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鼓米线

云南米线为什么叫过桥米线?
1个回答2022-08-23 02:46
过桥米线是云南的,所以叫云南过桥米线
云南过桥米线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2 17:30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位书生在云南南湖的湖心亭苦读书,他的妻子每天都要过一座桥给这个书生送饭。有一天,妻子觉得丈夫很辛苦就炖了只鸡放进土罐里准备送给丈夫吃,可是中途有事便耽搁了,等回来才发现土罐里的鸡还是热的,打开一看,发现上面有一层厚厚的黄油,于是就用鸡油烫米线给丈夫吃,书生吃后赞不绝口。因为妻子每天送饭都要从南湖的桥上过,所以书生起名为“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源于滇南蒙自。传说蒙自县城的南湖旧的风景优美,常有文墨客攻书读诗于此。有位杨秀才,经常去湖心亭内攻读,其妻每饭菜送往该处。秀才读书刻苦,往往学而忘食,以至常食冷饭凉菜,身体日渐不支。其妻焦虑心疼,思付之余把家中母鸡杀了,用砂锅炖熟,给他送去。待她再去收碗筷时,看见送去的食物原封未动,丈夫仍如痴如呆在一旁看书。只好将饭菜取回重热,当她拿砂锅时却发现还烫乎乎的,揭开盖子,原来汤表面覆盖着一层鸡油、加之陶土器皿传热不侍,把热量封存在汤内。以后其妻就用此法保温,另将一些米、蔬菜、肉片放在热鸡汤中烫熟,趁热给丈夫食用。后来不少都仿效她的这种创新烹制,烹调出来的米线确实鲜美可口,由于杨秀才从家到湖心亭要经过一座小桥,大家就把这种吃法称之"过桥米线"。

经过历代滇味厨师不断改进创新,"过桥米线"声誉日著,享誉海内外,成为滇南的一道著名小吃。
云南过桥米线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4 16:33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位书生在云南南湖的湖心亭苦读书,他的妻子每天都要过一座桥给这个书生送饭。有一天,妻子觉得丈夫很辛苦就炖了只鸡放进土罐里准备送给丈夫吃,可是中途有事便耽搁了,等回来才发现土罐里的鸡还是热的,打开一看,发现上面有一层厚厚的黄油,于是就用鸡油烫米线给丈夫吃,书生吃后赞不绝口。因为妻子每天送饭都要从南湖的桥上过,所以书生起名为“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源于滇仔喊南蒙自。传说蒙自县城的南湖旧的风景优美,常有文旁搭墨客攻书读诗于此。有位杨秀才,经常去湖心亭内攻读,其妻每饭菜送往该处。秀才读书刻苦,往往学而忘食,以至常食冷饭凉菜,身体日渐不支。其妻焦虑心疼,思付之余把家中母鸡杀了,用砂锅炖熟,给他送去。待她再去收碗筷时,看见送去的食物原封未动,丈夫仍如痴如呆在一旁看书。只好将饭菜取回重热,当她拿砂锅时却发现还烫乎乎的,揭开盖子,原来汤表面覆盖着一层鸡油、加之陶土器皿传热不侍,把热量封存在汤内。以后其妻就用此法保温,另将运戚拿一些米、蔬菜、肉片放在热鸡汤中烫熟,趁热给丈夫食用。后来不少都仿效她的这种创新烹制,烹调出来的米线确实鲜美可口,由于杨秀才从家到湖心亭要经过一座小桥,大家就把这种吃法称之"过桥米线"。
经过历代滇味厨师不断改进创新,"过桥米线"声誉日著,享誉海内外,成为滇南的一道著名小吃。
为什么叫云南过桥米线?
1个回答2022-10-10 16:41
米线是云南当地的一道特色美食,米线之于云南人来说就好,西安的肉夹馍是西安一天的开始,热干面之于武汉人一样,米线是云南一道普通、接地气的美食,也是当地人非常喜爱的食物。

其实云南的米线有很多种,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做法,云南人把米线的吃法发挥到了“极致”。过桥米线是源自云南蒙自的一种米线吃法,除了过桥米线,云南还有小锅米线、砂锅米线、豆花米线、鳝鱼米线等等,只不过过桥米线的名声流传的比较广,大众认知度高。

