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梦清音散文

林清玄散文《清净之莲》赏析
1个回答2022-12-17 20:16
"出淤泥而不染,漼清涟而不妖。”正好说明了这篇文章。
求教关于清代白莲教与天理教的相关介绍
1个回答2023-07-18 02:40
反正不是什么好"教"
清莲与青莲的区别
1个回答2023-08-21 18:58

一、含义不同

《清莲》是寂悸演唱的歌曲,由刘忠民作词,王可作曲,收录于《青莲》专辑中。

《青莲》古树春茶是南茗佳人秘境系列中延续3年的热门茶品之一。

二、文化领域不同

歌曲《清莲》属于流行文化。

茶叶《青莲》属于中国传统文化。

《青莲》古春茶介绍如下:

1、外形:条索紧结,叶背毫毛细亮,叶片壮硕,色泽绿润。

2、汤色:黄绿清透。

3、挂杯香气:清新优雅,花香为主蜜香为辅;滋味清甜有活力,无苦涩;茶汤清新、花香和茶香交织出现,咽下茶汤后口腔清甜,舌面回甘生津显。

榴莲散文
1个回答2023-12-08 15:28

榴莲散文如下:

榴莲,这是一种让人爱之或恨之的水果,以其独特的气味和口感著称。在榴莲的面前,人们往往会陷入两种极端的情感之中——爱它的人,称之为“果王”,恨它的人,则称之为“臭果”。

榴莲之臭,确实不是浪得虚名。那股独特的味道,浓烈且具有穿透力,能够轻易地渗透到周围的空气中,让人无处可逃。也正是因为这股臭味,让榴莲成为了人们议论的焦点。有人厌恶至极,有人却对其钟爱有加。

不过,榴莲并非只有臭味。它的果肉饱满、口感细腻,入口即化。那种甜而不腻、糯而不粘的口感,让人一尝难忘。而榴莲的果核,虽然不能食用,但也可以煮汤或炖鸡,别有一番风味。

榴莲的生长过程也充满了神秘和奇妙。它的花朵在深夜绽放,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让人陶醉。而它的果实则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孕育和生长,才能成熟。在这个过程中,榴莲经历了阳光、雨露、风霜的洗礼,最终成为人们口中的美味佳肴。

榴莲的背后,还隐藏着许多故事和文化。在东南亚地区,榴莲被视为吉祥之物,常用于婚礼、生日等庆祝活动。而在我国南方地区,榴莲则被视为滋补佳品,常用于煲汤、炖品等。

榴莲虽然臭名昭著,但它的美味与营养价值却不容忽视。对于喜欢它的人来说,榴莲无疑是一种珍宝;而对于不喜欢它的人来说,或许是因为还没有真正领略到它的魅力所在。榴莲的存在都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谈资和想象空间。

榴莲的由来:

榴莲是东南亚最著名的热带水果,有“热带果王”之美誉。榴莲属木棉科常绿乔木,为热带最高大的果树,树干最高可达四十多米。其叶片长圆,顶端较尖,花色淡黄,果实椭园形,足球大小,一般重约二至三公斤,果皮坚实,外面是木质状硬壳,密生三角形刺,内分数房,每房有三、四粒如鸡蛋大小的种子,种子外面裹一层果肉,成熟的果肉色淡黄、黏性多汁,酥软味甜。

榴莲的品种较多,有些树种下四、五年即可结果,有的要六至八年才能结果。绝大多数树每年结实一次,一棵树每年可产七、八十个榴莲。也有一小部分的树每年能结二次果。因成熟时间前后相差数月,在东南亚地区几乎天天都可吃到榴莲。

关于清明节的散文
0个回答2022-11-11 15:56
找几篇关于清明的散文
1个回答2022-09-20 05:00
找找袁枚的散文
一篇名人写清明节的散文
1个回答2024-05-09 03:01
名人吗?我找了一篇鲁迅的富有清明节气息的文章,您看看要不要哈

“这一年的清明,分外寒冷;杨柳才吐出半粒米大的新芽。天明未久,华大妈已在右边的一坐新坟前面,排出四碟菜,一碗饭,哭了一场。化过纸,呆呆的坐在地上……”
这段选自《药》,写的是华大妈和夏四奶奶两位老妈妈,在清明节给儿子上坟,这本身就是一出人生悲剧;但作者意不在扫墓,而在于借清明节上坟的冷落、凄凉、阴森,写出坟场特有的愁惨和鬼气,又进一步来揭露国民的愚昧、不觉悟。

