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清音朗读示范

求普通话朗读范文
1个回答2023-04-10 03:20
《阳光,是一种语言》
表示“普普通通”的成语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27 03:50

1、平淡无橘首察奇:(píng dàn wú qí),奇,特殊。平平淡淡,没有什么显著的、出色的或奇特的地方。 指事物或诗文平平常常,没有吸引人的地方。

2、平平常常:(píng píng cháng cháng),普普通通,不值得注意,缺乏魅力。

3、不咸不淡:(bù xián bù dàn),(1)平平淡淡;普普通通。(2)指冷言嘲笑。

4、凡夫俗子: ( fán fū sú zǐ ),泛指平庸的俗人;也有指只看中钱芹老或利益的人。

5、微不足道 :(wēi bù zú dào  ),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圆茄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表示“普普通通”的成语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29 19:49

平淡无味、平平常常、其貌不扬、平淡无奇、不过尔尔、不屑一顾、不值一提、不以为然、不足为奇、司空见惯、不以为怪、微不足道、不足挂齿

表示普普通通的成语有什么?
1个回答2024-02-04 12:21

平淡无味、平平常常、其貌不扬、平淡无奇、不过尔尔、不屑一顾、不值一提、不以为然、不足为奇、司空见惯、不以为怪、微不足道、不足挂齿

省示范性重点高中和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3个回答2022-10-11 01:12
省示范性高中是从省重点中拔尖中出来的高于省重点的高中,也就是在多个省重点中经过多方面得考核评比而产生的重中之重。
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内容
1个回答2024-03-03 12:56

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内容为学好普通话,不会闹笑话。

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汉语不等同于普通话,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与人民使用传承方言并不矛盾。

现代普通话的主要来源是元朝时期以大都话为基础所编制的《中原音韵》,前身是明清官话,到了雍正年间,清朝正式确立北京话为标准官话。现代普通话跟东南地区方言相比,保留的古音比较少,并且消失了入声。

普通话的特点

1、音节结构简单,声音响亮。普通话中,一个音节最多只有4个音素,其中,发音响亮的元音占优势,是一般音节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一个音节内可以连续出现几个元音(最多三个),如坏,而且普通话音节中没有复辅音,即没有像英语lightning(闪电)、俄语Встреча(遇见)那样几个辅音连在一起的现象。

2、音节界限分明,节律感强。汉语的音节一般都是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组成,声母在前,韵母紧随其后,再带一个贯穿整个音节的声调,便有了鲜明的音节界限。从音素分析的角度观察,辅音和元音互相间隔而有规律地出现,给人周而复始的感觉,因而极便于切分音节。

3、声调抑扬顿挫,富有表达性。普通话声调变化高低分明,高、扬、转、降区分明显,能够较强的表达一个人的情感。

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内容
1个回答2024-03-13 12:30

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内容为学好普通话,不会闹笑话。

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汉语不等同于普通话,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与人民使用传承方言并不矛盾。

现代普通话的主要来源是元朝时期以大都话为基础所编制的《中原音韵》,前身是明清官话,到了雍正年间,清朝正式确立北京话为标准官话。现代普通话跟东南地区方言相比,保留的古音比较少,并且消失了入声。

普通话的特点

1、音节结构简单,声音响亮。普通话中,一个音节最多只有4个音素,其中,发音响亮的元音占优势,是一般音节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一个音节内可以连续出现几个元音(最多三个),如坏,而且普通话音节中没有复辅音,即没有像英语lightning(闪电)、俄语Встреча(遇见)那样几个辅音连在一起的现象。

2、音节界限分明,节律感强。汉语的音节一般都是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组成,声母在前,韵母紧随其后,再带一个贯穿整个音节的声调,便有了鲜明的音节界限。从音素分析的角度观察,辅音和元音互相间隔而有规律地出现,给人周而复始的感觉,因而极便于切分音节。

3、声调抑扬顿挫,富有表达性。普通话声调变化高低分明,高、扬、转、降区分明显,能够较强的表达一个人的情感。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
1个回答2024-06-13 18:27

写作思路:在文章中表达出说普通话和写规范字的重要性。

正文:

为什么要说普通话呢?设想一下,如果你去外地旅游,遇到外地人,你不说普通话却说家乡的方言,别人肯定听不懂;如果别人说当地的方言,你也听不懂。所以,全国要统一一个标准语言,各地的人们才能互相交谈。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
1个回答2024-05-08 01:42
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全面走上了法制的轨道,对于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意义重大。四年来,围绕贯彻实施该法律,以城市为中心,以学校为基础,以国家机关为龙头,以新闻媒体为榜样,以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我市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语言文字法施行以来,各级学校积极把普及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纳入学校管理常规,采取措施消除使用方言和不规范汉字的落后现象。自2000年3月梅州市普通话培训测试站成立以来,对全市教师以及相关专业毕业生进行普通话培训测试达4万多人次,其中三级甲等以上教师约占总测人数的85%,有力地促进了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随着普及普通话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教师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的实施,社会上自愿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员逐渐增加。从今年起,每年的6月和12月,将定期开展面向社会人员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从而进一步促进普通话在全社会的普及。

在国家机关,越来越多的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均能自觉使用普通话。梅州市教育局公务员在8月份接受了系统的普通话水平培训并进行了测试,这是我市首次面向公务员开展的一次普通话水平测试。对国家公务员进行普通话培训和测试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要求,也是高效执行公务、确保政令畅通、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要求。广播电视媒体也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多年来,我市广电部门积极实践这一精神,大力加强对普通话的普及。为了丰富节目形态,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更好地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在保持地方特色的同时,推出了一系列的普通话节目,有效地增强了市民的推普意识。

规范语言文字需要齐抓共管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施行以来,“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观念已然深入人心。 然而,推进语言文 字的规范化工作并非易事,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1996年4月8日至10日,由市语委会、市政府办负责组织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工商局、市城管、市电视台、梅州日报社、市广播电台、各县(市、区)语委办等有关人员组成的检查组,对梅州城区社会用字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共查字1649****个,查出不规范字470个,不规范率0.29%。此数字表明,社会用字不规范,不仅有损城市的整体形象,而且对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对中小学生的认知会造成不良影响。

为进一步加强社会用字管理工作,今年8至9月,市政府再次发文要求各单位开展清理整顿梅州城区社会用字工作;团市委也将在第八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期间组织青年志愿者上街检查我市户外广告、招牌、标语等规范汉字使用情况,再交由工商、城建等部门进行整顿,以进一步提高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管理水平。

国家语委强调,维护语言文字的纯洁、健康,不但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关系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大问题。当前,社会语言应用空前活跃,语言文字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日益突出,这种情形下,加大语言文字工作的力度尤为迫切。再者,我市属客家方言区,这决定了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不可能一蹴而就。国家语委有关负责人认为,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关键在落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真正负起责任,健全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及时出台具体的相应法规或实施办法。同时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管理和监督。由于涉及面广,这项工作不仅要依靠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其他部门也必须协同配合,齐抓共管,以举办第八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为契机,在全社会逐步形成“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良好风气。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