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俏燕温州鼓词狄家将

鼓词的温州鼓词?
1个回答2024-03-16 12:20

温州鼓词,又称“瞽词”或“盲词”,俗称“唱词”,是浙南地区最大的曲艺种类,亦为华东和浙江省的主要曲种之一。温州鼓词长于抒情,善于叙事,通俗易懂,内含丰富;唱腔押韵,音节和谐,保持了民间说唱音乐的特色。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曲目有《陈十四娘娘》《十二红》等。温州鼓词发源于温州瑞安,流布于温州、青田、玉环等地区。2006年5月20日,浙江省瑞安市申报的“温州鼓词”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13。

温州鼓词老师
1个回答2024-02-19 14:18
你去买个徐玉燕的VCD 里面开始就有徐玉燕的手机号码 直接打过去问她本人最好了
温州鼓词?
1个回答2024-03-04 18:04
温州鼓词,又称“瞽词”或“盲词”,俗称“唱词”,是浙南地区最大的曲艺种类,亦为华东和浙江省的主要曲种之一。

温州鼓词长于抒情,善于叙事,通俗易懂,内含丰富;唱腔押韵,音节和谐,保持了民间说唱音乐的特色。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曲目有《陈十四娘娘》《十二红》等。
温州鼓词发源于温州瑞安,流布于温州、青田、玉环等地区。2006年5月20日,浙江省瑞安市申报的“温州鼓词”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13。
温州鼓词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3-07 15:36

温州鼓词是流行于浙江温州及其毗邻地区的一个曲艺品种,俗称“唱词”。因过去的艺人多为盲人,故又称为“瞽词”或“盲词”。它用温州方言表演,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清代中期已见流传。艺人们演唱用的主要乐器,有牛筋琴、扁鼓、三粒板、小抱月等。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长篇曲目有《陈十四娘娘》、《十二红》等。2006年5月20日,温州鼓词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温州鼓词哪里最多?
1个回答2024-03-21 09:10

【解说】温州鼓词,俗称“唱词”,是浙南地区最大的曲艺种类,发源于温州瑞安。其表演形式乃一人一鼓,以瑞安方言,用鼓打着节奏连说带唱,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温州鼓词四大名师
1个回答2024-04-11 12:15

温州鼓词四大名师分别是阮世池、方克多、陈志雄、丁凌生。

温州鼓词,又称“瞽词”或“盲词”,俗称“唱词”,是浙南地区最大的曲艺种类,亦为华东和浙江省的主要曲种之一。

阮世池,温州鼓词“阮派”艺术创始人。17岁以《十二红》、《五风图》等名噪浙南。其演唱语言通俗易懂,吐字清晰,表情传神,唱腔婉约柔和,感情细腻,檀长肢体语言,以刻画大家国秀、小家碧玉和农妇村姑见长。

方克多,融合有京剧腔调,吐字清晰发音纯正,唱腔腔婉转流畅,声情并茂,似戏曲又非戏曲,表白、滑口悠远,风格韵味独特。代表作有《三请樊梨花》、《红灯记》、《沙家浜》等。

陈志雄,长于抒情,善于叙事,曲句俚质,通俗易懂,并夹有富的群众词汇和民间谚语,韵律押韵自然,音节和谐。其代表作有《八仙贺喜》、《罗通娶亲》、《孔明点兵》、《斩狸猫》、《济公传》等。

丁凌生,词风严肃认真,表演苍劲庄重,唱腔平缓自然,吐字清晰,道白自如,用鼓轻重有度,业界称之谓“丁派”。代表作有《杨志卖刀》、《王杰》、《雷锋》、《智取威虎山》等。

温州俚语的俏皮话
1个回答2024-06-03 04:41
你真心想唐底烂番薯恁,他一向这么吝啬,哪会借那么多钱给你啊!”

  “一年前他就说给我办这件事,哪晓得只是刀鹰拉个屁——影消消!”

  这些常挂在温州人嘴边的俚语,你肯定听过。只是,话语中的含义没有来得及仔细琢磨。

  有时候,听老奶奶从嘴里溜出一串这样的俚语,让人忍俊不禁。俚语,说白了就是流传在民间的通俗而幽默的俗语。温州俚语幽默俏皮,比喻贴切形象,讽刺辛辣尖刻,表现力十分独特。只是这些话,年轻一代运用得越来越少。

  我市开关厂退休工人全金麟先生曾专门将温州方言中的俚语做过整理。他收录了大量温州俚语、歇后语、童谣以及谜语。当这些文字还只是手写稿时,就有移居海外的温州人打来电话,想要这本文稿。“这些温州俚语,浑身上下散发着浓浓的家乡味。”全先生的这本书,还受到很多年轻的妈妈们欢迎。她们说,多给孩子念念这些温州老话。既有趣,又有意义。

