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话相声陈峰宁扫墓

扫墓的扫墓诗词
1个回答2024-02-19 17:30

扫墓
——灵遁者
后来
我才慢慢懂得
扫墓
是为了死后有人惦念
赏析:扫墓是我们的传统。其意义重大。而作者直说“是为了死后有人惦念。” 在这里是传承,是感恩,是敬畏,是害怕孤独。惦念死者,也是惦念活着的人。

扫墓的成语 扫墓的成语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15 20:36
扫墓的成语有:鞭尸楚墓,焚香扫地,墓木拱矣。
扫墓的成语有:墓木已拱,斯文扫地,扫地出门。2:结构是、扫(左右结构)墓(上下结构)。3:拼音是、sǎo mù。4:注音是、ㄙㄠˇㄇㄨ_。5:词性是、动词。
扫墓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扫墓sǎomù。(1)祭扫坟墓,对死者表示悼念。
二、引证解释
⒈预先清扫好葬地。参见“扫墓望丧”。⒉祭扫坟墓。引《宋史·唐恪传》:“以延康殿学士知潭州,请往钱塘扫墓,然后之官,遂改杭州。”清沉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清明日先生春祭扫墓,挈余同游。”冰心《寄小读者》二三:“清明扫墓,虽不焚化纸钱,也可训练小孩子一种恭肃静默的对先人的敬礼。”
三、国语词典
祭扫坟墓。《宋史.卷三五二.唐恪传》:「以延康殿学士知潭州,请往钱塘扫墓,然后之官。」也作「扫坟」。
四、网络解释
扫墓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清明祭祖,担提尊_,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流传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一直到唐朝才开始盛行。而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扫墓,如上海、杭州、福建莆田、德化、永春、安溪、广东潮汕、海南、昆明等地方,福建其他地方风俗各异,扫墓时间并不统一。
关于扫墓的近义词
省墓
关于扫墓的诗词
《丁亥清明扫墓赵庵有感》《丙寅十月朔,扫墓有感》《清明扫墓·春深邱陇满芳芜》
关于扫墓的诗句
清明扫墓待儿来麦饭家家扫墓田至日冲寒扫墓墟
关于扫墓的词语
扫墓望丧自掘坟墓鞭尸楚墓鞭墓戮尸掘墓人掘墓鞭尸墓木已拱风驱电扫焚香扫地斯文扫地
关于扫墓的造句
1、清明节,我和同学们去烈士陵园扫墓。
2、清明节到了,扫墓去吧。
3、清明节时,学校组织同学们去陵园为烈士扫墓。
4、扫墓的时候诚心一点,你父亲听得到的。希望你幸福。
5、总有顶风冒雨,点缀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扫墓人。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扫墓的详细信息
《天游峰的扫路人》有感
1个回答2024-02-27 23:53
读《天游峰的扫路人》之后感

前几天我们学了天游峰的扫路人这一课,感触很深。

天游峰的扫路人这一课表达了作者对扫路人的敬佩之情。这一位扫路的老人每天一级一级的扫上令游客气喘吁吁,望而却步的天游峰,在一级一级的扫下来,这是一件令人惊奇的事,作者都倒抽了一口气。何况是对于这么一位70岁的老人。但老人并不觉得累,反而认为那是一种享受,“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这是老人的话。

读完这一篇课文,我深深地感受出了老人的乐观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感受出了老人的自信的和豁达开朗。老人对待的生活的态度会一直伴随我直到永远。
为什么要扫墓,不给家里人扫墓会遭报应
1个回答2024-03-09 01:45
一种传统习俗和心理寄托 人虽然不在了 但记忆中依然是自己的亲人 通过扫墓表达自己的哀思
冬至为什么要扫墓 冬至扫墓由来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30 06:22

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在古代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除了各家祭拜自己直系祖先之外,凡是有祖祀或祖庙的就要合族举行祭祀典礼,称为祭冬。

冬至最初在周代起,主要是为了像神明和祖先祈福消灾,乞求来年减少饥荒与死亡而举行的祭祀活动。而经过多年的演变变成了祭祀祖先、上坟的习俗。

现在上坟主要流传在潮汕,每年上坟扫墓一般在清明和冬至,谓之“过春纸”和“过冬纸”。一般情况,人死后前三年都应行“过春纸”俗例,三年后才可以行“过冬纸”。但大多喜欢行“过冬纸”,原因是清明时节,经常下雨,道路难走。冬至时则气候好,便于上山野餐。