如果您觉得可以,请追问我 ,我把文章发上来,并有赏析
明清白莲教是邪还是正
1个回答2023-03-18 07:37
小说时正时邪
“池清疑水浅,莲动知鱼散”是谁的诗句?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2-25 04:11
晨起赴钓宴,三步疾池边,坐入芦苇丛,一抛二三竿。池清疑水浅,草动知鱼散,日晌无鱼事,自叹收起竿,享尽春雨露,垂纶意自闲,今有玉真伴,何愁不成仙。
爱莲说的散文
1个回答2023-11-25 04:08
  一

  池不可以无荷,犹如山不可以无泉矣。

  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讲,荷代表了莲,莲代表了藕。按照《封神演义》里神仙们的体系,红花白藕青莲叶,三教原来是一家。故事当然要从头说起,一部《封神演义》,表面是武王伐纣,叙述王朝兴替,实际上讲的也是洪荒世界里一朵莲的故事,就连三坛海会大神,后来也成了莲花的化身。

  在石桥边,我们下了车,看一路的荷如观八大山人笔下的水墨。

  此刻,荷在我的眼底活灵活现,正像邻家的小儿,跳脱中透着亲切。更远处有坡地,芳草无端的茂盛。想是因地制宜,便有了眼前这一池水。种莲却是再合适不过。日头底下,池里的水乍看上去,有些浑浊。荷叶很小,却很绿,让我想起了老家盛夏里的蒲扇。听藕农们讲,每一朵莲叶下面都有一节藕,如果摘去了荷叶,那藕也就不生了。

  莲与藕,双生一体,最是天生一对。一半在空中,一半在水底。某年仲夏,李商隐在曲江赏荷,触景生情,有诗赞曰: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荷之一字,最有古典文人的气质,尤喜荷中的小心思,娇羞喏喏,纵有顾影自怜的哀怨,也断不会少乾坤中的清气。

  这些山之阳的荷花,借命而生,顺时而长,餐风饮露,秉承的却是天地气数。要盛开,谁也夺不走它;要凋零,谁也哄不住它。

  这些山之阳的`荷花,骨骼清奇,硬是把一川烟草收进了心里,结成了夏天的模样。

  开得真好。

  使劲开吧,我们等着它结莲蓬呢。这一路行来,果然很少看到庄稼汉顶着莲叶,尽管烈日当空。

  二

  翻开两汉的乐府诗集,那些陌上行走的少年们,正在温柔地唱着《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是来自于民间的声音,时间过去了两千年,古老的歌谣依旧接通着这片天地。

  到如今,那爱莲的人已经作古。

  到如今,那写诗的人还未回还。

  莲有清净意,被大小寺院供养,是佛的化身。莲有缠枝者,被天下痴男怨女喜欢,是合欢的表象。佛祖降生之时,舌根曾放射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皆化作一朵千叶白莲,而每朵莲花中,皆趺坐着一位菩萨。

  红尘自是熙熙攘攘,有谁愿意俯下身子,像一株莲那样活着,将淤泥认做一生的乐园,将浮萍认做失散的伙伴?

  有谁,能有那样的气魄,又有谁,能懂莲与藕的执着。

  直到有一天,你遇到了一截深埋在淤泥里的藕。

  此生,你是黑莲,你便从水里来;你是红莲,你便从火里来;你是白莲,你便从金里来;你是青莲,你便从木里来;你是黄莲,你便从土里来。

  只是切记,不要忘了回家的方向。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莲之一生,着实是风姿卓绝的写照。生要明月流风,死要秋棠映水。一不留神,就让唐诗宋词成为了你的点缀。

  出门去采风,带队的是一个如荷般的女孩,青衣,青裙,青发带。

  在桃花潭,看到满池的莲花从水中升起,层层叠叠,一点也不喧哗,只是嫌开得还不够热烈。莲花开得端庄,不像牡丹那样雍容,不像玫瑰那样妖艳。一朵莲花,就是一个世界。花瓣贴着花瓣,从不潦草,从不亲昵。

  有的人,愿意以莲为心,虽苦则苦矣,却也因此免去了心火的熬煎,人生从此得到了一片清凉。

  三

  忽忆起,我家原也是种过莲的。

  汉阴虽是山城,但并不缺少水份。有水便可生一切水陆草木之花。此莲亦然。在山城,到处都有莲,就像莲藕炖排骨,永远是年夜饭里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