关于过桥米线的说法,流传着一段美丽的神话故事,说的是当地一个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刻苦读书,一个人隐居在山里用功读书,他的妻子就每天给他送饭,但是因为路途比较远,饭菜送到丈夫手里都凉了,为了让丈夫吃上热乎的饭菜,有一次这位妻子发现用砂锅盛的鸡汤一点都没有凉还非常热,她发现鸡汤上的一层油具有保温效果,加上砂锅的传热不佳,把热量封存在汤里。于是后来妻子就借鉴这个方法,把一些米线、蔬菜、肉片放在热鸡汤中烫熟给丈夫吃。秀才吃上了热乎的饭菜,读书更聚精会神,后来果然考取了功名,过桥米线也因此而出名,至于为什么叫过桥米线,有一个说法是这个秀才的妻子每天去送饭都要经过座竹桥,所以就把这种米线吃法成为“过桥米线”。

但是其实“过桥”是一种当地的行话,人们把这种米线的吃法称之为过桥。吃过桥米线在现代人看来很有仪式感,因为过桥米线是一人一锅,营养的高汤装在保温效果好的砂锅里,上桌的时候这砂锅中的高汤还是沸腾翻滚的,温度很高,吃过桥米线,需要把另外单独盛放的米线和十多种配料,按照食物的熟易程度依次放入热汤中烫熟,全都放好了,静静等待一会,这锅米线就可以开吃了,这种充满仪式感的米线吃法就称为“过桥”。
云南过桥米线的来源有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2-24 15:25

来源故事:过桥米线源于云南蒙自。据民间传说,云南蒙自有南湖,湖心有岛,昔有一位秀才天天到岛上读书,其妻天天送饭上岛。丈夫埋头苦读,常常忘记吃饭,日见消瘦,妻子就杀了家中老母鸡为其补养身体。母鸡炖好后,妻子上岛送给丈夫,过了好久,妻子见丈夫埋头读书,饭菜没动一点,鸡汤却还是热的。原来,鸡汤上一层厚厚的鸡油起到了保温的作用。聪明的妻子由此发明了把米线下进油汤的方法。此事传为美谈,人们就纷纷效仿食用。因为妻子送饭的必经之路是与小岛相连的一座小桥,这种米线就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过桥米线。  

云南米线更多介绍:

据沈阳“一米阳光”过桥米线主题店的杨女士介绍,过桥米线这一云南特色风味小吃在北方现身已经有十几年了,对于这一“舶来”美食,有的店家传承它的正宗做法和风味,有的则是依据当地的饮食习惯加以改造,两种风格各有千秋。过桥米线近年被越来越多的北方人所认知、喜爱,但仍有许多没到过云南的食客对它的了解还很有限,以至于有人误把米线当作“南方的面条”,殊不知这过桥米线里蕴涵着诸多学问。  

原料丰富有人把过桥米线比为小型精品宴席,这个比喻一点都不为过。传统的过桥米线其汤是用壮鸡、肥鸭、鲜猪排骨、筒子骨等入一锅炖制而成。配菜包括鸡脯、猪脊、肝、肚头、乌鱼、鱼肚等十几种,作料则有豌豆尖、菠菜、弯葱、草芽、姜丝、豆腐皮、笋片、鹌鹑蛋等。北方经营的过桥米线汤底大体与传统米线相同,只是在配菜上适当添加了符合当地口味和饮食习惯的菜品。  

吃法独特吃过桥米线要用高深的大碗。大碗盛汤上桌后,先要将鸽蛋、鹌鹑蛋打入汤里,然后依次放入各种生肉片,用筷子轻轻拨动,霎时就熟。肉熟后再入各种鲜菜,淋以辣椒油、芝麻油,最后再下米线,小心喝上一口鲜汤,再啜下米线,鲜浓咸香的滋味便在舌尖弥漫开来。这样的吃法像极了我们熟悉的火锅,只是比火锅更方便快捷、营养美味。  
营养健康过桥米线用的是云南的线米,并对线米进行脱糖、脱脂加工,非常适合糖尿病人和欲保持身材的女孩子食用。米线的汤底用老鸡、猪骨、牛骨等高营养材料热炖而成,汤中的精华独具滋补功效,而荤素搭配的配菜更是讲究营养均衡,让人们享受美味的同时拥有健康。  

独具风味过桥米线流传至今与它的风味独特不无关系。将配菜和米线下入汤中后,碗内红、白、黄、绿交相辉映,各种主配料调和成浓郁的香味,米线在浓汤中呈半透明状,口感爽滑、咬劲十足,在浓汤中被泡透后鲜美无比。海味的鲜、肉脂的香、高汤的浓融合在一起,直令人回味无穷。

