺礼”。
该铜鼓由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铜鼓铸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韦启初、韦启参兄弟俩设计制作。铁匠出身的兄弟俩,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采用沙模铸造方法攻克了铜鼓铸造中的道道难关,经过多年揣摩、反复试验,在历经数不清的失败之后,终于掌握了一次性成型铸造技艺和其他核心技艺。
该面铜鼓是目前世界最大铜鼓,将于2016年1月16日在广西桂林市为铜鼓举行吉尼斯世界纪录评审活动。

铜火锅的由来?
1个回答2024-02-05 04:36

最早的火锅是鼎。

大约一万年前,我国最早的容器—陶制的鼎就是他们做为锅使用。把以肉类为主的食物通通都丢入鼎内,然后在底部生火将食物煮熟。成为一锅烩,当时叫做“羹”,这是最早的火锅。 但那时侯没有现在所谓的盐,调味料,更没有沾酱,只是把一堆肉煮熟而已。体积庞大的鼎,不能移动,只能固定在一地方,不方便随时享用。于是西周时代,不但发明了铜与铁,且各种陶器品也改良制作成较为小型的器皿,适合一般人使用。 铜与铁的产生,不仅形成了器皿的革命,同时也与近代的锅子非常相近,铜制的锅子与陶制的砂锅,到现在还是最实用、最普遍的火锅器皿。而从前的鼎则延伸为权力的象征了。

铜火锅的由来?
1个回答2024-02-01 22:45

最早的火锅是鼎。大约一万年前,我国最早的容器—陶制的鼎就是他们做为锅使用。把以肉类为主的食物通通都丢入鼎内,然后在底部生火将食物煮熟。成为一锅烩,当时叫做“羹”,这是最早的火锅。 但那时侯没有现在所谓的盐,调味料,更没有沾酱,只是把一堆肉煮熟而已。体积庞大的鼎,不能移动,只能固定在一地方,不方便随时享用。于是西周时代,不但发明了铜与铁,且各种陶器品也改良制作成较为小型的器皿,适合一般人使用。 铜与铁的产生,不仅形成了器皿的革命,同时也与近代的锅子非常相近,铜制的锅子与陶制的砂锅,到现在还是最实用、最普遍的火锅器皿。而从前的鼎则延伸为权力的象征了。

铜火锅怎么做?
1个回答2024-03-02 08:59

准备材料:白菜500g、粉条150g、豆腐150g、红薯细粉150g、干木耳20g 、干黄花菜20g、腐竹150g、炸豆腐100g、牛肉丸子150g、猪肉丸子150g、葱末20g、姜末20g、 浓汤宝1个、盐20g、鸡汁少许 制作步骤: 1、白菜切块焯水后泡凉水备用 2、豆腐切块抄水后泡水(泡水可防止粘连) 3、干香菇单独泡发 4、炸豆腐,腐竹,木耳,黄瓜红薯粉等可在大盆内泡发 5、海带切丝备用 6、铜火锅准备好 7、另取锅烧水加入浓汤宝,鸡汁,盐调味,也可将干香菇连水倒入熬制 8、开始装锅,白菜垫底,耐熬的放下面,按照白菜,肉丸,海带,豆腐,黄瓜,木耳,粉条,腐竹,香菇的顺序由下到上铺好 9、铺好后,将烧肉切薄片覆盖于最上层,上面撒上葱末,姜末 10、将木炭点燃 11、盖盖,戴帽,打开抽油烟机,让木炭加热四十分钟左右,注意添汤,不要煳锅 12、做好后即可垫凉水盘上桌了

铜鼓
1个回答2024-02-22 12:28

又名罐鼓。一种青铜铸的打击乐器。其形状“上宽而中狭,下则敞口。”铜鼓分为鼓面和鼓身,鼓身又分胴、腰、足。铜鼓依据形状和纹饰不同,分为若干种类型。铜鼓是古代极为重要的乐器,同时又可以传递消息,有的还是财富、权力的象征。中国铜鼓分布最密集,出土量最多。中国铜鼓起源于云南。

