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畏罪

畏罪自裁是成语吗?
1个回答2024-01-29 21:06

  引决自裁

  yǐn jué zì cái

  【解释】引决:同“引诀”,自杀;自裁:自杀。指自杀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财(裁)。”

  【结构】联合式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自寻短见

无知者无罪还是无知者无畏
1个回答2022-07-14 20:39
是无知者无畏,出自论语: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畏罪难逃有这词吗?
2个回答2023-04-03 13:23
应该是:畏罪潜逃,意思是知道自己做了坏事害怕受到惩罚而逃跑。
畏罪难逃,应该没有这词,可以说成“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畏罪潜逃出境什么后果
1个回答2022-09-16 10:03
要看公安立案了没。如果已立案,逃多久都没有用,自首可以从轻。
畏罪潜逃是贬义词吗
1个回答2022-11-17 06:34
畏罪潜逃是贬义词。
分析:
主要考察词语的词性。
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7-28 01:10
逆天而行。天神定罪。无可奈何!
无所祷也 也可以理解为没有办法
畏罪潜逃词语解释
2个回答2023-12-28 11:33

畏罪潜逃词语解释是犯罪后害怕受到法律制裁而秘密逃跑。

畏罪潜逃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犯罪后害怕受到法律制裁而秘密逃跑。其中,“畏罪”表示犯罪分子对犯罪行为所产生的恐惧,担心受到法律的惩罚;“潜逃”指秘密地逃离,为了避免被捕获而进行隐藏和逃跑。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犯罪分子在犯罪后因害怕承担法律责任而选择逃离的情况。刑法鼓励犯罪分子在犯罪后能够及时回头,主动自首,主动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以获得法律从轻或减轻处罚。

拓展知识:畏罪潜逃

畏罪潜逃是一个犯罪心理和行为现象,它涉及到犯罪学、心理学和法律等多个领域。

犯罪心理:畏罪潜逃源于犯罪分子内心的恐惧,这种恐惧可能来自于对犯罪行为的道德谴责、法律制裁以及可能面临的惩罚。犯罪心理学家研究犯罪分子的动机、心态和行为模式,以了解他们为何犯罪以及如何防止犯罪行为。

逃跑策略:畏罪潜逃者通常会采取一定的逃跑策略,如选择隐蔽的地方居住、使用虚假身份、变换工作地点等。警方和社会组织通过研究犯罪分子的逃跑策略,可以更好地追踪和抓捕逃犯。

法律制裁:畏罪潜逃者一旦被捕,将面临法律的严厉制裁。根据我国刑法,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可能构成犯罪,如逃避侦查、审判或执行等。对于畏罪潜逃者,法律会予以从重处罚。

追逃行动:针对畏罪潜逃的犯罪分子,警方会展开追逃行动。这些行动通常包括发布通缉令、调查犯罪分子的社会关系、分析犯罪线索等。此外,警方还会与国内外合作伙伴密切合作,共同打击犯罪分子。

悔过自新:畏罪潜逃并非犯罪分子的唯一选择。有些犯罪分子在犯罪后会选择悔过自新,主动投案自首或积极配合司法机关处理案件。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获得法律和社会的宽恕。

预防犯罪:畏罪潜逃的发生与犯罪分子的犯罪动机和心理密切相关。预防犯罪需要从源头抓起,加强社会治安、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建设,减少犯罪分子的犯罪机会和动机。

社会道德观念:畏罪潜逃反映了犯罪分子对道德和法律的敬畏。加强社会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有助于减少犯罪行为。

案例分析:研究畏罪潜逃的案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犯罪分子的行为特点、心理动态以及侦查方法,为打击犯罪提供有益的借鉴。

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8-15 01:57
有罪的人没办法与圣洁的天有关系,因为没有通道、没有桥梁、没有中保。
《七大罪》中,魔神王都畏惧的力量都有什么?
4个回答2023-03-23 04:37
畏惧那些神明的力量吧!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