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圣东方朔评书好听么

小说智圣东方朔后续听什么名字?
1个回答2022-09-15 22:15
明断极近睡吸仍上
评书智圣东方朔160回没有讲完 下一部接着智圣东方朔的评书是什么 不知有没有出?
1个回答2022-06-22 06:23
没有了,这部书本身不经典,所以也没有啥后文
智圣是东方朔还是诸葛亮
4个回答2022-12-12 18:06
智圣的话诸葛亮谈不上。诸葛亮并不是一个谋士或智囊,而是最稳重的人,不要受演义的影响。东方朔是很聪明的,虽然没有电视剧的那么夸张,但要评智圣东方朔更有资格。
智圣东方朔适合小学生看吗?
1个回答2022-12-09 05:32
六年级的小孩子说都看了七八遍
哪里可以买到龙吟的《智圣东方朔》一书?
1个回答2022-09-23 02:49
上拍拍网订购吧,因该有的....
东方朔的智慧是怎样体现的?
1个回答2024-02-11 23:38

东方朔,汉武帝的谏官,说话以幽默著称,处事以急智惊人。

一次,汉武帝在苑中见一株古树很奇特,便问东方朔:“这叫什么树?”

东方朔随口答道:“这树叫‘善哉’。”

武帝暗中叫人把“善哉”两字刻在树上。

过了几年,汉武帝又和东方朔到了“善哉”这树跟前,再问东方朔:“这叫什么树?”

东方朔随口答道:“这叫‘瞿所’。”

汉武帝道:“你上次说这树叫‘善哉’,我已叫人把这名刻在树上,现在你又说它叫‘瞿所’,为臣的欺君,该当何罪?”

东方朔顿生急智,道:“陛下息怒,且听小人说来。那马小的时候叫驹,长大了才叫马;鸡小的时候叫雏,长大了才叫鸡;牛小的时候叫犊,长大了才叫牛;我小的时候叫孩子,长到现在叫老人。这棵树小的时候叫‘善哉’,现在大了便叫‘瞿所’。”

东方朔用“类比”修辞法进行推理,说明“善哉”之名变成“瞿所”的原因。汉武帝也知道东方朔假设的因与果推理是荒谬的,但因为类比取材幽默可笑,而且反映了东方朔的敏锐和机智,所以汉武帝对他宠幸有加。

有一年的元宵节,汉武帝观灯,看到一群姑娘十分美丽,他惊叹道:“怎么宫中没有这样美的女孩子?”他决定要在民间征美女,便叫住一个小姑娘问道:“你今年多大?”小姑娘答:“十六。”汉武帝便下令征集一千名十六岁的美女进宫。这事吓坏了东方朔,因为他的女儿就是十六岁的美女,他生怕女儿被征集入宫,怎么办?他急中未能生智。

东方朔为拯救自己的女儿,便关门想法子。好个东方朔,为此事研究天干、地支与十二生肖的关系,搞出一套“生肖相克”的理论来,他把这套理论写成黄历,并对人宣传说,他有一本天书。

汉武帝问:“听说你有一本天书,为什么叫天书?”东方朔说:“天书,就是只有天子才能看懂的书。”汉武帝把天书翻开一看,原来是天干与地支相配的一种规则。开头有一首小诗,汉武帝要求东方朔讲解。

东方朔说:“天干与地支交叉配合纪年,又用十二生肖周而复始地排列在年份中,便产生年份相配与相克的年岁与生肖的序列。例如,属兔的与龙相克。”

汉武帝说:“我要征集十六岁少女进宫,是否相克?”

“皇上是龙,十六岁少女属兔,正好相克。”

于是,汉武帝便取消了征集十六岁少女人宫的决定。

有一天,汉武帝发脾气,要处死他的奶妈。奶妈求救于东方朔。东方朔说:“皇上发怒,旁人若劝,他会更生气,你放心由他处置,到时你频频回头看我,我便设法救你。”

奶妈依计而行,行刑前,一步三回头,说要看看皇上才死,东方朔大声说:“你快走吧,皇上如今长大了,难道还要你喂奶吗?”

汉武帝听了,便赦免了奶妈。

东方朔不正面“说情”,而是用婉曲修辞打动汉武帝的心,终于救了奶妈一命。

这是婉曲修辞的力量所在。汉武帝若不赦免奶妈,他则背上忘恩负义之名。俗语云:“羊有跪奶之思,鸦有反哺之义。”汉武帝若杀奶妈,便会背上“连禽兽都不如”的骂名。

如何评价王朔的书
1个回答2024-03-16 23:06
王朔的作品绝非白话文里的丰碑,王朔本人值得尊敬但是无需膜拜。在长时间的被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文坛艺坛歌坛舞坛纷繁的信息轰炸之后,我更愿意把一切归结为一种“现象”,一种脱离了人和事在特定环境下特定时代里必然发生的现象。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且不会因此将与之相关的人和事衬托得伟大。因为只有现象本身是伟大的,就好比少了哥白尼和伽利略,地球人也早晚都会知道地球是圆的,没有牛顿总会有羊顿,没有爱因斯坦还会有二因斯坦一样。伟大的现象独一无二,而所谓伟人则一定有为数众多的替补。