铜鼓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1-27 21:38

铜鼓在古代常用于战争中指挥军队进退,也常用于宴会、乐舞中,是一种流行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打击乐器。铜鼓是中国古代悠久而灿烂文化的结晶,是中国少数民族先民智慧的象征,它具有东方艺术的特色,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之珍藏。铜鼓在越南、老挝、缅甸和泰国甚至印度尼西亚诸岛也有流传。2016年1月10日,由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铜鼓铸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韦启初、韦启参兄弟俩设计制作的一面直径4.2米、高2.6米、重达7吨的巨大铜鼓,是1目前世界最大铜鼓铜鼓形状像圆鼓,有各式图案,有的铜鼓上还有蟾蜍图案(越人崇拜蛙)。铜鼓的直径有大到2.3米,小的有0.7米。至今中国出土的铜鼓有一千五百多个。在东南亚各地(老挝)也发现二百多个铜鼓,泰国民间收藏和出土的则有上千个。“铜鼓”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马援传》“马援出征交趾,得骆越铜鼓,铸为马。”制作铜鼓的以百越中的骆越为多,即是黎族与壮族。

铜鼓的画法
1个回答2024-02-12 10:04

铜鼓的画法如下:

先拿出两个气球,把吹气口部分剪去,然后包住奶粉罐的开口。拿出白色的宽胶带,把气球贴牢,同时将整个奶粉罐的侧面包起来。再拿出带图案的窄胶带,在奶粉罐上粘贴两条作为装饰。再用窄胶带把两支铅笔靠橡皮擦这一头粘贴一下,就做好了鼓槌。


铜鼓十二调,贵州省贞丰县的民族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布依族使用铜鼓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使用铜鼓且有文献记载可追溯到东汉、魏晋时期。铜鼓十二调由“喜鹊调”“散花调”“祭鼓调”“祭祖调”“三六九调”“祭祀调”“喜庆调”等组成。

是在庆典、祭祖、祭祀等仪式中表达布依族特性的民族音乐,给人视觉听觉强烈的冲击力,倍感布依古朴、厚重、浓浓的古乐韵味。

在先秦时期,布依族先民就使用过铜鼓,只是这一时期还没有关于铜鼓的文献记载。但晋宁石寨山及相邻的江川李家山、楚雄万家坝、祥云大波那等地出士的铜鼓,许多学者认为应属于“耕田,有邑聚”的“推鬓”民族,而这一族系应与古老民族“百濮”有关。

铜鼓王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3-23 05:16

在以形状高大而著称的北流型铜鼓中,原存于广西北流县六靖乡水冲庵的大铜鼓,面径165 厘米,残重300多公斤,是迄今所知最大的一面铜鼓,被誉为“铜鼓王”。

铜鼓王的铸鼓
1个回答2024-01-28 06:01

波罗开始了铸造铜鼓的伟大创举,他烧火链炼铜,炼了上百次,铜水变废水,难铸成鼓身。波罗的妻子罗哩芬天资聪慧,暗暗动着脑筋。她成波罗的助手,先用黄泥揉撮成软泥,做成铜鼓的形状,等到晒干后做成模子,再将铜水灌入,冷却成鼓身……终于铸成了铜鼓。由于鼓身太厚重,发出的是哑音,样子不好看,声音不好听。经过多次改造,轻鼓才铸成。敲来很好听,还可发出号令,烧来可煮出美味的食物。铜鼓传遍了高山雪境,从此彝家寨有了好歌音……处处有鼓梁森则声。人们唱歌、跳舞,人人歌颂铸锅的波罗和罗哩芬,誉称他们夫妇为铜鼓王。波罗夫妇为不辜负族人的爱戴,经过百般努力,罗哩芬在森林里又铸出了一面大鼓,橡棚大小春乎两鼓相配成公母,公鼓身小发清音,母鼓身大发浊音,两相应和,更为动听。为了纪念铜鼓王,后人又创新,在鼓面和鼓身上精心绘制成花纹,鼓面正中央的五角形象征金木水火土;三个大圆代表日月星,一男一女代表铜鼓王夫妇。鼓身上的图案画着歌舞的人群,飞禽走兽象征六畜兴旺,谷魂象征五谷丰登。彝家平日用铜鼓煮饭、过节用铜鼓歌舞、作战用铜鼓传号令,,所以一鼓值千金,成了彝家的宝物,成了势力的象征。鼓多者称大诏(王)、鼓少者称小诏,雪山大小有六诏,为了争夺铜鼓,年年起战火。