  吾乡去地十里,有赤脚医生姓温,凭仗望闻问切之术,以一部千金方医人无数。温大夫极少开虎狼药,温热寒凉,总是君臣搭配着来,唯独莲之一字,用得多,莲子、莲叶、莲花……温大夫曾说,莲这一身,都是宝啊。

  当年,吾乡积极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山梁上,背阴处,垄起的田地栽满了柑橘,低处便种上了水稻,过了清明,绿意森然。水稻最见庄稼人功力,工序繁琐,丝毫偷不得懒,施肥,除虫,拔草自不必说,每至长夏无雨的抗旱时期,都需要通宵放水。

  只是,水势有大有小,此处最是熬人。

  放水乃是吾乡农人方言,意思是,该给农田灌溉了。

  白天,临河放水的人多,只有等在夜里,待众人都睡去了,才好行动。临河的田地最轻松,有的田地在山梁,就要另想手段。比如,把堰塘里的水引入渠沟,再灌溉到自家的农田之中。

  肥水不流外人田,年年收得谷满仓。粮价低廉,爹后来便不种水稻了,专心养莲。养莲更吃水。好在那田也小,不到半亩。在自己的三分自留地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苦与乐,都由着自己。

  四

  阳春三月,藕开始发芽。

  凉爽的夏夜,爹揣着手电筒,拖着旧旧的锄头就出发了。

  等到了自家场子里一瞧,萤火点点,人影绰绰。四五老汉盘坐在河边大石头上,隐秘地冲爹招一招手。大家都扛着锄头,心照不宣地嘿嘿一笑。四五个老汉聚在一起,有的是乐子。爹不吸烟,却看他们轮流散烟,促膝长谈,谈些地头里的事。众口烁烁,放水大业将成,竟不知东方之既白。往返于田间陌上,这些庄稼老汉们,也不知吓坏了多少夜行的小孩子。

  农忙时节,爹倒是清闲了下来。爹从不命令我干农活。见我翻书,就悄悄地退了出去,去寻他心里的莲,把诺大的房屋交给了我。

  种莲,到底比种稻谷省心。春不必耕,秋不忙收,只待残荷凋零,水落泥出。

  此时节,早已过了中秋,重阳。近腊月下,爹猫腰钻到阁楼里,取下那搁置了大半年的长筒雨靴,一点点地套在脚上。雨靴直没入大腿。爹清晨下田,花半日辰光,方挖得一担藕回来,匆匆用过饭,又花半日辰光,再细细地用井水洗去藕上的淤泥。

  天黑如炭。

  冬天的夜,来得早,风又大。河水寒彻入骨,井水却是奇怪得暖。

  月光下,露出的藕身雪白如玉,仿佛美人的手臂。娘让我叫爹回家吃晚饭,我在井台边站着,看爹收拾竹筐,冲洗扁担,看着看着,自己却先吃上了。

  拿起一截藕尖,削去了皮,我就放进嘴里。先是吮吸,后是大嚼,咔嚓咔嚓,像熊猫啃竹笋一样。这藕,清脆爽口,又带着一丝丝井水的甘甜,当真是回味无穷。沽于早市之上,或煎炒,或烹炸,或蒸炖,总能卖个好价钱。

  一担担的藕,换得酒肉衣衫,年关遂以此过。

  五

  很多个年头过去,爹不再蹲守于乡间的长夜。村口的路灯,点亮了一批又一批孩子的童年。

  那些坐在石头上夜谈过的庄稼老汉们,也舍弃了他们陪伴一生的莲,把自己小心翼翼地放进土里,像一截藕那样,将自己雪藏起来。

  人生到了最后,不圆满的也圆满了,就像十五的月亮。人生到了最后,总是要将爱恨情仇结成一朵莲的,像佛祖的舍利,母亲的慈心。

  每次在城市的餐桌上遇见雪白的莲藕,我都会默默地回想起一个地方。

  ——在那儿,曾盛开过那么多的莲呢。

  后来,红光照长路。我依旧一言不发,这里那里的到处漂泊。

  只是不必再与人言说。这片天地,以前有多风光,现在就有多落寞。岁月的一双大脚,早已将藕田走成了旱地。我怕,我怕一开口,有些往事,就会像演义那样到处传扬。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此生看过莲花开落,方知濂溪先生大才。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