仔细研究也会发现,王朔的作品不仅不伟大,而且也一样会落入各种窠臼和俗套,不论是改编为电视剧《过把瘾》所取材的《过把瘾就死》、《无人喝彩》和《永失我爱》,还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空中小姐》以及《浮出海面》,男主人公青一色的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玩世不恭嘴高手低,放在一起就是一流氓团伙,而女人必然纯情的一塌糊涂,不是空姐就是护士,不是吹长笛就是跳芭蕾,最次也是大学里的学生会干部,没头没脑视死如归的爱上一个宿命中安排好的坏男人,明知男人坏偏投坏人怀,最后爱到伤痕累累非死即伤,即使劫后余生顶多苟延残喘。不过,俗套也是讲究个套法的,王朔就是那个常常把我们装在套子里的人。
如何评价王朔
1个回答2024-03-11 19:54
王朔的作品受到许多人的批评,被视为痞子文学,但在社会上却很有市场,销量很大这种矛盾现象。他的作品具有大众文化特征:首先、包含了通俗文学的诸多因素,具有强烈的商品意识。其次、大多数作品都呈现出自我重复和批量生产的痕迹。再次、善于利用大众传媒,是创造热点和现象的高手。王朔作品大多呈现出明显的大众文化特征,但也有少数具有独特审美价值和个人经验的作品。如《动物凶猛》等。
“调侃”,成为王朔语言是最大特色。而调侃本身则是一种不硬也不软的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与其说王朔是把它当成了工具,还不如说王朔把它当成了武器,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小时候所面临的不是被尊重而是时时被侵犯。街头的流氓,严肃的老师,专横的父母都可以形成侵犯。你无力回击这种侵犯。但你也一定要采取一种自我保护措施。王朔选择了调侃,这样既能化解对方造成的侮辱,又有保护自身尊严的功能。王朔成为人们眼中的披著文化外衣的“痞子流氓”。一种本能的反抗,和小孩调皮捣蛋差不多的把戏,却惹得大人们生气了。

有人问王朔:“你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名利了。”王朔答。王朔写了社会边缘上的人,以往,游手好闲为社会不允许,每个人的社会位置都非常明确,新时期以来,很多人生活在社会边缘。过去中国的中产阶级,依附在权力阶层,由政府、军队、官吏中的一些人士构成,改革开放前,这些人在政治上有很强的优越感,经济状况又是中等偏上。而改革开放后,这个阶层逐渐瓦解,他们中的很多人有巨大的失落感,经济上的优越被私营者代了,政治上的优越感又很模糊,他们不愿从事体力劳动,又没受过太多的教育,社会位置急剧变化,青年中的佼佼者不再是他们,社会位置的提升和知识成正比了。初期是小商小贩打腰提气,现在是受过教育、有能力的人扬眉吐气,每个作家不可能写尽社会中的各色人等,只能写熟悉的人,就像有些人熟悉农民、知识分子一样,王朔对“边缘人”的了解,使他的笔下都是这一群人。

当然,产生王朔现象的大众文化背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当代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大众文化的兴起。其中大众媒体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意识形态的作用。

王朔作品产生 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文化正在“社会转型”期,出现了“文化的失范”。知识分子的中心地位、人文精神、纯文学作为一个整体从社会中心滑向社会边缘。大众文化兴起。文化产品为大众消费所制造,具有规模化、标准化、大量化、模拟个性的特征。具有娱乐、消费、通俗等功能特征。这与中国以往的文学具有极大的不同。是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从长期与政治亲密、从长期一元化的状态走向多元且以娱乐为重要功能的开始。这时作为小说家和文学现象的王朔浮出海面,成为中国当代商业写作第一人。
如何评价作家王朔?
1个回答2024-04-21 05:05

王朔实际上是一个对苦难感受很充分的人,他不能像一般人那样承受它,而只能用玩世不恭的姿态来面对它。

他(王朔)的小说形成特有风格,对白通俗化又充满活力,叙述语言则以戏谑、反讽为主,对权威话语和知识分子的精英立场都有嘲讽。

艺术特色

王朔的小说把文本当作一种流行文化的载体,通过阅读使读者从中得到“大众快感”,并产生属于他们的意义,同时,王朔小说随着自身的流行又融入到了大众文化之中,这样,他的小说既是大众文化的载体又是大众文化的内容。

“大众快感”的产生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创作者的“编制”,二是接受者的“生产”。“大众快感”对大众而言是一种解放的力量。

伴随着工业社会而产生的大众文化,在政治上则表现出了明显的“斗争”品格,大众文化是在被统治的状态下生产出来的,大众快感使过去对身体的压抑转变为现在对身体的强调。同时,“大众快感”是大众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主要表现,使日常生活的地位得以提升,也具有审美的“权力”。

东方朔总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为什么却被称为“智圣”?
4个回答2023-03-23 07:10
东方朔性格比较幽默,爱和别人开玩笑,所以说他老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但是他非常博学多识,还经常上谏汉武帝,所以被人成为智圣。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