铜火锅源于哪里?
1个回答2024-02-22 20:20

说起火锅的起源呢,就比较复杂,目前尚无定论。反正就是大约在三千多年前的时候,我们的老祖宗就发明了一种容器"鼎",在当时是用生铁铸成,那就可以说是相当大的锅子了,它有三足或四足的。在当时,要进行"祭祀"或"庆典"时,就要"击钟列鼎",将牛、羊肉(反正是能吃的食物以肉类为主)通通都放入鼎中,然后在底部生火把食物煮熟,再分食,这就算是最早的火锅了(即火锅的荫芽)。不过我们仔细一想,当时就只有所谓的盐,也没有调味料,只是把一堆肉煮熟而已,会好吃吗?加上鼎太大,不易移动,只能固定陈列在一个地方,不方便随时享用。于是我们聪明的老祖宗,在西周时代,就发明了一种用陶瓷做“斗”,是放在火盆之中,以炭火温食,这就跟我们现在的砂锅有点相似了。后来因为这种"斗"传热太慢,在北齐的时候,老祖宗又发明了"铜鼎"(它是大口宽腹,既薄又轻,易于煮熟),这就方便多了。

火锅的发展亦如同餐饮的发展是渐进式的,完全是依据当时的器皿、社会的需求与原料的发现引进,而加以变化的。就像没有使用"花椒"、"辣椒"之前,又怎么会调和出麻辣味呢?在三国时代,魏文帝所提到的"王熟釜",就是锅中分五格,调和五种不同的味道,也可以同时煮各种不同的食物(类似现在“多味锅”),和现今的"鸳鸯锅"可说是异曲同工之妙。到了南北朝,铜器所制的各种形状的锅就成了最普遍的器皿。演变至唐朝时火锅又被称为"暖锅"。

在整个火锅历史的演变上,描写火锅最为传神的是南宋时代,就是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中所说的涮兔肉片。说的是:诗人林洪和几个好友前往武夷山拜访止止大师,止止大师位于武夷山九典峰中的第九峰。当林洪快到山峰时,下起大雪,一只野兔飞奔于山岩中。因刚下雪岩石很滑,野兔滚下山岩,撞在石尖上,被林洪抓到。林洪想烤来吃,而问止止大师会不会烤兔肉,止止大师回答他说:"我在山中吃兔子是在桌子上放个生炭的小火炉,炉上架个汤锅,把兔肉切成薄片,用汤、酱、椒、桂做成调味料,锅中加一瓢水,烧开后夹着兔肉片在汤中涮熟,沾着调料吃。利用这种吃法,林洪吃了觉得这样的吃法真美,且能在大雪纷飞之寒冬中,与三五好友围聚一堂谈笑风生,随性取食,非常愉快。因此给这一种吃法取了个"拨霞供"的美名,其实是取自当时的诗句"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的美丽光景。

而火锅真正兴旺起来时,要算清朝时期了。当时除民间食用火锅外,从规模、设备、场面来看,以皇室的宫廷火锅最为气派。在《清代档案史料丛编》中记载的就有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他办了530桌火锅宴,可以说是中国的火锅之最了!1796年,清嘉庆皇帝登基时曾摆"千叟宴"(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