云南蒙自“过桥米线”的由来故事
1个回答2024-02-23 01:09
云南名吃-过桥米线的传说



  米线是云南的名吃之一,是选用优质大米,经发酵、磨浆、滤条、蒸粉、压榨等工序制成的线状食品。



  米线是云南百姓喜爱的食品之一。过去,大年初一,家家必吃米线,借长长的米线,祝愿幸福长久。



  关于过桥米线的由来,有人认为,这是夹米线入碗时,好象用米线在两碗之间架一桥而得名。但是,老百姓更相信一个民间故事中所说的原由:



  从前,蒙自有一位秀才为了应考,他把自己关在南湖中的小岛上,日夜攻读。妻子每天给他送饭,但因路远饭菜常常凉了,秀才便不爱吃。怎么办呢?



  一天妻子炖了一只肥母鸡,她用土罐子盛了鸡汤,带上秀才爱吃的米线和佐料,用竹篮装了送去,当她端汤罐时,手被烫得缩了回来。



  原来,鸡汤上漂浮着一层厚厚的鸡油,保持了温度。于是,她把佐料放入汤内涮烫,再放入米线。秀才吃得热乎乎的,味道也觉得格外鲜美,大加赞扬,因为妻子送饭上时必须经过一座桥,秀才便笑着对妻子说:“就把你今儿做的美餐叫做过桥米线吧。”



  从此,过桥米线便在民间传开了。
过桥米线是云南特色小吃,为什么叫它过桥米线呢?
3个回答2023-02-02 06:40
因为以前一个秀才在读书,他的妻子每天过桥给他送米线吃,所以这个米线叫过桥米线。
云南过桥米线为什么叫过桥?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2-29 17:56
是因为传说有一个书生每天吃妻子过桥送过来的米线而中举的故事,才流传下来的。还有就是因为它的做法,大家才如此叫的
云南小锅米线和普通的米线有什么区别?它有哪些配料?
1个回答2022-10-10 09:51
过桥米线是滇南的一种特色小吃。过桥米线起源于蒙自地区。过桥米线汤是用大骨头、老母鸡、云南宣威火腿熬久而成。过桥米线由四部分组成:第一,汤面上覆盖一层滚油;第二是调料,包括油辣椒、味精、胡椒粉、盐;第三种是主料,生里脊肉片、鸡胸肉片、黑鱼片,还有熟透50%以上的猪腰片、肚腩片、水发鱿鱼片;辅料包括豌豆尖、韭菜、香菜、葱丝、草芽丝、姜丝、厚朴片、炒豆腐皮;第四种是主食,就是用水稍微烫一下的米粉。鹅油盖,汤沸,但不蒸。
云南过桥米线的故事
1个回答2023-11-13 00:02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位书生在云南南湖的湖心亭苦读书,他的妻子每天都要过一座桥给这个书生送饭。有一天,妻子觉得丈夫很辛苦就炖了只鸡放进土罐里准备送给丈夫吃,可是中途有事便耽搁了,等回来才发现土罐里的鸡还是热的,打开一看,发现上面有一层厚厚的黄油,于是就用鸡油烫米线给丈夫吃,书生吃后赞不绝口。因为妻子每天送饭都要从南湖的桥上过,所以书生起名为“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源于滇南蒙自。传说蒙自县城的南湖旧的风景优美,常有文墨客攻书读诗于此。有位杨秀才,经常去湖心亭内攻读,其妻每饭菜送往该处。秀才读书刻苦,往往学而忘食,以至常食冷饭凉菜,身体日渐不支。其妻焦虑心疼,思付之余把家中母鸡杀了,用砂锅炖熟,给他送去。待她再去收碗筷时,看见送去的食物原封未动,丈夫仍如痴如呆在一旁看书。只好将饭菜取回重热,当她拿砂锅时却发现还烫乎乎的,揭开盖子,原来汤表面覆盖着一层鸡油、加之陶土器皿传热不侍,把热量封存在汤内。以后其妻就用此法保温,另将一些米、蔬菜、肉片放在热鸡汤中烫熟,趁热给丈夫食用。后来不少都仿效她的这种创新烹制,烹调出来的米线确实鲜美可口,由于杨秀才从家到湖心亭要经过一座小桥,大家就把这种吃法称之"过桥米线"。
经过历代滇味厨师不断改进创新,"过桥米线"声誉日著,享誉海内外,成为滇南的一道著名小吃。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