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说评书真是太可惜

评《惜春纪》
1个回答2023-04-01 01:42
虽然《惜春记》是出自红楼梦,但是内容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可以说是把惜春这个人物具体化,或者是更加生动,而红楼里写惜春的笔墨不是很多。
怎样评价刘惜君?
1个回答2024-03-03 03:45

说起刘惜君,就像是说起了某个年代。并不是在讲她在某个时代之中举足轻重,而是像是一个线索般的那种感觉。就好比摸到了一个线头,你慢慢把它拉开,抽丝剥茧那般锲而不舍,然后你就渐渐发现,你打开的不是一根线头,而是那根线头背后所牵挂的东西。

那东西可大可小,或许渺小如沙砾,亦或许庞大如山岳。它们都存放在你的心底,而且它们还有个共同点,那就是让你鼻酸,酸到你泪如雨下。

而刘惜君的歌,大约就是这样的东西

她的歌不会让你觉得格外的好听,也不会在你的脑海里像是中毒一般自动循环,只会让你感觉像喝了一杯清酒。喝下去的时候软绵无力,但后劲儿上来时情难自抑

《后来我们会怎样》是她的‘失恋三部曲’的首曲

刘惜君在她这首歌里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讲诉一件小事般的呢喃,轻声细语的不急不躁的。但实际上里面讲述的故事,拆解开来就只有一句话。

我们不再牵着手了,那后来我们会怎样?

这大概就是人在失恋时候,那颗摇摇欲坠的心里最让人痛苦难受的问题吧。谁的感情能保证一帆风顺呢?但谁又能保证,你不会是那停在原地,无声流着泪伸着手,看着背影却说不出话的那一个呢。

感情里最可怕的,大概就是:我明明还想和你走下去,但你,却让我断了你的消息。不声不响,默默无言。

《就算了吗》是刘惜君‘失恋三部曲’的第二曲。


这首歌从名字看去,会让人觉得这应该是在对自己的质问。但,事实已成定局的时候,还有什么好质问的呢?

其实,当问出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应该就是在留念了。

就像歌词里唱的那样:

就算了吗?爱把曾什么都不相信的我们带到这里

分别,已经分别,只是还流连忘返

在那种甜蜜喜悦里抽不开身

但我知道,我们已经分别了

刘惜君‘失恋三部曲’的最后一首是《多傻》。

这首歌,是她在铺设绵延了前两曲之后,真正想传递给我们的答案。


这首歌的调子,明显不再同于前两首的感觉,前两首,听上去或许会让人觉得有些忧郁沉闷,而这一首却会让你觉得欢快,还有洒脱。

那种过了几年,我再见你,我还能微笑的跟你打着招呼的洒脱

那种能祝福着你和你的TA幸福的洒脱

那种在转身之后,我才会掉泪的洒脱

我很欢快,我很洒脱

但我,都是假装的

那个曾经走进了心中的人,一旦出去了,那心里面留下的不全都还是那个人的足迹吗?只是变得空空荡荡,没有回音罢了。

再无人去踏足的地方,渐渐的渐渐的就开始荒芜。

然后在时光的风沙中,那些足迹也会被缓缓掩盖。直到某日,我们发现了一个线头,轻轻一拉,心突然就会痛。

贾惜春的具体评价是啥?
1个回答2024-03-13 07:03
贾惜春“勘破三春”,披缁为尼,这并不表明她在大观园的姊妹中见识最高、最能悟彻人生的真谛。恰恰相反,作者在小说中非常深刻地对惜春作了解剖,让我们看到她所以选择这条生活道路的主客观原因。客观上,她在贾氏姊妹中年龄最小,当她逐渐懂事的时候,周围所接触到的多是贾府已趋衰败的景象。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为自己的未来担忧,现实的一切既对她失去了吸引力,她便产生了弃世的念头。主观上,则是由环境塑造成的她那种毫不关心他人的孤僻冷漠性格,这是典型的利已主义世界观的表现。人家说她是“心冷嘴冷的人”,她自己的处世哲学就是“我只能保住自己就够了”。抄捡大观园时, 贾惜春画像
她咬定牙,撵走犯了一点小错误的丫鬟入画,而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就是她麻木不仁的典型性格的表现。所以,当贾府一败涂地的时候,入庵为尼便是她逃避统治阶级内部倾轧保全自己的必然道路。对于皈依宗教的人物的精神面貌作如此现实的描绘,而绝不在她们头上添加神秘的灵光圈,这实际上已成了对宗教的批判,因为,曹雪芹用他的艺术手腕“摘去了装饰在锁链上的那些虚幻的花朵”。同样,曹雪芹也没有按照佛家理论,把惜春的皈依佛门看作是登上了普济众生的慈航仙舟,从此能获得光明和解脱,而是按照现实与生活的逻辑来描写她的归宿。“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在原稿中,她所过的“缁衣乞食”的生活,境况也要比续书所写的悲惨得多。   惜春在贾氏四姐妹中最小,当她长大懂事的时候,贾府已日趋衰败。她从三个姐姐的遭遇上更深地感受着家庭的没落。现实的不可恋,她找不到出路,只能看破“红尘”,选择“独卧青灯古佛旁”的逃避现实的道路。(汤世洪语)   惜春的出世是她面对冷酷的现实而又无法抗拒的结果。她的心冷口冷是因为现实太冷,冷到有血有肉的活人都麻木了。(胡文彬语)
评价红楼梦之贾惜春
1个回答2024-05-08 01:13
贾惜春“勘破三春”,披缁为尼,这并不表明她在大观园的姊妹中见识最高、最能悟彻人生的真谛。恰恰相反,作者在小说中非常深刻地对惜春作了解剖,让我们看到她所以选择这条生活道路的主客观原因。客观上,她在贾氏姊妹中年龄最小,当她逐渐懂事的时候,周围所接触到的多是贾府已趋衰败的景象。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为自己的未来担忧,现实的一切既对她失去了吸引力,她便产生了弃世的念头。主观上,则是由环境塑造成的她那种毫不关心他人的孤僻冷漠性格,这是典型的利已主义世界观的表现。人家说她是“心冷嘴冷的人”,她自己的处世哲学就是“我只能保住自己就够了”。抄捡大观园时, 贾惜春画像
她咬定牙,撵走犯了一点小错误的丫鬟入画,而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就是她麻木不仁的典型性格的表现。所以,当贾府一败涂地的时候,入庵为尼便是她逃避统治阶级内部倾轧保全自己的必然道路。对于皈依宗教的人物的精神面貌作如此现实的描绘,而绝不在她们头上添加神秘的灵光圈,这实际上已成了对宗教的批判,因为,曹雪芹用他的艺术手腕“摘去了装饰在锁链上的那些虚幻的花朵”。同样,曹雪芹也没有按照佛家理论,把惜春的皈依佛门看作是登上了普济众生的慈航仙舟,从此能获得光明和解脱,而是按照现实与生活的逻辑来描写她的归宿。“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在原稿中,她所过的“缁衣乞食”的生活,境况也要比续书所写的悲惨得多。 惜春在贾氏四姐妹中最小,当她长大懂事的时候,贾府已日趋衰败。她从三个姐姐的遭遇上更深地感受着家庭的没落。现实的不可恋,她找不到出路,只能看破“红尘”,选择“独卧青灯古佛旁”的逃避现实的道路。(汤世洪语) 惜春的出世是她面对冷酷的现实而又无法抗拒的结果。她的心冷口冷是因为现实太冷,冷到有血有肉的活人都麻木了。(胡文彬语)
刘惜君的人物评价
1个回答2023-01-21 14:35

刘惜君以其清亮的音色,扎实的唱功,对歌曲情感的细腻处理,以及多种类型曲风的准确驾驭,受到大众与音乐圈专业人士的欣赏和喜爱。舞台风格温婉淡定,气质清新谦和,演唱方式被称为“中国式女孩优雅唱” 。
舞台下的她,大大咧咧,俏皮可爱,善良,有亲和力,对于音乐总是想精益求精地做到完美无缺 。时而活泼开朗,时而又有点神神秘秘,思维活跃,很爱表达自己的想法 (香港作曲家c.y.kong评价)。在经历过三年的病痛折磨后,刘惜君越来越能唱了,唱的方式也更加内敛成熟 (音乐制作人郭顶评价)。
刘惜君人如其名,歌如其人,有一种非常浓郁的古典气质 (音乐人黑楠评价),是一位慢热型的歌手 。她的歌曲女人听了会崇拜,男人听了会疼爱(歌手包小柏评价)。

如何评价刘惜君?
3个回答2023-06-25 00:05

刘惜君是我最喜欢的一位歌手,住在心里已经很多年了。初见被柔弱甜美的外表吸引,便觉得气质不同旁人,看见她安安静静地站着,会感觉到一种沉稳的力量,慢慢知道,这个女生的名字叫刘惜君,惜君惜君,多么美的名字啊,就和人一样,带着一丝古典的韵律,就这样走进了我的视野。开始听她的歌,这个看似安安静静的女生竟然会有如此穿透人心的力量,她的咬字,她的颤音,她唱歌时的专注,总是会让我觉得她仿佛不属于这个年代。她的路还很长,就这样下去,也挺好。

网评六部最可惜的电视剧,你都看过哪些?
2个回答2023-03-02 20:13
《大主宰》 、《有翡》、《风起霓裳》、《如意芳霏》、《十二谭》、《灵域》这几部电视剧我都看过,确实槽点非常多。
如何评价刘惜君的唱功?
5个回答2023-01-23 07:56
刘惜君相信大家应该都是不陌生的,当时参加快乐女声的时候,自己最喜欢的就是她了。个人觉得她的嗓音真的是特别的独特,声音很脆。她的那一首我很快乐,我觉得真的是很好听,每当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都会听一听,是一首治愈系的歌曲。
惜惜相惜是成语吗?
1个回答2024-01-20 14:46

惜惜相惜不是成语,应该是惺惺相惜。

惺惺相惜 [xīng xīng xiāng xī ]

释义: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爱护、同情、支持。

详细释义:

【解释】: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爱护、同情、支持。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他若是共小生,厮觑定,隔墙儿酬和到天明,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

【示例】:这是双方的互相倾慕,~,但是,又何尝不是一种缘分呢! ——柳残阳《断肠花》第34章

【造句】:

1、 他们两人相见恨晚,惺惺相惜,自是沆瀣一气。

2、他们两人言谈投机,不免有些惺惺相惜的意思。

热门问答