  温州俚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基本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人担心这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俚语会渐行渐远,逐渐从人们的口中消失。

  “温州俚语有自身的生命周期,它们不会消失。”市文联副主席金文平这样理解新时期的语言发展。他举了一个例子,温州话用来形容这个人脑子犯傻,以前会说“你个脑真塌塌动”,后来变成“你真脑缺个螺丝”,现在则演变为“你真脑塌勿少”。他认为,每一句俚语的产生都与当时人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新的俚语因为更加适合现在的环境,那么它必然不断取代旧的俚语。

  也有人提出“方言俚语只不过是一个地方的土话,难登大雅之堂”。语言专家钱乃荣认为,各种语言是平等的,没有阶级性的。方言是最自然最本质地表现中国多元文化的根基。一方地域的文化是一方水土独特的创造,是对人类多元文化的一种贡献。

  现在,全国大力推广普通话。语言专家指出,学方言,学英语,都不会影响学好普通话。方言俚语和普通话在社会的不同使用场合发挥着不同的社会功用。它们之间应该是和谐相处,互动双赢。方言不去打压它,顺其自然,它会健康地发展。

  在这里,我们特别挑选了一些俚语,并请全金麟先生为我们一一详解。不管你是温州人还是新温州人,不妨做一做这些俚语题目,看看能得几分。
温州鼓词的主要艺人
1个回答2024-01-18 10:25


由于温州鼓词在平阳发展比较快,历史上公认温州鼓词出平阳,但其中也有平阳的艺人为温州鼓词发展和提高作出巨大的贡献有关。
如平阳鳌江郑家墩艺人陈昌牌(1864-1946)。因为他创造了鼓词的牛筋琴乐器,被称为现代温州鼓词音乐的奠基人。早年陈昌牌的演唱就独具特色,故尔人们尊称他“牌先”。他青年时曾当过戏班正吹,精通音律,后学唱鼓词,进步甚快。他发现原来的鼓词伴奏乐器是用牛筋绳绑在凳脚上作琴敲击,牛筋绳因缠绕方法不同,琴的音价无法控制,定调困难,在演唱中稍有不慎便会松动,且每次绑上解下很不方便,于是经过反复研究进行改进。他把五根牛筋绳并排固定在一块木板上,按宫、商、角、徵、羽五个音序排列,经多次试验后终于获得成功。不但使琴音悠扬动听,且能直接烘托演唱效果,增强艺术表现力。还可以使演唱者将手脚解放出来,更加洒脱地表演。为了加强演唱节奏感,他又在左手加了一副拍板,既可控制演唱节奏,又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烘托故事情节和演唱气氛,温州鼓词演唱的基本格局从此定型。一个民间的盲人艺术家。
平阳昆阳镇还有一位叫盲人艺术家叫郑永(1910-1972),鼓词文学作者。青年时代迷恋传奇小说,常在茶余饭后或夏夜纳凉时给邻居或伙伴们说书唱词,颇受邻里赞赏。建国初正式在词院里说唱,还深入工厂田头,鳌江两岸,宣传新中国新社会。他广泛地与温州各地的鼓词艺人接触,逐渐了解和掌握温州鼓词的演唱格局,遂萌发创作温州鼓词的欲望,初次创作了《击沉蒋舰中字号》,并在报刊上发表,颇得好评。接着又创作了《解放一江山》。从此创作的欲望一发而不可收,先后创作《别靠天》、《古城会》、《三世仇》、《血泪荡》、《儿女风尘记》、《草原烽火》、《新儿女英雄传》等;并对传统曲目《胭脂》进行改编。1958年,他创作的鼓词《别靠天》由鼓词艺人参加全国首届曲艺会演,获优秀奖。
平阳县宋桥村黄玉臣(1894-1966)原名黄熙廊,出生时即双目失明,为谋生计,少年时即学唱温州鼓词。也是享名温州的著名鼓词艺人。1951年至1957期间曾任平阳县民间曲艺协会主任。由于他天资和艺术悟性都很好,他在鼓词音乐的继承和改革方面也颇多造诣,他运用扁鼓的敲击技巧,把历史演义中行兵布阵、枪刺刀砍的情节演唱得惟妙惟肖,使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被温州曲艺界誉为“平阳鼓”。代表作有《岳传》、《隋唐演义》、《北宋杨家将》等。

温州鼓词
3个回答2022-05-02 14:50
发源于瑞安呀! 因为鼓词用的 就是纯正的瑞安话..
这个不用怀疑啦!
温州鼓词丝韬传
1个回答2022-11-15 21:40
我要丝滔传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