扩展资料

祭祀之后,亲朋好友聚饮,既怀念亡者,又联络感情。有的趁全族聚会的时机。处理一些族内事务。

在四川广安,在宗祠祭祖后,全族看族谱,添注丁口。在广东潮汕地区,冬至这一天要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供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围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毕,午餐家人团聚。

天游峰的扫路人
1个回答2024-05-02 22:33
天游峰的扫路人

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 不能算到过武夷山。

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下了山,已是傍晚时分。我游兴未尽,便踏着暮色,沿着小溪散步。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这声音由远而近,一声比一声分明。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原来老人是游览区的扫路人,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



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上,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您老有60岁了吧?”

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笑声惊动了竹丛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陈益峰:一代龙兴地 千年公刘墓
1个回答2024-01-26 22:36
公刘简介 世居北豳(今甘肃省庆城县),他是古代周部族的杰出首领、周先祖不窋的孙子、鞠的儿子、周文王的祖先。22岁时,将首府迁移至南岗(今宁县城西庙嘴坪),史称「 ”公刘迁囱”。 豳国是周族由一个小部族变成问鼎中原之强邦的关键时期。古人说豳为「 ”周家立国之本”,周之王业由于此。公刘墓简介 位于彬县龙高镇土陵村,系周族先祖公刘陵墓。公刘是先周始祖,是建立周朝的周文王十代祖先,为周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被彬县人称为人祖爷,他的墓被称为人祖坟,又称为「 ”土陵”。 墓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约500米,北高61米,南边呈斜坡状渐入经河滩,总面积500亩。相传公刘去世后,豳人为报答公刘恩德,就在陵里摆上五谷与财宝,由于陪葬太多,必须用大量的土才能覆盖,于是组织8万群众从乾县运回五色土,蒸熟晾干,用了两年八个月时间修筑坟墓,才堆成了这个一头大一头小的鱼形坟墓,这就是「 ”豳地干土咸阳人”的由来。到现在彬县人的坟墓都是一头大一头小,与南方圆丘形坟墓截然不同。附近的土陵村人都是守陵人的后裔,都带点好文喜武爱稼穑的遗风。 风水形势 公刘墓四面环山,每到秋天,树叶变黄,四山草枯,远远望去,墓冢就像一条金鱼游荡在金盆之中,被称为金盆养鱼穴,是彬县三大风水宝地之一,被认为是真脉龙穴,这种穴位「 ”积聚财气,积聚人气”,用阴阳术语来说就是「 ”头枕高山,脚蹬泾龙”,在此埋葬的人,其后代往往人财两旺,贵不可言。墓周四山为屛,泾水环绕,龙脉贯通,灵气聚集。公刘墓周四山屏合,群峰揖拱。墓长三里许,北枕山谷,南控泾水,草色浮动,势如伏龙,故名「 ”周墓蟠龙”,为古邠十二景之一。 古代相关诗词描述 明代知州姚本有诗称颂: 一笃开天统,千山构地灵。 葱茏环王气,突兀现奇形。 云暗龙长伏,烟深鹤欲瞑。 东风谁作主,陇草自青青。 明知州孙礼《公刘墓》诗云:  野径迂回黍稷香,四山如揖护幽堂。 藻萍自永三秦祀,瓜瓞能留万古芳。 雨霁荒台秋色澹,水沵清渚帝源长。 德星此聚非容易,绿蚁尊中治柘浆。 清文志鲸《周墓蟠龙》诗云:  八百开基万国宗,地形庞厚偃楸松。 周家德泽贻谋远,泾水潆洄看伏龙。 ——北京风水师、风水术数学传人陈益峰整理

扫墓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1-26 17:42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扫墓的诗句
1个回答2024-02-10 19:1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

唐 · 杜牧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清明》

宋 · 王禹偁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 / 寒食日即事》

唐 · 韩翃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清明》

宋 · 黄庭坚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清明即事》

唐 · 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清明即事》

唐 · 孟浩然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清明即事》

唐 · 孟浩然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寒食野望吟》
唐 · 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寒食野望吟》
唐 · 白居易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寒食野望吟》
唐 · 白居易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破阵子·春景》
宋 · 晏殊

扫墓的来历
1个回答2024-02-13 04:07
  扫墓来历:
  第一个清明扫墓的:晋文公
  第一个清明被扫墓的:介子推
  为何扫墓: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